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维运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62年、1974年两度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杜先生长年从事中国史学史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著有《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清代史学与史家》、《史学方法论》、《赵翼传》、《听涛集》、《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忧患与史学》、《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等多种著作,主编《中国史学史论文选集》(一、二、三)。2005年9至10月间,杜维运先生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一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都是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讲起。如果说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坛率先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那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是运用马  相似文献   

3.
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名著《中国古代社会》体现了他重要的学术观点——汉魏封建论,《中国古代社会》以社会经济变化为主线,论证了汉魏封建说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是汉魏封建说的代表作。本文从汉魏封建论的史学价值出发探讨了何兹全先生的重要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外庐同志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外庐同志学术纪念会。外庐同志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外庐同志去世以后,我曾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侯外庐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我说,本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同志的《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发展的重要标志,郭沫若同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代表三十年代的理论成就。四十年代,外庐同志的著作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中有他特殊的地位。这篇文章中讲得很含蓄,但这种说法是经过长期考虑酝酿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是对的,是要肯定外庐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  相似文献   

5.
建设当代史学评论学科的奠基作──读《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田夫《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中华书局,1994年版),是霍林东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记得将近四年前,从《文史知识》上初读翟林东先生的专栏文章《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时,就曾...  相似文献   

6.
刘知几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杰作《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史。虽然我国的史学源远流长,史家历代不绝,史书越来越多,内容包罗万有,但一直到刘知几才第一次作了评论性的总结。他在评论古代史学方面作出的贡献,《史通》一书在古代史学史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说在我国古代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近代梁启超在总结《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文中就认为:“自有左丘、  相似文献   

7.
正史学批评或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反思,是推动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史学批评资料,但如何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却是摆在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重庆出版社,2016年6月),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一次成果结集。全书34万余字,分上下卷:卷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包含18个专论(原为20  相似文献   

8.
正史学批评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问题。1991年1月起,瞿林东先生在《文史知识》以"纵横"冠名的专栏连载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系列文章,获得学界的广泛好评。1994年4月,该栏目系列文章由中华书局汇集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一书出版,并于2000年重印。在此后的二十年间,瞿林东先生始终着力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2016年6月,瞿林东先生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以下称《纵横(增订本)》)由重庆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9.
史官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又以先秦史官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和论文数量最多。本文就这些成果 ,对百年来先秦史官的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近百年来的先秦史官研究中 ,梁启超是开山人物 ,他对中国古代史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过去中国之史学界》。在这一章中 ,梁氏首先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 ,“史官建置之早与职责之崇 ,亦其一因也”。关于史官建置沿革 ,他认为最晚在殷代已有史官 ,并指出古代史官是一社会最高学府 ,其职不惟作史 ,也是王侯公卿的顾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相似文献   

10.
论及郭沫若的史学成就,理所当然地要首先列举他那部开风气之先的、里程碑式的名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因为这部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划时代的史学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崭新的格局,开创了科学的章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在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有充分的理由同被郑樵誉为“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相似文献   

11.
艰苦的开拓和理论的价值——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罗炳良长期以来,史学界关于中国史学理论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引起很多人的担忧。199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一书(以下简称《纵横》,凡引此书只注页码),率先填补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朱绍侯先生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中国古代史教材建设,致力于把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方法融汇于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纂之中,在成功主编了十院校本《中国古代史》之后,以耄耋之年又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实现了史学思想向本然的回归。以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从学术史的层面总结朱绍侯先生在教材建设方面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把握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侯外庐著作与思想研究》的出版无疑是中国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史学界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一项史学研究的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下面是编辑出版这套书的一些体会。一、编纂缘起。2012年年初,我们在读书过程中,涉及侯外庐的章节,便想到这个选题。当时顺便查一下他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其著作的出版情况,得到的结果是,除《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思想史纲》、《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等书,还有《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下册)、《侯外庐集》(收有侯老论文,400多页)外,作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侯外庐论著很多,开本不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研究的进步既离不开史学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史学批评的调节。李振宏《当代史学平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以下简称《平议》)则关注到了以上两个方面。《平议》一书是作者多年史学研究评论文章的结集,主要针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学术史以及史学方法论、认识论等历史学分支的研究个案或整体状况进行了评论。该书收录的24篇论文,可以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5.
《史通》研究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的专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要籍。建国以来,对刘知几及《史通》的研究,随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展开而渐次展开和深入。据不完全统计,新版和再版的著作就有:程千帆的《史通笺记》、傅振伦的《刘知几年谱》、吕思勉的《史学四种、史通评》、张舜徽的《史学三书评议》、张振的《史通笺注》、赵吕甫的《史通新校注》等;在各种报刊杂志及论文集中还有论文上百篇;另在各种中国古代思想史、哲学史和史学史著作中基本都有专章或专节论说之。其受史学界关注,可以说是仅次于《史记》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1932年刘长春写下了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的第一笔,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政府派出的亮相奥运会赛场的中国运动员。但是追溯到4年前,一个名叫宋如海的安徽人却悄悄开启了中国通向奥运的大门。1928年他作为奥运观察员来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场,他也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正式代表。1928年宋如海编著的《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在湮没70年后,1998年8月被体育史学者在浙江图书馆发现。  相似文献   

17.
吕振羽是我国继郭沫若之后,最早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位开拓者。从三十年代前期起,他就先后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简明中国通史》和《中国民族简史》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8.
瞿林东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史学评论,其研究成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继《唐代史学论稿》之后,新近出版的《中国史学散论》,集中反映了他在1981—1992年间的研究成果。题为“散论”,其实不散。收入书中的31篇论文,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史学的若干理论性认识;二是关于古代史学成就的专题研究,其中有的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有的则是对一个时期史学发展的认识;三是关于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思考。这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涉及如何估计我国史学的成就,如何继承这份优秀遗产,如何用现代的科学的观点重新  相似文献   

19.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20.
读了陈其泰同志的《中国古代史学史分期问题浅议》(载《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一期),很受鼓舞。这个问题,六十年代初期学术界曾展开过热烈讨论,意见分歧,未取得一致看法。我非常同意陈同志的意见;“尽管问题复杂困难,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彻底解决,但我们现在至少应该作出尝试而不再拖延”。史学史和其他学术史一样,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中国史学史,就是要研究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找出它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点。这种规律和特点,不仅表现在形式上(史体的演变、史著的产生、史料范围的扩大等),而且表现在内容上(史学思想、史学流派、史学传统等)。史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它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从产生到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阶级斗争有着密切阿联系。它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势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