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对于秦始皇直道遗迹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已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令人鼓舞。《陕西师大学报》1975年第3期始发表拙著《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这篇论文当年即为《文物》所转载(1975年第10期)。其后至1984年8月19日,《光明日报》第2  相似文献   

2.
秦直道与甘泉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直道是关中通往北方的重要交通干线,是陕西境内的一条重要的古道路遗迹,堪与长城、秦皇陵相提并论。近年学者对秦直道的考察研究卓有成效,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浇筑的直道,虽然旷远迷茫,目前存在经地相异的路线分歧。但是,神秘面纱彻底揭开的日子已为时不远。秦直道由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部汉甘泉宫遗址所在)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起点云阳,秦汉建甘泉宫,在我国道路交通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就秦直道与甘泉宫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以论述。一、秦直道起点在云阳甘泉学者对秦直道…  相似文献   

3.
再论秦直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在70年代首先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立刻在海内外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尔后,随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及其秦直道研究的现实意义,此一问题又涉及到多方面和多学科.如文物工作者要编绘历史文物地图集需要了解它,交通部门为编写交通史志也需要了解它,甚至连画家靳之林先生也选择了沿秦直道写生作画的课题,以反映秦直道沿  相似文献   

4.
秦直道调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四年五月,笔者和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对部分秦直道进行了徒步考察。一九八六年十月戴晓、白新民和笔者组成宜君秦直道考察队继续考察,十二月底结束(图一)。调查从咸阳市北出发至内蒙古包头市西,在考察中发现了五座行宫,九个兵站遗址和许多的“五里一墩”的锋火台。《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遂从井陉抵九原。……行徒直道至咸阳,发丧。”《史记,蒙恬列传》:“三十五年,使蒙恬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  相似文献   

5.
秦直道,作为秦始皇维护统治的三大措施之一,在秦朝短暂历史中有着其独有的作用和影响。随着近年考古工作的开展,有关秦直道的考古遗迹不断被发现。而在目前的学术界中,对于秦直道的某些细节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文献、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证,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领略过旬邑唢呐的壮美气魄,惊叹过剪花娘子库淑兰的神奇天作,不过,印象中的旬邑只是渭北高原上一个贫瘠的小县。此番随采风团来到旬邑,为的是探寻秦直道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7.
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修筑的起讫时间与工程分期吴宏岐秦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北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是秦始皇大治驰道后,为便于巡狩北边而又另修的一条国防大道。关于秦直道的始筑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皆有明文记载,谓在始皇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8.
说秦直道不存在是有点冒险的,几千年以来可能只有一个人这么说,这或多或少会给关注秦直道的人们带来不满和遗憾。但是说这个话是很有根据的,为了历史的责任和给化、物以及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我还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说这个话。为了得出这个结论,我曾经三次踏上考察秦直道的旅途。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八五年夏,我随秦汉长城考察队去内蒙古考察五天,其中以半天时间去乌拉山西段找寻赵长城遗迹。回校后草《高阙地望考》一文,刊于《陕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新近读了鲍桐的  相似文献   

10.
徐伊丽 《丝绸之路》2011,(15):20-21
2011年新年伊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秦直道所途经的甘泉境内方家河处发现了古代交通环岛。这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日前,笔者特意前往探查,认为此处交通环岛应该是不成立的,而是在方家河处应该有两座千年古桥。  相似文献   

