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河南巩义窑、河北邢窑出土的不同时期青瓷、白瓷的原料来源,用显微观察、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分析其原料来源及技术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两窑之间的技术联系。分析可知,两窑在瓷釉、瓷胎的原料配置上存在差异:巩义窑瓷胎均使用当地高岭土一元配方,瓷釉中加入瓷胎原料为基体并加入高钙草木灰;邢窑瓷胎在使用当地高岭土的基础上加入长石类矿物原料,瓷釉中除瓷胎所使用的黏土以外,还加入含有高钙高镁的草木灰或矿物原料。两窑还存在一些共性如:两窑瓷釉均添加石英类原料以提高SiO_2含量;巩义窑与邢窑两地早期、唐中期产品形制相似,原料配方有共通之处,说明当时两地在陶瓷的原料配方、制瓷技术中有过交流。  相似文献   

2.
清代玻璃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玻璃的配方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古玻璃往往有着各不相同的原料配方。其基本原料(二氧化硅SiO_2)、助熔剂(PbO、K_2O、Na_2O)以及着色剂(CuO、Fe_2O_3、MnO、CoO、Au)等取自不同的产地。由于原料配方以及与之相应的设备与工艺不同,使得古玻璃存在着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岭土加瓷石"二元配方"的发明是景德镇制瓷工艺史上的关键节点。学界历来多认为,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二元配方"始于元代,但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作者通过在文中分析历年景德镇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胎体的科技检测数据,结合历史文献,探寻了景德镇制瓷原料的发展演变规律和高岭土的开发历史,结论认为:元、明时期使用的"御土"、"麻仓土"一类Al2O3含量超过20%的原料,是一种伴生有高岭土的瓷石矿,或称自然界中的"天然二元配方",本质上仍是一元配方。真正的"二元配方"起源于明末清初,并在清代得到广泛运用。"二元配方"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得益于嘉靖-万历时期景德镇高岭山出产高岭土的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使用ED-XRF(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Na_2O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Fe和Ti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Na_2O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_2O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制陶原料有黏土、羼和料两大类。根据光谱测定和化学分析的结果,可将制陶原料中的黏土分为普通易熔黏土、高铝质耐火黏土、高硅质黏土、高镁质易熔黏土;因羼和料不同,古代陶器除泥质陶外,还有夹砂陶、夹云母陶、夹蚌陶、夹骨屑陶、夹炭陶和夹陶末陶等。其中“高硅质黏土”的概念比较重要,可将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区分为两类不同的产品:制作印纹硬陶的原料是高硅质黏土,而原始瓷制胎的原料是瓷石类岩状矿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窑、兰田窑等窑址的发现和发掘,证实景德镇的瓷业历史不晚于唐代。本文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测试分析了景德镇南窑、兰田窑以及凤凰山窑等出土唐代至宋代青瓷、白瓷和青白瓷样品胎釉的元素组成,探讨了唐至宋代景德镇瓷器胎、釉所用原料配方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景德镇唐代青瓷主要受越窑等南方青瓷产品的影响,南窑、兰田窑青瓷胎体原料应是沉积粘土;从晚唐五代开始使用瓷石制胎,在南方地区率先生产出了高质量的白瓷和青白瓷。瓷釉配方方面,经历了从不同草木灰到釉灰加釉果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汝官瓷和钧官瓷主量化学组成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种釉色汝官瓷和钧官瓷的原料来源、成分和分类关系,正确鉴别两窑瓷器,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技术测定了一组清凉寺窑汝官瓷片和一组钧台窑钧官瓷片的主量化学组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汝官瓷胎、钧官瓷胎样品的原料产地和成分接近但有所不同;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的原料产地和配方则明显不同;从主量化学组成上可以较好地区分汝官瓷釉和钧官瓷釉样品。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汝官瓷和钩官瓷的原料产地、起源关系、真伪鉴别和提高仿古瓷器的质量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大院内进行了古窑址的联合考古发掘。我们对其典型南宋与元代地层出土的青白瓷片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方面的抽样检测~([1])。检测数据显示,落马桥窑址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高氧化铝含量的原料制作胎体,其氧化铝集中分布在17%~22%之间。而南宋所出青白瓷釉灰的平均使用量超过元代层的青白瓷。根据其胎料的化学组成规律,本文还对景德镇制瓷坯体的"二元配方"起源进行了探讨,认为之前认为的最早"二元配方"可能并非人为,而属于瓷石和少量高岭土的天然"二元配方"。