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善寺铜钟     
《收藏家》2021,(6)
正万善寺铜钟(图1),铸造于清康熙壬午年(1702),钟体通高110、体高89.5、钮高20.5、口径78.7厘米,重量228千克。钟体保存基本完好,钟钮为蒲牢造型,有残缺。蒲牢,龙生九子之一,因好吼叫,特铸于钟钮位置,寓意钟声宏亮。此钟钟钮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造型,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飘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面部两侧各有两缕龙须延伸至龙角。龙鼻呈三角形,两侧有龙须,嘴下颌部位有一缕须髯。两只蒲牢背脊龙纹依稀可见,双龙共捧一火珠(图2、图3)。  相似文献   

2.
广州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铸于清代顺治年间的巨型铁钟。该钟通高1.24米,口径0.92米,重约1000斤。双蒲牢兽形钮,钮高0.31米。钟口微外撇,钟体纹饰简单,三匝铸痕明显。该钟是典型的广钟精品,历300年之久而完好保存及今,是十分难得的清朝初年文物。同时其钟身又铸刻清晰的铭文164字,这些文字保存了平南王尚可喜在顺治初年攻占广州城时的军事行动的部分实情,也较为确凿地揭示了清朝开国之初岭南宗教信仰的变化趋势,因此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富县宝室寺铜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地区富县宝室寺铜钟,铸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铜钟重三千斤(现为180公斤)。(图一)该寺1956年8月6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钟原为宝室寺梵钟,后移悬宝大楼作报警用。钟通高1.55、钮高15.6、腰围4.20、口径1.5米。大钟的肩部镂饰象征佛教清净界的展瓣莲花。由几何纹和葵纹组成的宽带条纹把钟体分为三部分。由上至下,上部每面铸一飞天形象,计三个飞天,飞天有手托钵,飘然腾空。迎风飞舞的飘带,刻划细腻的衣褶,使人们的思绪瞬时走进那飘渺虚幻的佛国天堂,而飞天那丰  相似文献   

4.
两周铜镈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两周考古中,出土了一种铜制击奏钟体体鸣乐器,即通常所谓的镈。镈虽然是钟体乐器,但它的形制与同属钟体乐器的两周时期的甬钟或钮钟相比是有区别的。迄今发现的两周镈都是平口,而不象甬钟或钮钟为凹口,是它们之间很明显的一个区别。 古代文献一般用“钟”来注释镈,但缺乏具体的形制描述。例如:镈如钟而大。(《周礼·镈师》郑玄注) 镈如钟而大。(《仪礼·大射仪》与郑玄注)。镈,大钟錞于之属。(《说文解字》第十四上)。 镈,小钟也(《国语·晋语七》韦昭注)核之以考古发现,两周镈的器形大、小均有。郑玄等人仅注镈形的一种,是不全面的。 总的看来,两周镈在形制上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平口,二是有钮。掌握这两个主要特征就可以从钟类乐器里分辨出镈来。  相似文献   

5.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四件青铜钟、铃乐器,较为重要,今述于后。一、钟3件计钮钟1、扁柄钟2件。1980年石家营公社大辛大队五队一农民交献,据说于解放前在该村土场挖得。可能为窖藏品。钮钟(凤总0510)索钮,舞面平素,证光素,钲两边各以四道阴弦纹组隔为五区,三排枚,每排三枚,共18枚。枚作乳状,乳高而尖,篆间饰两排三角形蟠螭纹,共四组。钟体长而浑圆,胎厚重,钲、鼓两边(钟侧)呈微弧形外鼓,向铣部内收。于部向内卷。隧部顺向排列三只鸟纹,一鸟居中,二鸟置左右。鸟引颈昂首,尖勾喙,巨尾上扬,翅膀  相似文献   

6.
韦霦钟余音     
<正>一九二○年,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入藏了一件巨型青铜钟[图一-一]。该钟高两米,直径逾一米,钟身呈圆柱状,钟裙外侈成波弧状。顶部为双交龙头蒲牢纽,用于悬挂。穹窿状肩部饰一周垂莲瓣纹,底部装饰有均匀分布在云浪纹中的八卦。除四幅带有供养铭款的榜题外[图一-二],铜钟表面其他版块均满铸《三十五佛名经》(《律经》  相似文献   

