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田智彦,日本军事技术研究专家,被评为日本舰载武器评论领域“第一人”。在2006年5月号的《世界舰船》上,多田智彦发表了《2020年世界的航母势力》一文,称中国曾几次制订建造航母的计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制造1.5万-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20世纪90年代,计划建造2艘4.8万吨的航母。但由于没有先进的舰载机等原因,这些计划部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2.
"看来,这回中国真的要造航母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一位副教授,翻着秘书递上来的最新一期《简氏防务周刊》喃喃自语。这个副教授,就是常年鼓噪"中国海军威胁论"的莱勒·古登斯坦。今年9月15日,古登斯坦像往常一样来到他位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办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初,陈炳德总参谋长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说:“航母已在建,但还没建成!等建完再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军高级将领首次对外承认中国正在建造航母。当今世界上,有9个国家拥有航母,航母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动力航母,也有常规动力航母。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母早已下水”,“中国首艘航母个头会很大”,“中国建航母,是为了争霸权”……在中国人自己还不知道是否要建造航母的时候,一群外国人已经为中国“造”出了一支又一支航母战斗群。他们是谁?他们“造”出的航母是什么样子?其用心何在?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环球人物》推出封面报道《与美国航母交锋60年》。时值美国“华盛顿”号航母驶入韩国釜山,美韩联合军事演习粉墨登场。美国航母会不会进入黄海?这是当时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2021年,美国航母依然在南海、台海、东海等我国周边海域兴风作浪,甚至活动烈度和实战化色彩愈发浓烈。如何更强力地维护国土安全、捍卫世界和平,仍是当今国人最为关心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在志界同行和有关专家学者评论《广陵区志》(以下简称《广志》)时,曾指出《广志》具有学术价值。浙江魏桥同志在《广陵出新志志苑传佳话》一文中说:“区志重视学术的记述”,“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四川张伯龄同志在评论《广志》时说:“《广志》的诞生,把当代中国地方志的学术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黑龙江梁滨久同志来信,出了个题目,要我结合《广志》的编修,谈谈志书的学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橘朴是伪满洲国时期重要时事评论周刊《满洲评论》的主编,也是左右该时评周刊言论倾向长达14年之久的灵魂人物。日本研究界认为:“没有橘朴就没有《满洲评论》”。橘朴在华生活近40年,对中国古代思想、近代社会以及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等都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作为中国思想研究者的橘朴,在《满洲评论》中透视的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认识;考察了他发表在《满洲评论》上的文章:梳理了作为新闻人士的橘朴对中国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11,(9):27-27
位于天津“基辅”号航母内的航母酒店首批2套总统套房已于8月竣工,现阶段该航母酒店其他房间施工已进入内部装饰阶段,建成后可向游客提供148间地中海、日式、欧式等不同风格房间。这也将成为高端商务交流、私人聚会的新舞台。据了解,滨海航母主题公园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主题公园”后,为充分利用航母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艘航母已于2003年完工,排水量为4.8万吨,可搭载24架战斗机,每艘造价48亿元人民币”;“中国将使用自制航母对付美国航母”……多么耸人听闻的“新闻”!频频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这些言论的不是别人,正是美国安全研究学院副教授伊安·斯托里。“哪个时髦就研究哪个”如果将伊安·斯托里称为“军事专家”,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这得从他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说起。  相似文献   

10.
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中国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已经很久,五四运动之际,《新青年》及《星期评论》等杂志,风起云涌地介绍马克思的理论。甚至于李汉俊、戴季陶、胡汉民、朱执信之流,都算是中国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现在他们都早已公开的抛弃了唯物史观,这难道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1.
声音     
《中华遗产》2010,(12):8-8
“‘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 ——美国《华尔街时报》针对《中华遗产》杂志评选“最中国的汉字”活动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字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菁 《安徽史学》2001,(2):57-62,48
《独立评论》创办于1932年5月,停刊于1937年7月。九一八事变后,对日外交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胡适等受过欧美教育的职业知识分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试图以实验主义哲学处理中日间的冲突问题。他们在其创办的《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主张对日进行积极又不失主权原则的外交。这既有别于当时患得患失无所作为的政府,也有别于那些“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不妥协派。《独立评论》的抗日主张,作为北方学人的一种声音,引起当局及欧美和日本等国的重视,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否需要航母,会不会建造航母,西方一些人为何要无中生有地替中国“造”肮母?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和著名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先生。记者:国防科工委日前发布消息,肯定中国有能力建造航母。您认为中国具备了哪些制造航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苏东波”之后,国内出现了要走回头路的声音,重提阶级斗争,反对“和平演变”,不再提改革开放。海内外都在关注中国究竟要向何处去。此时,《解放日报》头版连续发表了4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耍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一石激起干重浪,关于中国社会走向的争论风起云涌,直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才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15.
2005年8月上旬,凤凰卫视资讯台播放《李敖有话说》。李敖在连续几天的专题节目中,就毛泽东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论述,发表了一系列意见。李敖认为鲁迅不应享受如此高的评价。李敖还认为,如果这样评论鲁迅,这是“现代人的退步”。听了李敖这番评论,不禁也想发点杂议。当然,这仅是黄腔顶板而已。  相似文献   

16.
1905年春,康有为写出《物质救国论》(下称《物论》),作为“救国之急药”,命梁启超印布,却遭到了梁的冷遇。有的研究者认为:《物论》为中国设想了一个“迅速的、高度的、全面的工业化计划”,梁对之表示“轻视和怀疑”,对康后期建设性思想“始终没有理会”,并发表对“物质文明失望”的论调①。据此,作了褒康抑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海军负责武器装备的副总司令布尔苏克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海军正在计划生产一艘新航母,并且将在2030年后列装。布尔苏克当天化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说,计划建造的航母与现有航母不同,拥有超大排水量。这艘新航母将“不会早于2030年”列装海军。那么这艘计划中的航母,是否真的“比大还要更大”呢?  相似文献   

18.
观点     
《陕西史志》2004,(5):61-61
王登普《收集续志资料要着眼一个“变”字》,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的序跋》,刘希汉等《关于方志评论的再评论》,崔元生《续修志书应做到“四要”》,黄勋拔《试论新时期对地方志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通过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确立了今后十年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和防务政策的方向。“新大纲”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忧虑事项”,并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战略调整:将防卫对象直指中国,防卫力量构想改“基础性”为“机动性”,防卫重心由本土和北方移向“西南岛屿”,计划改革增强情报机构,酝酿构建亚太多边同盟体系等。本文就日本“新大纲”的内容变化以及针对中国的安全战略调整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朱洪 《江淮文史》2003,(3):127-132
“套鸟的圈套”1919年夏天,陈独秀被捕后,胡适比平时更忙。《每周评论》每一期几乎都有他的文章,在最近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学革命的文章,认为“中国文学语言,不再是一种创造性文学作品能胜任的工具。哪有一种死语言能适合于创造性文学的?”7月5日,辜鸿铭在北大写反对中国文学革命的文章,指名道姓向胡适叫战。这篇文章7月12日刊登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密勒氏译论》上。辜鸿铭写道:“当胡适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音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谈论’为观念和思想的彻底变革铺路,唯有此种变革,能够为全民族创造条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