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智基 《四川文物》2007,4(4):70-77
近年,学界提倡跨学科进行史前文化研究,应用不同的学科如社会考古学、人类学、统计学,性别理论等。在器物的研究中,主要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探索,如从铜鼓看滇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关系;从铜牌饰看其与北方草原文化的关系;从铜剑、戈、矛等看与其中原文化的关系等。另外,科学技术、新理论、社会考古学等也被应用到滇文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女性评价经历了从性化到性别他者的变化,而中国的女性评价(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则经历了由性别她者到性别他者,再到身份她者的转变。二者差别是由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中国,对女性的社会评价不如文化评价那样稳定,而文化评价更依赖历史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且可以给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相应影响性评价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有利于女性选择多种发展途径。目前民俗学、社会学和社会性别学都缺乏这种理论成果,但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可发现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构建女性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考虑中西女性评价的差异,将女性的性别差异、社会条件与文化评价传统加以综合考虑,使女性发展的选择获得社会评价与文化评价的双重合理性,以利于女性就业、事业与人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追求一直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主题。文章通过对 2 0世纪 90年代这 1 0年里我国社会学界在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性别意识和观念进行概括 ,总结出他们在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 ,并详细地分析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三种情况 ,即对社会性别的忽略或笼统化、一定的社会性别歧视、合理的社会性别分析描述和以抨击偏见维护两性平等。通过综合述评 ,旨在引起我国政界和学界在今后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问题研究中对性别问题的高度注意 ,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高“妇女代表比例”是促进男女平等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由于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女性因长期性别分工造成的能力和素质上与男性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级人大“妇女代表比例”一直偏低。为此,国家应努力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并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促进男女平等发展,为妇女充分参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5.
李清源  沈秀丽 《攀登》2011,30(6):75-79
先进性别文化建设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性别文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袖的批判,被视为"反向种族主义",煽动了城市骚乱。本文认为,"黑人权力"重视黑人的群体权利,颠覆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偏见论述,重塑黑人形象,强调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肯定其对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和与白人文化的平等。它对美国从种族主义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4年元月至九月,笔者赴泰国北部地区从事关于泰国赫蒙人(Hmong)人的调查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亚洲奖学金基金会管理的“亚洲人研究亚洲”项目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本案研究以赫蒙人的传统婚姻制度和生育文化实践为切入点,来分析赫蒙人社会中女性和男性的性别角色,并探讨社会经济的变迁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其社会性别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支持和复兴太平洋文化的行动能够用于对国际游客进行有关土著文化的教育吗?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并用定性的方法探讨,所有国家派代表团参加的太平洋艺术节,是否能够对游客进行太平洋土著文化的教育。这个节每四年举办一次,为了分散办节成本每次在不同的地点举办。本文认为,充满活力和诚意的表演,不足以克服世界旅游业体制和文化的偏见。对待这种文化的态度一度表现为"大驾光临",然而,因为游客的行止依然深陷在支配他们的社会"习性"中,所以这种"光临"始终是保持着一个永恒的距离。必须在适宜的气候带上并且要有适宜的场所和设施才能举办艺术节,这意味着艺术节只能容纳少数游客。然而,游客或许可以发现这些文化的多面性,参与者或许可以挑战现代主义者的新殖民主义做法。  相似文献   

9.
张紫云 《神州》2013,(1):17-18
我国少数民族流传下来了丰富多彩的日月神话。本文从分析神话中日月性别之角度入手,来考察其日月神话形成的时期为母系社会或是父系社会,并结合民族生产方式来分析其中蕴含的原始思维、巫术信仰、社会心理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在自上而下向乡土社会推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来自乡土社会的接受、理解、应对与涵化。我们应从村落基层出发,自下而上地观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落地”情势,直面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种种纠结与冲突,并特别关注如下层面的问题:消除对村落文化的偏见与误解;正视村落危机,注意培塑农民对其乡土社区的文化认同与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热情,使乡土社区焕发内在活力;重视城镇化自身对于乡村社会组织的引导与重建功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家政府之于乡村社会应扮演一种“顺水推舟”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