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欢  杨戬 《江汉考古》2020,(3):100-106
学界普遍认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铭文早于铸后制铭,并认为铸后制铭技术只出现在西周晚期以后。本文通过对商周时期若干铸后制铭青铜器的研究发现,铸后制铭可分为錾铭、刻铭与琢磨铭文三类,后两类的出现与应用不晚于铸造铭文。这些技术脱胎于夏商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当与甲骨文的契刻技术同源,工匠至迟在商代晚期就已掌握,但出于生产效率与容错代价方面的考虑,选择了出现较晚但更为节省时间和人力的铸造铭文技术。铸后制铭因为其本身的缺陷,只作为一种边缘技术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浙江出土先秦青铜器作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就不同地区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作了考察,发现在不同时期分别运用了浑铸法、分铸法两种成型技术为主的工艺。再结合这些器物的出土情况,明确其相对年代,并对不同期段青铜器的流动情况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升鼎是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物之一。文章通过对克黄升鼎M1:2铸造技术的考察,发现春秋中期楚国匠师在青铜器铸造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铸铆、垫片、低温焊接等铸造技术,并且在出现铸造缺陷后可以采用补铸技术进行补救。为进一步考察先秦青铜器铸造匠师的补铸技艺,作者采用石膏型失蜡补铸法,以低温锡铅合金为补配材料,对M1:2进行了修复补配。  相似文献   

4.
自二里岗上层时期出现带盖青铜器,盖钮即其一个组成部分,且其制作有浑铸与分铸之别。本文搜集和研究钮分铸青铜器,先讨论两件钮先铸器,再讨论铸铆式后铸钮诸器,并与浑铸钮和榫接式分铸钮的器物相对照。铸铆式后铸工艺可上溯至二里岗晚期,可能与南方青铜器的风格形成有关,可视为南方铸铜作坊个别铸工的秘技。先施于器鋬和器耳的后铸,中商晚期用于铸造器钮,但初期铸接的铆头粗糙,至殷墟早期设计为蝉形或圆饼形,并有装饰。对这一工艺历程的梳理,可以揭示出铸铆式后铸传入安阳的过程:铸工被迁到安阳铸器,器物具有南方工艺特色;但他们受到排挤,铸器有限,且传人很少,以至此技在殷墟晚期消失。而殷墟多数钮的浑铸或者榫接式后铸,均是技术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铸法"是指青铜器物的器体(以下称主体)与其附件如:耳、、足、柱等(以下简称附件)分开铸造或一件青铜器物整体经先后两次以上铸造而成的一种铸造工艺。它是对整体造型较为复杂,某些构件不能联体制范或减少整体制范块数,降低浇铸时范块错位所采取的一种制作方法。一、"分铸法"的种类"分铸法"又可分为分铸嵌入法、分铸铆接式铸法、分铸铆接法、分铸铸接法、分铸焊接法。1.分铸嵌入法是指先铸附件后铸主体,即先将铸好的附件放置主体模上的应附件处,制作主体范时把附件的一部分嵌入主体范内,再浇铸主体,从而形成整体。此法起源于早…  相似文献   

6.
万俐 《东南文化》2003,(10):62-66
中国青铜器“按照青铜器艺术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即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衰退期”。从青铜器的形制、铭,尤其是纹饰的表现方法,如平雕、浮雕、高浮雕兽面纹的美术考古角度,商代晚期至西周是它的鼎盛期,而从它的冶炼制作技术的科技角度来分析,随着单一的传统范铸技术逐步被浑铸、分铸、铸铆焊、失蜡法、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0,(8)
本文以曾国青铜器为基础材料,通过对铭文形态特征的观察,归纳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不同制作方式。除了举证青铜器铸后的刻、錾等不同的铭文制作方式之外,重点讨论了铭文的主要开工——铸造的阴文铭文的制作。文中分析了流行的模作铭文观点如独立范法、皮模法等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并以实例说明贴泥条的范作铭文技术应是铭文制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殷墟青铜器以造型复杂、纹饰繁丽而名世,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复杂化的分范技术而外,另一点就是多样的装饰技术,除了繁复的三层花纹,浮雕和立雕的兽头状附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附件与器物主体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分铸法(铸接)和焊接技术,而其中分铸技术应用更为普遍和常见。本文描述了分铸法的几种方式,并探讨了分铸法在商代的发展历程。指出分铸法具体可分为榫卯式后铸法、铆接式后铸法、榫卯式先铸法、包裹式先铸法四种方式,有的青铜器会综合利用上述方法,采用多次铸接的分铸工艺。推测该种方法出现在早商向中商过渡的时期,在殷墟二期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但到殷墟四期,浑铸的倾向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铜铸造工艺可上溯到夏朝,到商代晚期进入了制作技术的鼎盛繁荣时期,青铜器造型典雅、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被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东方青铜文化。商人是如何制作青铜器的呢?上古青铜器铸造技术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夏朝  相似文献   

