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老而神秘的香港——香港随笔之一○秦志军在选举产生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日子里,我随大陆记者团赴港。我们下榻的君悦酒店紧傍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在亲眼目睹董建华以压倒多数选票取胜的盛况后,我们一行数人即兴高采烈地去游览长洲、大浪湾、蒲苔岛。一些几何形...  相似文献   

2.
1.革命领袖与香港毛泽东与香港一生雄才大略,善于中流击水、敢于浪遏飞舟的毛泽东,对香港们题的论述不多,但影响匪浅。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抵深圳奥港边界。中国政府为避免无谓纠纷,严禁野战军驻防边境线上。1959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少数人的急躁情绪,提出: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为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之后,在会见来访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又说,我们现在不谈香港问题。言外之意是应保持香港之现状。1974年,在会见英国首相希思时,毛泽东在谈到香港问题时,同意:香港在1997年应该有一个平衡的过渡。话语不…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宝库博物馆也许是爱好历史和从事过文物工作的缘故,出差时,尽管来去皆匆匆,但每次我都要抽空参既当地的博物馆。每参观一处博物馆总会有些收获,根些见识,这也成了我的一份特殊的爱好。香港的各类博物馆甚多,如位于港岛半山甘道和红棉路的警察博物馆、茶具博物馆,从香港大学的冯平山博物馆到九龙公园的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区域市政局辖.区内首家专题博物馆──香港铁路博物馆等等。此次到香港,亦不例外。我总想—一涉及,可惜公务在身,时间未允,最后只是在警察博物馆和铁路博物馆作了短暂的停留,走马观花地转了一遭。警…  相似文献   

4.
香港之旅     
正"陈俞安,100分!"当老师投来一个鼓励的目光时,当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的心里透亮:我,是因为勤奋,才收获了甜蜜的果实!然而,我兴奋的不止是那100分,还有我多年的愿望——"香港五日游"终于可以实现了!飞机的速度够快,几个小时后,我的双脚已经踏在了香港的土地上。张家港气温只有-2℃,而香港却有23℃,气温对比也太夸张了吧!我们走走停停,大约过了10分钟样子,一幢巨大的建筑物显现在眼前,真是宏伟壮观!"哇,"我大叫,"飞越太空山!"听起来就刺激!我像吃了复  相似文献   

5.
初恋香港     
我不知道为什么想到香港时,竟用上了这个题名? 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感觉。对香港,对这个匆匆来去的地方,我真有一种似有许多话却又说不出什么来的感觉,迷迷茫茫欲说还休的情绪布满心头,就教人想到了初恋。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务之旅,我在香港逗留时间不长,匆忙中走访了不少的街区。香港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还有十分完善且极具人性化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我曾经下榻的香港铜锣湾一带,论马路并不宽阔,但两边的高层大厦直插云霄,五颜六色的跨街招牌广告密密麻麻,给人“坐井观天”、高不可攀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这个“东方明珠”是谁开发与建造的?从香港的一些古老的地名可以找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九龙”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地名。从深圳罗湖海关跨过那条水沟似的界河往南走至海边  相似文献   

8.
香港掠影     
高楼本是穷人住香港的楼群世界著名。在这块繁华、拥挤的弹丸之地,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如一柄柄雄壮的剑,直刺万里云天。站在太平山上俯瞰香港,但见楼群林立,似雨后春笋。这些耸立在香港大地上的高楼大厦,如同一曲曲凝固的音乐,歌颂着香港的繁荣和富有。“谁住这些高楼呢?”我问香港陪同我们的朱先生。朱先生笑了笑,没有马上回答。他用手指了指那些摩肩接踵的楼群,反问道:“你看这些楼群建得怎么样?”我说:“不错!”的确,这些高楼大都设计精巧,布局合理,施工质量一眼看去也是很考究的。各种不同的色彩,根据楼群所在的…  相似文献   

9.
称林道群为香港出版第一人,并不是我对老友的偏爱,他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在这个图书出版业每况愈下的时代,在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林道群坚守学术出版阵地,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生活在香港。上世纪30年代末,由于家庭环境所迫,我辍学了。经同学介绍,我改名温启,通过考试进入了“香港九龙巴士公司”,当上一名售票员,以补贴家中生活。  相似文献   

11.
香港购物须知在港旅游期间,人们往往会借此机会购买一些东西。不过,香港虽是“购物天堂”,但购物时仍需长点心眼,以免吃亏。金饰香港的黄金首饰便宜,24K金一般为70元人民币1克,18K以下的金价更便宜,但游客一定要到大金铺购买。大部分大金铺都接受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香港掠影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看着电视上香港同胞与内地同胞共同欢庆的场面,看着亲人相隔百年之后的再次拥抱,我感到无比振奋,我近70岁的生命也似乎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我的国家多做一些事。目睹香港今日的辉煌,过去几十年中3次赴港的所见所闻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 我第一次到香港是1964年。那时我30多岁,还是全国青联中央委员。应日本社会青年同盟之邀,中国青联代表团一行5人  相似文献   

13.
刘心印 《环球人物》2013,(24):84-85
他对香港的描述,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解读香港的作品人物简介陈冠中,香港作家、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上海,4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监制及策划过多部电影,著有《我这一代香港人》、《香港三部曲》、《城市九章》等。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4.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15.
香港2000年历史大事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南海郡,香港隶属番禺县。△公元331年东晋成帝设东官郡,香港属该郡保安县。△公元757年唐肃宗设县治东莞,香港隶属东莞县。△1096年宋哲宗年间,广州太守章质夫赴任时,香港隶属的番禺巨镇,展现出一片“水...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内地妇女来港分娩,目的是为了让其新生婴儿享有香港居留权或逃避内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我肚子前面挂了个背包,一挡,就过去了。”晓芸怀抱着两个月大的小女儿,在回忆起宝宝出生前的那个夜晚时,她的语气渐然降低。似有些余悸,更多的,或许是暗涌着的幸福与惊喜。  相似文献   

17.
小宁 《贵阳文史》2002,(3):46-49
搞画画的人,总是想有一些机会举办一下自己的个人画展,或者是出画册。去香港、澳门两地举办画展,全仰仗蓝真和萧滋二位先生的通力协调和悉心安排,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圆满结束。 去年4月在香港,蓝先生看了我的部分绘画照片,当即拍板说:“在香港展览,再去澳门展”。这使我喜出望外。11月上旬,萧滋先生与十几位画家离开贵阳时,带走了我的画十余幅,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一个可以赋予人巨大能量的地方,疲惫的人可以在这里恢复斗志,这是我无数次往来香港的原始动力。在过15年,香港还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香港将投我以怎样的表情?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相似文献   

19.
香港随想     
梁可 《神州》2012,(34):3-4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有提笔的冲动,想写一些关于香港的文字了。除了再一次来到香港的缘由之外,还有那句让我感动不已的话:你写的话,我要做第一批读者,免你所有的暑假语文作业。呵呵,正是这些看似不成文的小点滴,促使我提笔,写下这篇香港随想。扳起手指数数,已经是第八次来了,而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好去处○张志和又到了金秋时节。迎着阵阵凉爽的清风,我不禁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在香港探亲闲游的情景。观鸟买瓜到鹿颈假日到郊野远足,松松筋骨,看山看水,会很惬意,如果还能采购到一点城里罕见的禽畜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就更会觉得更满足了。沙头角鹿颈,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