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工作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这是国家文物局和考古学界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是我院田野考古工作者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结果。以下将唐陵考古工作中的思路、方法、措施以及得失作以介绍,以期得到考古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正>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论会",后主编有《环境考古研究》辑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当时提出:"环境考古之所以被提出,是社会与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方面给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呈现出新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认为,中国考古学随着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各项阶段性成果的推进与影响下,形成了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正朝着科学化、国际化、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考古学需要与国际考古界加强交流,博采众长,走向世界;作为一级学科的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应是从文物管理机构到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所共同担负的责任,需要形成一整套既符合中国实际,又顺应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二级学科的设置,同时培养能够满足考古学发展需要的人才;公众考古是目前考古学新的发展走向,考古界需要转换意识和机制,培养专业人才,坚持考古的纯洁性和道德规范,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与遗产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公共考古"或"公众考古"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普遍重视,中国考古学会还专门成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公众考古"的兴起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意义:其一,体现了科学与社会的本质关系的正确处理。现代文明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科学虽然是由科学家——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或人文科学家——所从事的事业,但"科学"作为一种人类长期实践和持续探索的文明成果,属于整个社会,而不是科学家的私利或私人领域。任何科学  相似文献   

5.
<正>七、八月,盛夏,烈日炎炎。在考古界有这样几位青年学者,他(她)们利用暑假及考古工地间歇的时间,自发组成"商周田野工作坊",经费AA制,连续五年,冒着酷暑,到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七省进行考古考察。每次考察之前,都要先明确考察目的和  相似文献   

6.
关于秦人族属及文化渊源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嬴秦的族属及其文化渊源,史学考古界众说纷纭。王国维先生的"秦之祖先,起于戎狄",蒙文通先生的"秦为戎族",翦伯赞先生的秦族是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等等看法,对考古界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因此,多年来考古界流行着屈肢葬、铲形袋足鬲、洞室墓既是戎人或羌人的文化特征,又是秦人自身的文化传统的观点,认为秦文化应属西戎文化系统。这些看法,与陕西地区现有的春秋战国秦的考古材料及有关文献不符合。笔者仅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秦建明 《文博》2006,(6):17-19
说起洛阳铲,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无不知之,可谓声名显赫。因为它原本是一种偷偷摸摸使用的盗墓工具,后为考古界运用于考古探测,大获成功,遂堂而皇之成为最常见的一种考古探测工具,这一变化,颇具传奇色彩。除了考古界外,建筑界也大量用洛阳铲来探测地基,用途其广,算得上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1988年6月24日,中国历史博物馆研制的《计算机考古序列分析系统》(简称CASA) 通过技术鉴定.第二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则题为《我国考古研究开始进入电子时代》的消息。尽管事情本身不可能马上在考古界引起很大的震动,但从考古学发展的结构来看, 不能不说是新时代的标志。在今天,CASA已经不是计算机在考古事业中成功运用的的孤例了。这之前,1987年12月26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制的《考古专业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通过技术鉴定,它是国内考古界第一个正式通过技术鉴定的计算机应用项目;1988年6月13日上海博物馆研制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被誉为"中国考古界奥斯卡榜单"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0年度)新鲜出炉.其中,"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榜上有名. "它这次入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相当先进和科学的发掘方法.我们采取了聚落考古发掘遗址的办法即全揭顶,让我们第一次充分地展现了吐蕃时期青海地区墓葬形制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最后,由...  相似文献   

10.
李梅 《收藏家》2010,(10):9-16
《考古中华》展是建国以来考古界的重要展览,集中呈现社科院考古所六十年来考古重大成果。本刊已刊发该展报道概况,我们又约请首都博物馆李梅女士,从展览的角度,对该展展品作深度解读,并借此回顾新中国考古发掘与研究走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2月27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18年年会暨"濑水汤汤——江苏溧阳考古新发现成果展"开幕式在溧阳市博物馆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溧阳市副市长陆慧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省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媒体百余人参加了会议。龚良院长作了题为《江苏博物馆发展与文化遗产旅游——关于考古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专题报告,生动阐述了博物馆展陈、文化遗产保护、地域文明探索、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作了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界曾有过多次重大考古发现,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广汉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更是举世瞩目,其产生的轰动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谢里曼对特洛亚城址的发掘,成了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绚丽的一道光彩。  相似文献   

13.
聚落或居址形态近来在中国考古界受到广泛关注是我国考古研究的可喜景象。虽然在许多论著中settlementarchae-ology被理解成"聚落考古"并无不当,但是就其严格的科学涵义而言,它包括了从旧石器时代旷野营地到早期文明城市国家这样形态迥异的分析跨度。而"聚落"的涵义一般是指新石器时代以降的农业聚居村落。换言之,聚落是居址形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居址形态则远远超出了聚落的范畴。对干居址考古学的目的和意义,特里格有一个简洁的定义,称之为"运用考古材料来研究社会关系"①。这一研究方法与我国目前流行…  相似文献   

14.
苏秉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为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时值苏秉琦教授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工作五十五周年之际,我们特组织一组文章,以表达文物考古界对苏秉琦教授的崇敬之情,并衷心祝愿苏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发展,加强科技界与考古界之间的交流合作,1998年9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研究室、北京大学考古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研究室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现代科技考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国内代表80多人,主要来自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日益高涨,为了应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力量严重匮乏的局面,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自1952年至1955 年联合举办了四期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学员总数达369人,当时留在大陆的文物考古界知名学者几乎都参与了授课。对于新中国的文物考古事业,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救火”行动,同时也成为一场文化的盘宴,后来的学生再也无此殊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四期学员被誉为考古界的“黄埔四期”。  相似文献   

17.
1997年6月30日,苏秉琦先生因病去世,考古学界无不为之震惊与悲痛! 从此,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科理论而孜孜追求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中国考古学派的创立者、学科发展带头人;考古界新老同仁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温厚长者。 由我国学者自己进行的近代考古学自  相似文献   

18.
看《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主办的《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精粹展》在北京展出,是文物考古界的一桩盛事。这是四十余年以来,河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文物考古界很重要的展览。这个展览的特色是,不论从时代上和类型上来说,都是比较齐全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河北地区古代墓葬壁画的某些特点。从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上来说,它无疑是代表了自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聚落考古的实践,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早在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和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时,已经有了聚落考古的萌芽。到了1928年开始发掘安阳殷墟时,已经大规模地揭露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实质上这就是在做聚落考古,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聚落考古的理念罢了。苏联考古界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学者批评传统的考古学"见物不见人",从1934到1940年,着手在乌克兰境内的特里  相似文献   

20.
首届耀州窑学术讨论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我仅代表陕西省考古学会和考古界的同行,向大会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