7.
1980年10月,新郑县文物保管所从流散文物中拣选到一批古代铜镜,其中有11件宋代题款铜镜,颇有研究价值,现报导如下: 湖州石家造镜4面。一为葵花式素面镜,径11.4、厚0.4厘米,小桥形钮,长1.3,宽0.7,高0.5米,背面左部铸有楷书题款两行14字:“湖州仪风桥石家真正一色青铜镜”(图一)。一为菱花式素面镜,径12.5、厚0.2厘米,小圆形钮,背面右部铸有楷书题款两行14字:“湖州仪凤桥真正  相似文献   

8.
1981年春,福建省南平市从回收的废旧物资中拣选出明代郑和下西洋期间铸造的铜钟一件,随即送南平市文化馆收藏。据了解,此钟原置南平市郊雪山寺三宝殿内,清朝末年殿堂遭火焚,此钟由当地村民移至依朝村的华光庙;1972年被依朝大队当作废铜卖出。钟葵口,二龙交蟠钮。身高69、钮高14、通高83、口径49、厚2厘米,重77公斤(图一)。钟肩铸十二组相连如意云纹,其下有回纹带一周,腹中部有云带纹一周。回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1999,(3)
1992年6月,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随大陆第一批杰出科学家访问团访问台湾,与阔别近60年的学生蒋纬国欣喜重逢。蒋纬国恭敬地称谈家桢为“尊师”,临别时郑重地向老师赠送了一只桌面型电子钟。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这是一只普通而又不平常的电子钟。钟体不大,仅72厘米见方,为全黑色。正面为  相似文献   

10.
<正> 1984年,迁西县瓦房庄乡金龙口村刘长兴在挖地时,出土铜印一方,现简介如下: 此铜印高3.81厘米,略呈正方形,钮上面刻一“上”字。钮高2.5厘米,钮宽0.9厘米;印面长5.4厘米,宽5.3厘米。钮两边阴刻楷书“太平兴国五年七月铸”九字。(图1)印正面篆书“雄勇第十二副指挥使记”共十字。(图2)。 据《宋史兵一禁军上》记载:“雄勇旧号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安徽省望江县在文物普查工作中,于高士乡薛山村发现并征集一件铜甫钟。(图一)据收藏铜甬钟的农民介绍,铜甬钟是在两年前一次开拓荒地时发现的,同时出土的有几十枚铲形布币,皆因锈蚀严重,未能保存下来。铜甬钟上窄下宽,上端有桥形钮,钟身为合瓦形,断面呈椭圆形。钟上部饰乳丁纹,下部为素面。通高12厘米,口长径6.2厘米,钮高2.5厘米,整个钟的造型,小巧玲珑,古朴典雅。该甬钟经有关专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望江县博物馆。安徽望江县发现战国时期的甬钟@宋康年$望江县博物馆!安徽省望江县,24…  相似文献   

12.
《万源县志》载:“黄龙寺古钟.寺在达县东门外,其地段旧系县(即万源县——笔者)属,内有铁钟为宋时太平兴国禅院所铸,上镌庆元五年伊雒马景修,”此钟现置于达县市人民公园,供游人观赏。古钟高二.四一米,横宽○.六三米,钟口(底)直径一.五八米,钟蒂(浦牢)高○.五一米,钟顶第一圈直径○.七七米,第二圈直径一.一二米,第三圈直径一.三五米,钟顶一至二圈内有六个圆孔平均分布其间,二至三圈内铸有花纹图案,并铸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八个大字。钟  相似文献   

13.
一向被誉为“青铜王国”的湖北省随州市,近日又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镈钟。1995年11月24日,随州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博物馆员黄建勋,向有关方面介绍了这件珍宝的情况和发现经过。这件青铜镈钟形体完好,通高29厘米,重3400克。钟体饰纹粗矿拙朴,主饰图案为凤鸟及鹿类动物,钟体两侧及钟的钲部都饰有布局匀称的几何图形。钟口为圆弧流线型,造型圆润。随州市文物工作队王世振、黄建勋两位博物馆员称:根据该钟的形制和纹饰风格,可以判断其为西周中期的制品,其制造时间比驰誉海内外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编钟要早300年以上。与这件青铜…  相似文献   

