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代边疆民族政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不仅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而且民族众多,在国土一半以上的边疆地区里,居住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因此,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否则就难以达到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统治目的。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的清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上,无疑是从维护以满洲贵族为首的封建阶级统治利益出发的,因而具有明显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特性。特别  相似文献   

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变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历史朝代。元朝所推行的行省制度、驿传制度、屯田制度、土司制度等统治政策不仅将全国所有地区置于统一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还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推进了中国以汉族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并对后世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政治体制的变迁,以及民族地区统治制度和今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元诗与帝都     
元朝从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靠武力统治中国,到1368年被推翻,统治时期不算很长,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朝代。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非汉族统一中国,对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起了举世瞩目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仅就文学而论,元曲固然彪炳于中国文学史,其  相似文献   

4.
辽宋金元四个朝代中,辽为契丹贵族建立的王朝,由辽河上源兴起进而统治中国北部达两个世纪出头;女真贵族建立的金朝,兴起于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城阿什河)进而统一东北,灭辽亡宋,统治淮河以北大半中国有一个多世纪;成吉思汗从呼伦贝尔草原兴起,统一蒙古各部,终于从蒙古草原象一阵暴风席卷欧亚,形成空前庞大的蒙古帝  相似文献   

5.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实际上进人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到1928年北伐胜利,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宣布“完成统一”,全国范围内的军阀统治才告结束。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四川的情况又较为特殊。辛亥革命后,四川很快便也陷入到军阀混战的局面,并最终在1918年形成了“防区制”统治格局。所谓防...  相似文献   

6.
<正>元朝时期中国版图空前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先后统一蒙古各部,继而东征西讨,通过金戈铁马的赫赫武功,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建立起西抵黑海,几乎包括整个东亚地区的世界性帝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但是,如何统治这样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世界帝国,这是蒙元统治者长期以来面临的政治困境和必须要解决的统治难题。蒙古统治者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的符牌制  相似文献   

7.
正县作为中国古代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在赋税征收、民户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央集权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机构。秦统一后将此制推行到全国,其后的历代王朝皆在此基础上施行统治沿袭这一制度,因此县制是认识王朝国家地方统治机制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代结束了五代时期中国北方连年争战的局面,于公元960年重新统一了古老的大帝国.从公元960年起,到公元1126年金兵入侵并占领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止,宋王朝统治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个时期被称为北宋.之后,金兵不断南侵,逐步扩大在北方的统治范围.从公元1127年到1279年,宋王朝在中国南方重新建立它的政权,维持着对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治,都城在现今的杭州,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南宋.在宋王朝长达三个世纪的统治期间,绘画艺术空前繁盛,绘画题材无所不包,绘画作品难以数计,为浩如烟海的中国艺术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各个王朝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绘画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满族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一份子,其地位有目共睹,她曾统治中国长达三百年,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民族格局和政治版图。然而,学术界对满族形成的时间,众说纷坛,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元世祖忽必烈对建立统一的元朝大帝国有杰出贡献。但是,元朝对江南人民的统治是残酷的,在整个元朝90余年统治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从元朝建立到元世祖去世,为元朝农民起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浙东扬镇龙领导的人民起义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一明朝灭亡之后,满洲贵族率领八旗铁骑浩荡入关,开启了重新统一中国的进程。在整个统一战争中,南部中国一直是反清复明势力的活跃舞台,清廷基于自身力量的不足,继承发展了自皇太极以后团结汉官的政策,决定在南部边疆实行藩镇体制,利用前明投降的汉人独立军团,稳固满洲贵族在南中国的统治。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相继被清廷派镇到云贵、广东、福建,形成所谓的三藩。三藩  相似文献   

12.
裴敏超 《攀登》2011,30(2):34-39
从产生的背景上看,社会工作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维护和巩固自身统治而实施的一种制度改良方案,是直接为资本主义持久统治服务的。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社会主义化"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并试图将它们统一起来,以便使社会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满族崛起统一中国的成功经验着重探讨明代山海关外新崛起的我国一个较小的民族,如何能战胜明王朝的,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统治全中国近三百年?这里除了明末政治腐败,导致农民大起义,消耗了自身力量以及八旗军队弓马骑射的强大武装力量等诸多因素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清王朝特别是康乾时期所实行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一、满族崛起时期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满族杰出人物──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进军辽沈时,面对明朝官吏兵民的反抗、抵制和蒙古各族的威胁,他为巩固已取得的塞外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政治制度,对于我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曾起过历史作用。2012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袭荫教授所著《中国土司制度史》,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我国土司制度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共220万字。  相似文献   

15.
庞怡 《文史月刊》2013,(3):52-53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辽景宗时期经过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许多古老文明都已经消失,只有中华文明还在绵绵不断,谱写新的篇章。而中华民族的同化力和凝聚力,中国长期以统一为主调的思想,中国长期实行的强大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中华文明特有的谱系文化,中国古代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和对宗教问题的处理方式,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正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7.
1759年~1911年新疆的变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59年~1911年新疆的变乱潘志平18世纪中叶清王朝统一新疆,结束了新疆自元朝末年以来数百年的战乱。1759~1911年,即清朝统治新疆时期,仍发生过一些变乱事件①,有时还达到一定规模,然而最终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新疆地区与祖国的统一。关于清朝统治...  相似文献   

18.
统治阶级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禁毁某些出版物,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起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明、清时期一系列的文字狱,每一次的"文化专制"绞杀运动,无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大批文仕惨遭迫害、屠戮的同时,大量,  相似文献   

19.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人为中坚崛起的满族共同体,仅仅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使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的主宰。满族以一个弱小的民族在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上升为统治民族,统治偌大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这是一个历史的奇迹。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是时明朝在嗣位之争、党争、自然灾害及农民义军的致命打击下已是朝不保夕危若垒卵,再也无力对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施抚剿并用的羁糜政策,给满族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时机。二是多元经济为满族的崛起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其多元经济包括农耕、渔猎采集、讨赏、掠夺。一农耕十六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20.
罗宇 《南方文物》2024,(1):159-168
“草生人”,指人从草中诞生,这是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中独特的人类起源神话。最初的人类、诸神、国土都“由草而生”,这是日本原始神话;在神的意志下“二次诞生”的新人类成为了日本国民,为天照大御神统治苇原中国、天皇统治日本建构了合理性,这是“原始神话变异体”。中国典籍中的“苍生”进入日本官方史书,意味着中国文化在日本最初的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国家建立的初期,通过“记纪神话”统一国家思想,与建立律令制国家的努力同等重要,而奈良朝廷为了建立独立国家所全面效法的正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