10.
商周青铜器生产基于独特的泥范块范法铸造技术体系,分铸铸接是实现铸件大型化和复杂化的主要途径。但直到20世纪中叶,盖滕斯才关注到这一问题。他起先采用剖切器物的方式认识铸接,又于60年代使用X射线照射成像,并使之成为古器物的常规检测方式,但结果常受器形局限。80年代起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被用于青铜器检测,该技术不仅突破了X射线照射成像的局限,还带来了更多新的发现。新千年在日本和中国分别对青铜器做了大量检测,仅青铜铸接方面即有半环接榫、柱状销钉、铸焊等一系列新发现。本文简要回顾对青铜铸接的认识历史,揭示认知手段的变化,凸显射线成像的价值,强调问题意识和原创理论、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作为文明象征的青铜器走进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从此中国进入了辉煌的青铜时代。从目前考古发现提供的资料来看,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四期地层中发现一定数量的夏代晚期制造的青铜容器和兵器,证明了当时青铜冶铸技术与规模均已发展到一定程度[1]。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高西省 《收藏家》2000,(7):33-36
西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既继承了前人的铸造工艺,又有所创新的重要时期。西周初青铜器大部分沿袭商代造型、纹样风格,西周中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出现了许多新器型,不仅以铸造造型引人注目,更以其长篇铭文著称,如大型圆鼎,方座簋、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青铜器群的出土,为研究先秦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极丰富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所铸鎛钟,是可靠的断代依据;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多数有曾侯乙的铭记,铸作年代和墓葬时间相去不远。因此,这一铜器群不仅可以作为鉴别该时期青铜器的标准,也可据以判断该时期青铜冶铸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从冶铸技术的角度看,曾侯乙墓青铜器群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青铜器的复制或仿制中常常使用"一模多器"技法。所谓"一模多器",就是在铸造青铜器时,仅制作一件器物模型,翻制多件外范,利用多件外范浇铸出形制相似的多件青铜器。通过系统分析商代的青铜器实物和铸范,发现在商代青铜器铸造过程中,部分器类的铸造也存在"一模多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青铜器制作自二里头时期就形成了组合块范铸造的工艺传统,与西方古代以失蜡铸造为主的工艺传统明显有别。近年来,失蜡铸造工艺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与早期发展已成为学术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镇江博物馆藏部分吴国早中期青铜容器体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显著特征:存在浑铸且壁范垂直二分、直接在外范制纹和不设盲芯。吴国早中期,青铜器制作技术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技术的原始性和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制和纹饰,形成了吴国青铜器鲜明的地方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商周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扉棱,但最早出现扉棱的青铜器,应该是商中期的圆形尊,而商早期所有的青铜器都没有扉棱.在西周的圆形尊中,除了没有铸扉棱的尊外,其余多是铸有三段扉棱.青铜器上为什么要铸造扉棱?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西周一些圆形尊的表面纹饰中,常出现翘起的牛角纹饰.这些纹饰是怎么制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使得上述两个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西周是我国上古文明的兴盛期,也是中国青铜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此时期的青铜器及铭文的铸造和制作成果卓著。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基本上都是靠青铜器保存下来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内容丰富,在形式上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以及西周先民的文化审美互为表里,成为人类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在西周历史、文化研究上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尚书·周书》[1]。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艺术美体现了中国文字和书法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传统的金银错工艺(亦称金银镶嵌工艺)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技术方面出现的一种新工艺。在铸造成型的青铜器上采用各种质地的材料,例如绿松石、玉石、玛瑙,金银,赤铜等,实施隐嵌的技法形成精美华丽的图案或文字。这种精细青铜工艺的出现,致使古代的青铜器在装饰技术方面得到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