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民族心理中,与仁、义、忠、孝等文化观念一样,均平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之一,是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的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关于农民阶层的平均主义更曾经是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宏 《攀登》2012,(6):46-49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界定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包括文化自觉的主体、客体及自觉实践。文化自觉的主体是自由的有意识的人;客体包括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自觉是指人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文化自觉的核心指向是人的解放与自由;本质属性是人的实践活动;应有之义是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价值取向是其主体的阶级性;存在功能是文化自觉本身。  相似文献   

3.
曾静 《神州》2013,(18):18-18,20
建筑的本质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凝聚了人所创造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的实体。这种实体不是一种自然的生成物,而是一种社会的产品;不是一种由自然恩赐的物质,而是一种由人的智慧创造的文化。由于中西民族在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中西民族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文化。因此,从中西柱式与斗栱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其社会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文明史进程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和成果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富宝贵的遗产。那些创造活动和成果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思想文化样式,这与当时人文主义者所崇尚并在思想文化领域流行的诗性智慧关系密切。诗性智慧是一种直觉体认的、浪漫想象的和具有完美意境的思考方式。诗性智慧的思想支柱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正是有了这样一种诗性智慧,人文主义思想文化才具备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力,才具备冲破传统羁绊、创造新文化的活力,并因此具有无穷的魅力。对此,学人应当从艺术史、史学史等多维视角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20—21日,"文明自觉论"高层论坛在古都西安举行。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会议主题是彭树智先生提出的文明交往与文明自觉理论。彭先生指出,文明的生命在于交往,交往的价值在文明,文明交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文明自觉即是文明交往的自觉,是以人的思想文化自觉为核心、以文明交往自觉活动为主线的人类创造历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对文明交往活动的总结和升华,集中体现为交往互动规律的践行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贾玉平 《神州》2013,(35):46-47
神话的精神积淀,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各民族现代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希腊神话开辟神话充满着血腥与仇杀,中国神话是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创造宇宙万物。西方神话中蕴含着对爱情和个性解放的价值观,中国神话中蕴含着品行、德操规范性和阶级性的价值观。神话深藏于文化的背后,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意识形态,心理及思维习惯。无论当今时代多么发达,它始终摆脱不了古代神话中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美好幻想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思想文化作为人们自主活动的创造,是在特定的外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制约下产生的,这些环境包括地理生态条件、劳动组合方式、社会政治制度及人们群体心态诸要素.从总体上讲,中国文化是产生在一个准封闭型的地理背景中,以内陆型游牧及农耕文化为主流,而在其东南部,却是江河交错,海天相映的景色,生活于其中的古代吴越民族受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创造出了相对独立的并区别于其它区域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叶立群 《满族研究》2017,(4):120-124
辽宁蒙古族作家所营构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文本,内蕴着深刻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他们的创作,不但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还有着不可低估的民族学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民族文化原型及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和描述,为民族史研究和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针对民族地位、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提出了独到见解和历史性的论断;塑造了多个具有民族性格的艺术形象,以此彰显民族心理结构,开掘、重构和升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化进化理论认为,民族文化的进化是不能截断民族自身脐带的。北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封建性政权,所以北朝文化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精神。北方少数民族是指肃慎系统、匈奴系统、东胡系统、突厥系统、秽貊系统,属于高原大漠草原文化。人类依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所创造的文化物质也不同,因而,北方少数民族活动  相似文献   

10.
满族妇女传统性格之我见王冬芳满族人的性格,提出这个问题对今人来说意义似乎不大,因为满族生活在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之中,处于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而且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融合过程,除掉每个人的心理意识尚有强弱差别之外,已经无法分辨满汉各异的性格了。...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09,(6):54-71
在西藏传统艺术形象中,最像一个谜、也最有吸引力的火物也许是阿古顿巴。机智无畏,作风泼辣自由的阿古顿巴,是整个藏民族创造出来的人物,人们通常以著名的阿凡提来与他类比,但这两个形象各自蕴涵的民族性格却有所不同。在那些基本上完全是关于古代西藏官府和教权的讽刺调侃传说故事中,  相似文献   

12.
张艳红 《神州》2011,(11):34-34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宋代开始,“半游牧”的满族的先人女真族就与中原腹地的“农耕民族”的汉族开始了争夺与反争夺、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和斗争,开始了思想文化、意识观念的交锋,在精神思想领域上、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在民族传统习俗上都有着交锋、冲突和压制。  相似文献   

13.
刘晓敏 《神州》2012,(15):16-17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创造精神文明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艳红 《神州》2011,(26):34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宋代开始,"半游牧"的满族的先人女真族就与中原腹地的"农耕民族"的汉族开始了争夺与反争夺、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和斗争,开始了思想文化、意识观念的交锋,在精神思想领域上、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在  相似文献   

15.
王群红 《沧桑》2013,(6):105-107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渐积淀了崇尚和平的民族文化。古代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婚姻制度等因素形塑了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又滋生了一些次一级的民族性格,如忍让、止戈为武、仇必和而解等。  相似文献   

16.
王堡 《民俗研究》2001,(2):177-179
大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近50个不同的民族。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总是伴随着该民族世代相沿、积久而成,它渗透于物质、观念、心理、信仰和行为众多方面,是为人们的种种需要而存在着的多功能的复合系统。仅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民族民间文化显然具有社会控制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这精神文明的载体,就是历尽千劫万难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传抄记诵、编辑印行、整理研究,从而在社会个体的心理和情意,民族群体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夷夏商三种考古学文化交汇地域浅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东夷族、夏族和商族。据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夷、夏、商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青铜时代,完成了从原始部族向文明民族的过渡,从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漳河型一类文化。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尚武又爱美,蛮横又文雅”是日本民族性格和文化特征的抽象概括,那么艺妓和相扑则无疑是与之对应的最生动的写照。这一静一动,恰恰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矛盾复杂的两极。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纪伊山地则是日本人的灵魂归宿,是日本佛教和本土宗教融合发展的圣地。在秀丽而神秘的风光掩映下,纪伊山地召唤着无数信仰神灵的日本人前来顶礼膜拜。 通过日本“三宝”——艺妓、相扑、纪伊山地,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触摸到日本文化中那些隐秘和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作者近影 民间文学作为文学的一部分,在各民族文化发展史上都是出现最早的一种文学样式。在人类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以至后世没有文字的民族中都是靠这种口头的民间文学将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自然的经验流传下来。高尔基很早就说过:“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从其劳动和社会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总汇。”在今天,我们研究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审美观等方面,“民间文艺才是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土族在漫长的民族形成过程中,也创造了很多的民间文学,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