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车过中东     
刘文 《世界》2011,(7):136-141
贝都因妇女们收拾完盘子,女孩子们就拿出去洗干净。这时候,男人们的阿拉伯水烟吧嗒吧嗒……差不多抽完,大人、小孩、老人、妇女便都集中在帐篷中看电视。那天,伴随着隆隆的柴油发电机声音,我看了阿拉伯语字幕版《越狱》。于是,这远离尘世的沙漠部落又和现代社会发生了一丝联系,这种感觉奇妙极了。  相似文献   

2.
田恬 《世界遗产》2014,(11):104-109,10
曙光再现失落之城 佩特拉有时候也被称作“失落之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此定居,勤劳的纳巴泰人在陡峭岩壁上雕凿出这独特浩瀚的城市,并使其成为运送丝绸、香料与其他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连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南部以及埃及、叙利亚、希腊和罗马.如今在佩特拉见到的大部分遗址都是纳巴泰人建造的.纳巴泰人选择佩特拉主要有以下理由: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它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它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为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相似文献   

3.
以我之眼,见我所见.终归还是圆了心愿,踏上这片土地.之前在以色列隔着死海和约旦河眺望时一直心存的怨念,终于成行. 登陆火星,瓦迪拉姆沙漠 约旦在地理上比较吃亏,除了约旦河两侧有人定居以外其余地带几乎全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在这些大片大片的沙漠中,瓦迪拉姆保护区作为自然与文化的混合遗产属于约旦的必游之地,阿拉伯羚羊和贝都因人生活在这片浩大而一望无际的地区,把这部分放在游记的最前面足以表达对它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是指阿拉伯帝国统治时代,在帝国范围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而用阿拉伯文字来表达的文化。阿拉伯文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阿拉伯语言、文学、数学(几何、三角、代数学)、医学(人体解剖与医学)、天文学、化学(尤其是炼丹术)、哲学及伊斯兰神学和宗教建筑艺术诸方面。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阿拉伯性格和宗教的烙印。阿拉伯文化形成,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伊斯兰教的作用。伊斯兰教是塞姆族人所创造的三大一神教中,最具有个性,最有东方特色的宗教。伊斯兰教用自己的宗教信条、清规戒律。严厉的考验,把游牧的阿拉伯人结成整体,即使远徙他乡,也不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6,(7):42-45
雾霾笼罩下的开罗城看起来老态龙钟,灰暗古朴,颤微微的,仿佛带着中世纪的气息.开罗意为“胜利之城”,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城市.虽然只有1500年的历史,因为城南30公里处的古都孟菲斯和“太阳城”赫里奥波利斯,开罗又有“世界文明之母”和“世界城市之母”的美誉.相对其他阿拉伯国家,许多开罗女孩没有将自己包起来,反倒穿着紧身裤、短夹克,打扮得新潮.  相似文献   

6.
俄卫贸易是沙皇俄国殖民东扩与卫拉特蒙古在时空接触后的一种必然交往行为.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俄国政府对毛皮产品和领土扩张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根源于作为“局部型社会”的游牧社会与定居社会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依赖畜群与空间移动的卫拉特游牧社会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占据支配权的西伯利亚俄属诸城在双方贸易中往往直接或间接伴有殖民政治需求,于是在贸易与“臣属”抉择中,俄卫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古书上讲到游牧民族的生活时,常常见到的一句话是“逐水草而居”。这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它概括了游牧生活的最基本特点。然而它又太简略,使人无法知道是怎样“逐”的。这里就从藏北牧民传统的游牧方式谈起。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资料与传世文献互证的结果表明,商代前期的先王世系以“兄终弟及”制为主,而以“父死子继”制为辅.这种制度保留了较多的游牧氏族社会的特征.以此上推先商先公时期,其保留游牧氏族社会性质应该更浓,因而先公世系更应该体现“兄终弟及”制特征.然而《史记·殷本纪》中所载先商先公世系则为“父死子继”制,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甲骨文祭祀制度中有“只祭所自出之先王,而非所自出之先王则不与”的原则.据此推测,《殷本纪》所载先商先公世系,只保留了先商先公的直系世系,而旁系先公世系被淘汰省略了.现据甲骨文资料,我们可以试拟补出那些被省略掉的旁系世系,从而大致复原出以“兄终弟及”为主的先商先公世系.  相似文献   