14.
元代日本和尚邵元在中国所撰碑文、塔铭石刻数种,部分拓本于1973年曾到日本展出。1976年夏,开封地区文管会文物普查时,在登封少林寺发现一口元代铁钟,是邵元在该寺当书记时所铸(图一)。此钟悬挂在方丈室左侧廊檐下,铸造年代为至元二年(1336年)十月二十五日,重六百五十斤,通高118厘米,下口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全省各地的文物拣选、文物收购工作中,收集到一批宋、金、元时期的官印。这里,我们仅选其中五方介绍出来并略作考证。一、“枣阳县新铸印”此印为铜铸,正方形,背有长方形钮,边长5.5、厚1.1、通钮高4厘米。钮的两侧凿二行九字款:“太平兴国五年九月铸”(公元980年)。印文为阴刻篆书,二行六字”枣阳县新铸印”(图1)。据《宋史·地理志》:“隋州、上、汉东都、崇信节度使,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阜新市文化局文物组收藏一方金代天赐年款的乣军铜印,现介绍于下,并略为考释,以求指正。该印于1972年在阜新县七家子乡出土。印呈方形,边长5.1、厚1.1厘米。长方梯形钮高2.1厘米。钮顶上阴刻一“上”字。重400克。印面阳文汉字九叠篆字“蒲杨县尉之印”六字。印背阴刻两行錾字,左为:“蒲阳县尉令”,右为“天赐二年六月”(见拓片)。  相似文献   

17.
林染 《丝绸之路》2003,(10):56-56
2002年冬天,有人在河北定州一带地摊上得到图案相同、铸艺仿佛、大小略有差别的两面铜镜。一面直径178毫米,镜上阴刻“芦家造”三字;一面直径183毫米,重840克,钮左上方铸有阳“刘三”姓名。两镜皆半球钮,素宽缘,缘内有一圈凸棱纹。摊主说两镜皆发现于河北曲阳县。得转售时,要价颇  相似文献   

18.
1987年2月,丹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征集到一面桃形青铜镜,也称青铜说法镜。(图见封底)该镜出土于丹棱县唐河乡龙鹄村九组,现收藏于丹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这面镜外形如蜜桃,铜质呈青色,纹饰、铭文清晰可见。特别是表面涂敷的一层锡汞剂完好无损,镜面光洁平整,色黑发亮,光可鉴人。镜高20厘米,宽16厘米,外沿厚0.7厘米,重为1175克。镜背顶端有一半球形钮,钮下部有一小孔,钮直径1厘米,孔径0.5厘米。钮孔相对处为对称的阳线刻流云纹两朵。镜钮下方雕刻佛教说法  相似文献   

19.
秦王卑命钟     
1973年枝江问安出土。钟通高38、甬高10.5、两铣间距20.7、壁厚0.9厘米。钟体大部分饰有花纹,以蟠螭纹为主,间有雷纹、谷纹、绚纹、贝纹等。钲上钟乳计36枚,上饰涡纹。钟内甬底处有一近圆形凹槽。舞内及内壁两侧均有长方形调音槽。钟外一面刻铭文十二字,钲部四字“秦王卑命钟”,鼓左八字“竟堋(墉)王三定救秦麴”。该钟铭文不全,应为一套钟的一件。据铭文和形制特点分析,此钟当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遗物。现藏宜昌市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永乐大钟悬挂结构力学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北京西郊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珍藏着一口明永乐年间(1420年前后)的大铜钟。钟高6.75米、口径3.3米,重量超过46吨。它在世界大钟之林中号称"钟王",具有"五绝"或"五最":(1)铸造年代最为久远,历史价值最高;(2)钟身内外整齐地铸有佛教经咒100多种,总计23万多字,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3)具有世界大钟第一流的声学特性;(4)悬挂大钟的力学结构绝妙;(6)铸造精美,工艺高超。大钟顶部悬挂钟体用的长方形铜穿钉,只有14.3厘米高,6.6厘米宽,与6米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