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安解放后,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展开,清理发掘出大批唐代文物,其中出土的金银器,虽不及三彩器等丰富,但在制作方面达到了工艺水平的高峰,现就其中最精美的几件介绍如下: 生活用具生活用具方面出土的有鎏金银盘、银杓、银碗、银鏟、银筷、银羽觞、鎏金银盒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鎏金银盘和鎏金银盒。一、鎏金小银盒出土于西安市东南洪庆村,尚2厘米,长5厘米,盖的上面饰以卷曲的花草和生动的人物,人物穿插在花草盘曲的枝叶间,动作姿态不一,有的舞蹈,有的拨弄乐器,有的双手高举,具有浓厚欢乐气氛。器底外部用繊细的阴刻线条刻绘出一对并立的男女象,象的上方,縱刻着清晰的"二人同心"四字,象的周围,衬以精美的花草纹(图1、2及34页图4、6) 二、鎏金(?)鸟大银盘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西边,直径84厘米,出土时残缺一半,器底的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博物馆展出有一件唐人物故事鎏金银盘,从其题名、人物神态及场景等判断,表现内容应是《史记》所载"郑安平夜与禄见王稽"的故事,其制作工艺和纹饰特征深受外来文化和汉文化共同影响,是两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甘肃靖远新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夏秋之际,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北山东街庄一农家新建房舍,在房基下发现1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圆形,矮圈足,直径31、高4.4厘米,重3180克(彩色插页;图一)。盘表面布满灰黑色银锈,但底部银色如新。盘口经卷折锤打和旋磨,做成厚而扁的唇边。盘内壁满饰浮雕花纹并鎏金,金色绝大部分已脱落。盘外壁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圈足焊接于盘底,直径11、高0.9厘米。足内盘底有一周凸起的细弦纹,中心有一透穿小孔。圈足、弦纹间有錾出的虚点状铭刻一行(见图一下方),可能是收藏者的铭记。盘内纹样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外向内分  相似文献   

4.
扬之水 《收藏家》2011,(10):55-57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一件银鎏金提梁扁壶,壶腹两面开光中各装饰一幅人物故事图,两图均有榜题,其中一幅题作“四浩先生”,另一幅榜题也是四个字,不过第二字稍欠清晰,不同版本的图录此幅之图版说明概作“弘口先生”(图1-3)。  相似文献   

5.
江西德兴银城元代窖藏银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以刚 《南方文物》2000,(2):9-10,18
1985年7月16日,江西省德兴市银城东郊虎头岭山麓在基建施工时,推土机于距地表1.1米深处推出一银器窖藏,窖藏的盛器为一直径约70厘米的青釉色陶缸,缸已打碎,另见一块青石板,乃是覆盖陶缸所用。出土的银器当即由施工单位市人武部移交给市文物管理所登记收藏。这批银器共8件,都为日用工艺器皿。其中,鎏金狮钮刻花银瓶2件、鎏金浮雕凸花沿银盘1件均保存较好,光亮可鉴。其他出土物还有鎏金菱花银盘1件、鎏金浮雕龙纹银执壶1件、素面银瓶1件、素面银执壶2件等,均因年久且又置于缸之底部而锈蚀严重。现将出土银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宁 《收藏家》2006,(5):57-58
宋代(960-1279年)银器使用的社会化加强了其商品化,银器的加工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工艺富有创新,普遍采用浮雕型凸花工艺和镂雕为主的装饰技法。器形设计巧妙,图案立体感强,构思新颖,纹饰多按器物造型构图,并将器形与纹饰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更具观赏性。鎏金新科状元游市图银盘(图1),高2.0、长19.0、宽14.5厘米,重110克。四曲菱花长形,折沿,弧壁,盘沿錾刻三线组合的锯齿纹,空处錾填细点纹。盘底中央捶揲出与盘形相适的小开光,为四曲菱花凸框。以凸花工艺塑造主题图案:春光明媚,绿树成荫,众人簇拥新科状元浩浩荡荡走来。前面一人吆喝开道…  相似文献   

7.
李子华 《南方文物》2013,(3):197-199,I0002,I0005
鄱阳县博物馆馆藏有两套鎏金银质盏托,这两套银质盏托是1992年4月由鄱阳县站前乡(现属高家岭镇)车廊李家村李炎林捐赠,出自自家耕地的一个陶坛所盛装的窖藏之中。当时一同出土的还有鎏金银质的手镯与发簪等。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定级为一级文物,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菊花寿字纹盏盘",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月影梅纹盏盘"。鎏金菊花寿字纹银盏盘:一套二件,基本完整。银盏口沿有二处0.5厘米裂口。银盘口径17厘米、高1厘米,银盏  相似文献   