9.
羊形纹样是东周时期北方地区金属器上的一种重要装饰题材,有圆雕式、浮雕式和透雕式三类。圆雕和浮雕羊形纹样来源于南西伯利亚地区早期游牧文化,而透雕羊形纹样因形式多样,其分别来源于天山七河地区的萨卡文化及北方地区的诸胡文化。不同类型羊形纹样在北方地区的分布,反映了东周时期中国北方游牧人群与南西伯利亚地区、天山七河地区游牧人群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沙漠、干旱、法老、石油、头巾、面纱……你对阿拉伯世界的印象仅停留于此吗?在哪儿可以找到跳霹雳舞的沙特阿拉伯人、令人着迷的黎巴嫩美女和患嗜眠症的酋长?如果你还没有闲和钱去那里亲自体验的话,先让Ikbis(阿拉伯语的“点击”)带你了解一下你所未知的阿拉伯世界。  相似文献   

11.
韩全红 《旅游》2006,(2):80-89
作为“世界之母”的开罗吸引着大批的外国人。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人把这里当作气候温和的冬季运动场。现在海湾地区的阿拉伯人为了远离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炎热,每年夏天都到这里避暑。对于他们来说,开罗是阿拉伯的好莱坞和“大苹果城” (美国纽约市的绰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蒙古社会结构中的豁脱或豁脱阿寅勒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随着当地经济结构的演变,沿边的南部蒙古地区,其豁脱或豁脱阿寅勒组织形式和游牧方式发生变化,有的甚至不复存在,而在喀尔喀蒙古地区和呼伦贝尔地方等地,因地区游牧经济的持续发展,豁脱或豁脱阿寅勒的组织形式和游牧方式仍然继续延续。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12,(7):78-78
随着探险游、户外游不断升温,拥有“天山南北好牧场”的新疆,眼下正着手打造“牧区旅游”线路,让游客牧马草原,既领略塞外风光,又体验“逐水草而生”的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14.
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2年统计,特克斯县柯尔克孜族共有7206人。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阔克钦热克”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绿色杨树沟”。因该乡所在的沟谷过去长满了天然杨树,故名。柯尔克孜族,史称“隔昆”“坚昆”“契骨”“据买斯”“塘奚司”“艺儿育思”“布鲁特”等.原本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后来逐渐向天山迁徒、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有一段讲述十五世纪左右,英雄玛纳斯的父亲如克音,受西蒙古(瓦刺)的侵袭,迁到巩乃斯草原、特克斯河流域一带的故事。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分布于天山以前、帕米…  相似文献   

15.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10-10
阿拉伯人的悲剧 1000年前,巴格达、大马士革、开罗这些伟大的城市远超西方世界,伊斯兰教则是创新的代名词,几个阿拉伯的哈里发帝国都是生机勃勃的超级大国。然而.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却陷入了泥潭。3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曾经燃起了人们的新希望,但最终只是带来了新一轮的独裁和战争。  相似文献   

16.
《蒙古游牧记》十六卷,清张穆撰,何秋涛校补.是有关蒙古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重要参考书.清祁俊藻称此书“结构则详而有体也,征引则瞻而不秽也,考订则精而不浮确而有据也”.近人王云五以为:“蒙古地志之书,当以此为首”都给以很高评价.然其误引误注,亦所不免.  相似文献   

17.
王亚玲 《攀登》2014,(1):23-28
当今时代,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强弱和自身建设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这个党兴衰存亡的政治命运,同时还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2011年北非、西亚等阿拉伯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导致四个国家执政党丧失政权.阿拉伯四国执政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告诫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9.
低俗的力量     
低俗是低俗者的通行证,独裁是独裁者的墓志铭——随着卡扎菲、萨达姆、穆巴拉克的相继倒台,“阿拉伯之春”成为拉里·查尔斯和萨沙·拜伦·科恩恶搞的新话题。拜伦·科恩存《独裁者》中饰演的“瓦迪亚”国独裁者阿拉底,每个毛孔都不加掩饰地流着中东阿拉伯的血。  相似文献   

20.
藏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帐篷,一种是生活帐篷,是用牦牛毛绒捻纺成粗厚的线编织而成的黑色帐篷,是牧民游牧时的主要居住房舍。另一种是娱乐性的也叫“休闲”帐篷,它是用优良的布料做底,配上各种彩布和吉祥八宝等多种图案装饰而成。这种娱乐性的“休闲”帐篷,有的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