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月 1月4日,房学嘉所长参加第30期“岭南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由暨南大学主办,主题为“交流、合作与开拓:广东华侨华人研究的成果与“展望”,房学嘉以客家研究院所开展华侨华人研究问题为中心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6月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高伟浓带领其博士研究生石沧金撰写的新作 :《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 ( 1 979-2 0 0 0 )———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该书采用“题目 +作者 +发表期刊 (刊名、期数、页码 ) +文摘 +关键词”的体例 ,从 2 0余年来散见于国内各级报纸、学报、侨刊上的华侨华人研究论文中 ,引录了 742篇中国大陆学者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的文章 ;并归纳为 2 5个章节 :“华侨华人研究基础”、“华侨出国史”、“华人族谱”、“华侨华人对居留国 (地 )的贡献”、“华侨华人与居住国(地 )…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9月 1 3日 ,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中心、“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华侨华人学 :学科定位与研究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专家学者 2 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我国著名的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周南京教授致开幕词。周教授在开幕词中简要回顾了国内关于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经历的过程 ,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 ,他认为对华侨华人研究进行学科定位是这项研究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契机。开幕式之后 ,与会学者就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发展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迁移特点、辨识标准及人数统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很少。究其原因有四 :历史原因、民族意识、政治原因和学科因素。本文拟就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称谓和概念 ;第二部分分析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迁移与定居特点 ;第三部分提出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辨识标准 ,即记录、祖籍地、客观认同、迁移时间和主观认同 ;第四部分是关于分布世界各地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初步计量统计。作者提出 ,“华侨华人”的身份应以其定居或入籍他国来确定 ,而不应受其移民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赵和曼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于2004年8月在北京出版。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的事。它的出版可说是有填补空白之功。正如周南京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是一块尚待开垦、拓荒和耕耘的处女地”,该书“应当归入填补空白著作之列”(周序第2页)。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是华侨华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也应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就华侨华人研究的现状而言,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落后、薄弱和冷清”(周序第1页…  相似文献   

6.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3月24日至25日举行了第一次广东地方侨史工作座谈会。何肇发教授和黄重言副教授在第一天的座谈会上作学术讲课。何教授着重谈了华侨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华侨经济模式的变化,华人社会的发展以及怎样研究华人问题。他提出了“世界华人共同体”的概念。黄副教授谈了有关侨乡历史和侨乡调查问题。他的报告共分三部份:一是侨乡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华侨华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差异性与认同的多元性、与祖籍国联系的密切以及在居住国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就后疫情时代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几点思考。论文认为,应该客观理性认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严格界定和区分“华侨”与“华人”的概念,并且审慎思考“华侨华人”与“华人散居者”这一术语在英文语境中的接轨;应该从国际移民视角审视和看待中国的海外移民和侨务工作,消除偏见误解,为中国移民正名,为中国侨务工作正名。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向来重视华侨华人经济问题,已有多册著作出版和数量可观的文章发表,其中有不少的观点和资料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具有广泛的影响。当我们讨论世界华侨华人经济问题时,系统了懈一下日本在这~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地进行学术交流,以便更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华侨华人经济问题,也许不无必要吧。日本的华侨研究,大致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后,为了适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和“南进”、“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需要,日本对南洋华侨的研究、对南洋资源的调研曾经高潮迭起。也正是从战前开始,日本已对东南亚华侨经济…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日本华侨、华人的历史遗传后代,“日本华侨、华人史研究会”于1990年12月1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成立大会。该会的发起人是东京华侨总会会长陈昆旺等东京、横滨地区侨胞30人。在成立大会上,陈昆旺作了该会成立筹备情况说明报告,通过了会章,选出了理事。该会宗旨是:研究旅日华侨、华人历史,出版有关著作,以利于  相似文献   

10.
论文简述了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核心工具与方法论特点;阐述了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世界“强联结”时代心理文化学用于华侨华人研究的可行性。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占有重要份量,故把作为文化人类学一个分支的心理文化学引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世界进入“强联结”时代后,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心理文化学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应用有可能在提供比较文明背景、认识华人的文化认同、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以及心理调适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程希 《民族译丛》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史十月革命后中苏关于旅俄华侨损失赔偿问题的交涉(李嘉谷)明代南洋华侨初探(关汉华)试论印尼国民党(黄焕宗)试析清代以前逐渐融化于当地的南洋华侨(吴凤斌)阿根廷华埠逐渐形成、意大利华人简况从人口学角度研究美国华人社会泰国华侨华人现状的探讨(〔泰国〕江白潮)华侨华人在泰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秦茂松)与陈翰笙先生商榷“苦力贸易”与“猪仔贩运”区别问题(沈毅)1945一1953年印尼西加里曼丹邦戛坡华侨社会情况(吕德才)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加拿大华侨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沈毅)1929年下半年海参威、伯力、黑河等地华侨遭受…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华侨华人民间信仰》修订再版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李天锡于2001年10月出版了《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一书。作者把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置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切入,运用历史学、宗教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妈祖、关帝、观音等华侨华人民间信仰在海外传播的背景、情况和原因进行详细考察,对其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和客观评价,并对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层阐析和科学预测。最近,为了使该书进一步完善,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补充了“广泽尊王信仰”、“清水祖师信仰”、“三宝公信仰”、“孔夫子信仰”、“田都元…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华侨华人史》于2020年3月1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杜继东博士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本书共三卷,第1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详细论述了从1866年第一批淘金华工到达新西兰至今150余年来华侨华人的历史。第2卷《新西兰华侨华人口述访谈录》记录了17位新西兰华侨华人的口述访谈,直观、真实地再现了新西兰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变迁进程。第3卷《新西兰华工历史图片集》包括158组珍贵图片,并附文字说明,经过精心构思与体例编排,意在形成一部“图像的新西兰华工史”。相较于东南亚和欧美华侨华人史研究,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基础薄弱、资料分散且中文资料较少、研究难度大,本书的出版是新西兰华侨华人史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22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华侨华人系列"讲座之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108会议室举行。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曹云华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下南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出席的嘉宾有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赵红英所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英明教授、印红标教授和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推进,华人经济的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有学者对沿用已久的“华人经济”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华人经济”概念的提法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0日,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美国西密西根大学曾缨博士在北京华侨大厦作了题为“美国与日本华人研究的比较:一个留日居美学者的审视”的学术讲座。她从一名华人学者的视角分析和阐述了日本与美国学者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不同特点及发展趋势。曾缨博士首先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她指出,自己是学理工科出身,20世纪80年代末期弃理从文,到日本留学、生活十四载,而后又转赴美国大学执教,这种独特经历使她对日本和美国的华侨华人研究有着切身的体会与感受,为以后投身于华侨华人研究奠定了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华侨社会的现状及其未来○朱慧玲东北亚(日本、韩国、朝鲜)与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会相比,前者有华侨、华人数十万,后者数千万,前者是华侨社会,后者是当地化了的华人社会。简言之,与东南亚相比,东北亚华侨、华人不仅量少,而且“质”异。本文拟根据资料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冷战期间 ,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展开与中国的关系联系时 ,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 ,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 ,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 ,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 ,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拟就冷战期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有关华侨“双重国籍”的解决作一些分析 ,借以指出华侨华人华族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中所具有的特定意义 ,以及中国政府在“外交 -…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华侨华人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关于华侨华人学科建设探讨的初步展开,从历史学以外的其它学科探讨华侨华人问题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为适应这种学术形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和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华侨华人研究论坛",于2003年7月11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秘书长曾少聪博士在中国侨联作题为"中国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中国民族学的海外华人研究状况,并从民族学的视角提出一些亟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