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高棉古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特征,用体视显微镜、微聚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柬埔寨Thnal Mrech窑与Bang Kong窑出土的陶瓷器进行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窑口使用了不同种类的制瓷原料。Thnal Mrech窑的青釉瓷原料具有高硅低铝的特征,对原料的处理比较精细;瓷胎、釉颜色的差异,与其铁、钛等致色元素的含量有关;两个窑口的瓷釉中,均添加了草木灰作为主要助熔剂,从瓷釉的配方来说,Thnal Mrech窑与Bang Kong青釉瓷均属钙釉,而Bang Kang窑的酱釉瓷中既有钙碱釉,也有碱钙釉;柬埔寨吴哥时期陶瓷器的烧制温度可达1200℃,同时,两个窑口的瓷器烧成温度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分析结果对探讨柬埔寨古陶瓷发展史及中柬之间的文化交流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历史在世界各个区域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但由于各地区石器原料的不同。其他矿物资源使用的不同,经济、社会和艺术文化的不同等原因,造成各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石器的种类、石器的加工技法、石器的功用、石器的贸易、石器的产业规模、以及石器在社会和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的不同。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11.
史前文化     
人类历史在世界各个区域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但由于各地区石器原料的不同,其他矿物资源使用的不同,经济、社会和艺术文化的不同等原因,造成各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石器的种类、石器的加工技  相似文献   

12.
明清刻本纸张是承载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本实验使用了纤维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对荆州博物馆馆藏明清刻本进行了造纸原料及纸张制作工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批刻本纸张原料均为竹浆,在制作工艺上四套刻本均经过加填处理,填料主要成分为白垩或滑石粉,这四套刻本纸张均经过涂布处理,涂布矿物含高岭土。自古以来,荆州的造纸印刷业就较为发达,五代十国时期已有繁荣的印刷业,明清时期成为全国的主要造纸槽坊之一,产有荆川纸。结合这批刻本在原料和工艺上存在的一致性,推测这四套刻本有可能产自荆州。本研究为荆州地区明清造纸情况、刻本纸张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可为当地古籍文物的修复用纸选择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使用MicroXRF和P-XRF分析仪对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玻璃碗、水晶长杯及彩色宝石作了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何家村窖藏凸环纹玻璃碗为高钾的钠钙硅酸盐玻璃(Na_2O-Ca O-Si O_2,hi K_2O),与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新疆和田木吉乡塔古寨遗址采集的凸环纹玻璃片皆为中亚植物灰玻璃。何家村唐代窖藏所谓"黄精"实为蓝宝石,元素组成为Al(Si,Fe,Ti等),矿物名应为刚玉(Corundum),而非以前认为的黄玉(Topaz)。所谓"玫瑰紫宝石",经鉴定为红宝石(Ruby),元素组成为Al(Si,Cr,Fe,Ti等);其他蓝宝石的元素组成为Al(Si,Fe,Ti等),两者的矿物名称也是刚玉。水晶(Crystal)长杯的元素组成为Si(Mg,Al等);绿玉髓(Chalcedony)的元素组成为Si(Ni,Al,Zn等),其显色元素为Ni;两者的矿物名称均为石英(Quartz),前者为显晶质,属于天然宝石;后者为隐晶质,属于天然玉石。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中,颜色釉瓷器品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明发展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生产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丰富,同时也是最先被当做商品走出国门推向世界的物品之一。颜色釉瓷器,是以不同的金属矿物作为主要配釉原料,经过一系列调配后,将釉施到器物坯胎上,经过不同温度使金属矿物釉发出相对应的颜色以及光亮,最终形成的不同颜色的瓷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定窑、邢窑和巩义窑在白瓷烧造工艺的联系和区别,本工作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分析了这三个窑址出土的部分白瓷残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窑址制胎所用的原料均以高岭土为主,是中国北方白瓷生产制胎原料采用的最主要的粘土类型。隋代邢窑胎体助熔剂原料曾使用长石类原料,从而生产"透影"白瓷而后期则加入钙质原料代替。定窑的白瓷胎体中加入了钙质原料作为助熔剂原料。巩义窑则以长石类原料为主。三个窑白瓷釉中主要助熔剂氧化物都是来自灰料的氧化钙,但含量明显不同,邢窑和定窑的白瓷釉中CaO含量显著低于巩义窑。比较结果表明,三个白瓷窑在胎釉配方工艺方面互有差别但也紧密联系,其中,定窑早期细白瓷的胎釉配方承继了邢窑唐代细白瓷制作的工艺传统。  相似文献   

16.