11.
1959年8~9月,调查西藏日喀则地区寺庙和抗英遗迹近40天,参观单位计20余处。1988年8月,重游旧地,因时间仓促,又逢阴雨,仅在年楚河畔之日喀则市和江孜县两地停留4天。现以1959年记录为主,辑出较重要的寺庙9所:那塘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关帝庙,以上4处俱属日喀则市;萨迦寺属萨迦县;紫金寺、白居寺、乃宁寺俱属江孜县;雪囊寺属康马县。其中那塘寺与白居寺两目拟单独刊布,故未录入本调查记。1959年西藏调查,领队王毅同志曾撰《西藏文物见闻记》,其(二)、(三)、(四)部分系著录日喀则地区的遗迹,已刊于《文物》1960年第8、9合期、第10期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是指那些当时人们祭神祀祖、祈求生存发展等活动留下的考古学遗迹。和其它考古学遗迹相比;祭祀遗迹有其独有的特征。 祭祀本身是沟通人神的活动,它的意图在于让神灵享用人们的供品而赐人以福佑。祭祀活动是原始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始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帮助我们研究当时人类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正是基于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此文,试图对新石器时代祭祀遗迹的内容和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意识及社会背景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各位专家不各赐教。 二、现有的考古资料 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我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发愤著书,写成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史记》,目的究竟是什么?历来评论家几乎都认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笔者以为,司马迁花毕生心血撰史,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史的角度探求治国之道,以上三句话十五个字是司马迁撰史的一般目的和原则,是司马迁深入探求治国之道的三个方面。本文略伸已见,就教于同好。考察司马迁的撰史宗旨,主要还是依凭司马迁自己的阐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研究司马迁撰史宗旨的第一手资料。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份,前往格萨尔遗迹遗物较多、格萨尔故事流传较广的四川甘孜州的德格、石渠、邓柯等地进行为期数日的实地考察。此记。 一、格萨尔的诞生地——阿须吉苏雅 夏日的高原,处处景色迷人。7月19日,我们一行4人从德格县马尼于戈乡出发,前往首要地带——德  相似文献   

15.
骆伟 《广东史志》2000,(3):37-49
一、说明 《南越志》,南朝宋沈怀远撰,作者为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怀远初为始兴王璿征北长流参军,因坐事徒广州,后官武康令。《南越志》就是他在广州时所撰。《隋书·经籍志》记载为:《南越志》八卷,沈氏撰;《旧唐书·经籍志》:《南越志》五卷,沈怀远撰;《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为:《南越志》七卷,宋武康令吴兴沈怀远撰;阮元《东通志》:《南越志》五卷,宋沈怀远撰,佚。史称:“此五岭诸书之最在前者也。”“此志载三代至晋疆域事迹。”该书内容丰富,涉及岭南地域沿革、地方山川名由、民间传说、风俗习惯以及珍稀物产,尤以动、植物为最,可供学者研究岭南史地、民俗、生物等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黎平历史上有修志的优良传统。其单偏者不计,成体志书,始明万历年间知府事闽县袁表撰《黎乘》九卷三十三篇,今存其叙。次宋应举撰《黎五合志》八卷,胡宗虞撰《黎平志》八卷,胡定之撰《黎五志》十卷俱佚。次清康照二十九年知府泾阳傅和鼎撰《重修黎五合志》十二卷,今存其引。继严圣箴撰《重修黎五合志》十二卷,乾隆二十年黄道芳撰《重修黎五合志》十六卷,同时石礼嘉撰《黎平府志》六卷,洪汇撰《黎郡全志》十六卷,嘉庆二十三年沈乐善撰《续辑府志》十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唐六典》的撰修经过,历代文献均是非常简略的记载,并且缺乏时间的界定。本文全面梳理各类文献记载以纠正前辈学者对《唐六典》撰修经过的认识,并且以《唐六典》历任主持撰修者为标志把《唐六典》撰修经过划分为五个阶段。五阶段的划分可以正确的反映《唐六典》撰修的经过及各阶段对《唐六典》撰修的贡献。《唐六典》的撰修历经十六年,四易主持人,十四人参与撰修工作,是集贤院撰修著作中历时最长,用功最为艰难的一部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18.
汉王昭君出塞的路线,史无具体记载。学界有陕甘间的秦直道和山西境的通塞中路二说。前者以秦直道直而近捷,《通鉴》胡三省注谓汉曾发七郡各二千骑迎单于的七郡为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北地、冯翊至长安,即所经行应为秦直道。本文持通塞中路说:根据是汉匈间礼聘、和亲往还走通塞中路有间接的具体记载;此线虽曲缓,却易行又安全;汉遣七郡迎护单于的"七郡"实为通塞中路的河东、太原、代、雁门、定襄、云中、五原;通塞中路一线有关的世代传说是对信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烧烤坑简论     
"烧烤坑"作为考古学上出现的新遗迹概念,近年来为愈益增多的考古发现所印证。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相关遗迹的梳理,以及对以往被划入"灰坑"有关遗迹的考察,进一步论证烧烤坑遗迹的实际存在。同时提示今后考古发掘中应对这类遗迹给予足够的关注,希冀此方面研究有更深入进展。  相似文献   

20.
《幢记》若干问题考释——唐代洛阳景教经幢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