烧土制品作为最早的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然而,学界关于烧土建筑的成因存在人为烘烤处理、缘自火焚、废弃习俗等多种观点。通过科技手段研究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有助于科学分析烧土建筑的成因,探讨与之相关的建筑工艺,丰富史前建筑史研究。磁学研究表明,考古遗址中的土壤及其他沉积物在受热后新生成了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导致磁性显著增强,且矿物成分和磁性几乎不会再发生变化;但当重烧的温度接近或大于原始烧成温度时,样品中原始矿物的破坏或新矿物的生成,会引起矿物磁性的改变。基于这一原理,实验室内分析受热黏土的磁化率随再加热温度的变化特征,可反映烧土制品的过火温度。苏家村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早段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遗址中第5层为厚约20~40 cm的红烧土层且覆盖整个遗址,推测为房屋倒塌造成的建筑垃圾堆积层或人为堆积层,出土大量烧土块。本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和磁化率法等对苏家村遗址出土的烧土样品开展了组成及构造特征和样品的过火温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苏家村遗址烧土样品中的白灰层中人为地添加了白色陶土原料,土层中有意地添加了植物残骸作...  相似文献   

17.
毛晓沪 《收藏家》2009,(5):77-82
多元釉也叫传统矿物釉。它不同于二元配方的灰釉,也不同于一元配方的土釉,是采用多种天然材料或简单人工合成材料配制的釉料,从现有研究资料分析,它最早出现在唐代。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以及未烧制的陶坯,这为研究西周中期以后中原制陶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部分原料和陶坯,并使用马弗炉对其中的陶泥进行了烧制实验。结果发现,官庄遗址的制陶原料含铁量较高,烧制过程中析出磁铁矿等铁类矿物,且烧成陶色偏深;此外,制陶原料和同期陶片之间物相的趋同性和化学成分的聚类性,显示陶器本地生产的特性。研究结果为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时期制陶技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出土晚唐、五代秘色瓷和普通越窑青瓷的显微结构进行鉴别与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秘色瓷与同一时期普通越窑青瓷胎、釉的显微结构存在差异,秘色瓷釉层中几乎没有原料残余相和晶体生成,胎体中大孔隙少,残余石英小且圆润,表明秘色瓷在原料处理、装烧方法等工艺上进行了革新和改变.(2)晚唐至五代,普通越窑青瓷釉中草木灰残余相组成和形貌差异明显,推测晚唐至五代时期越窑釉料配方可熊发生了改变.(3)研究证实了秘色瓷的烧制工艺更为规范、标准,是越窑工匠精益求精地进行工艺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11,(31):30-31
继观澜湖·海口国际高尔夫度假区的完美呈现,观澜湖近日又向全世界推出其休闲产业的又一力作——火山岩矿温泉。占地超过88,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人体验的观澜湖火山岩矿物温泉主题公园,为不同人士提供多项全面的养生体验,包括一系列怡养身心的水疗旅程,蕴含天然火山矿物质的温泉浸浴,及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