8.
扬之水 《收藏家》2009,(4):63-69
银牡丹鸾凤纹项牌(图1) 江西星子县陆家山宋代银器窖藏 常见的项饰主要有两种,一是项圈,此多为孩儿佩戴,邯郸峰峰矿区金代崔仙奴墓出土的红绿彩婴儿俑即是形象的一例(图2)。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一件宋代银鎏金花卉童子纹项圈,与婴儿俑所佩正是相同的样式。《西游记》第四十三回日红孩儿的颈项、手足被观音套了金箍,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4,(1)
<正>2010年9月,安徽寿县公安部门向寿县博物馆移交了一件东汉元和二年(85年)"蜀郡西工造"鎏金银刻纹铜舟。该器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参与制作的工匠和官员多达10人以上,是继故宫博物院藏建武二十一年(45年)"蜀郡西工造"鎏金铜樽[1]、邯郸市博物馆藏建武二十三年(47年)"蜀郡西工造"鎏金银铜樽[2]之后,又一件"蜀郡西工造"鎏金银铜器。现将该铜舟介绍如下。一铜舟器形似盆,折沿,弧腹,矮圈足。器身上部有一道双凹面宽带腰箍,腹部有一对对称的铺首衔环。器表通体施黄白相间的鎏金银工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月,西安市住宅统一基建办公宣所属单位在太乙路取土时,于地下深1.5米左右处发现一件金杯和数件鎏金花饰的银盘残片。金杯完整无损,现藏于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金杯敞口,圈足,呈椭圆形。杯口最大径13.1、最小径7、通高3.5、足高1.1厘米,重174克。杯口作四瓣海棠花轮廓(图版捌:2)。杯底捶出鱼龙变化戏珠图案,鱼龙体态生动,底刻水波纹,水波纹外捶饰一周联珠纹,联珠纹外又刻一周花瓣带饰(见图)。杯内壁錾两组对称的宝相花,花朵两侧錾对  相似文献   

11.
<正>1981年,在陕西兴平市茂陵1号无名冢1号丛葬坑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熏炉,后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该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之一,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其通高58厘米,最大直径9厘米,重2.57千克。炉身为高柄竹节豆形,盖如博山,通体鎏金鋈银。圈足底盘透雕两条蟠龙,翘首张口咬住竹柄。柄端铸三条蟠龙,均以龙头  相似文献   

12.
<正>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千余件文物中,有两件金花银匜十分引人注目。一件是鎏金鸳鸯鸿雁纹银匜(图一),长6.7厘米的流口(图二)有略呈直角的榫口,与匜体嵌合十分紧密,达到严丝合缝的程度。银匜底部的圈足系单独制作好后再焊接上去。银匜的内壁和外壁都经过反复多次的抛光打磨,加之长期使用所浸润的油气,因此光滑润泽,有如玉般的质感。外壁中央区域装饰一周花纹,花纹分为三组:三组阔叶折枝花与三组成对瑞鸟相间排列(图三),三组阔叶折枝花造型各异,三组成双的瑞鸟也各不相同,有并肩伫立的鸳鸯,有回眸对视的鸿雁,有低头衔枝的雀鸟(图四、五、六),形成节奏上的相互呼应,但又在同一性中有些许变化;装饰风格上与繁复细密的满地装迥然相异,简洁醒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在西安市西郊硫酸厂一座唐墓中出土了一副罕见的鎏金铜带具。带具由17件组成,其中带扣(俗称腰带铲子)1件、铊尾1件、带环4件(即扣眼,其中1枚出土时与带扣穿在一起)、方(钅夸)4件、圆(钅夸)6件、坠饰1件。由于墓室进入,出土时带具堆在一起,带鞓已朽,带具鎏金表面锈蚀严重。后经处理保护,还其本来面目,金光灿灿,耀眼夺目,表面还有精美的浅浮雕图案。精美异常。一、带扣:1件(图1),带扣是与方(钅夸)连在一起的,扣眼呈扁条状,宽度略大  相似文献   

14.
试谈宋代金银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金银器的主要发现建国以来,宋代墓葬和窖藏中的金银器皿及饰件不断有所发现,迄今发表的资料中比较主要的有: (一) 出自墓葬的 1、江西遂川北宋郭知章墓出土带佩金饰品13件(《江西遂川发现北宋郭知章墓》,《文物资料丛刊》第6辑,1982年)。 2、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鸡心形、蝌蚪形金饰,龙凤、团龙和如意金簪,金丝栉背以及鎏金银盒等10余件(《南京幕府山宋墓清理简报》,《文物》1982年第3期)。 3、江苏江浦黄悦岭南宋墓出土银瓶、盒、盂、盘、盆、碗、蕉叶式盏、高足杯、钵、罐、渣斗以及镂空钱纹金镶玉钱等20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山东、陕西等省相继发现几处窖藏鎏金铜佛造像,诸如1973年8月临潼纸李通灵寺址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二百四十件,1983年9月山东博兴崇德村出土北朝和隋代鎏金铜佛造像一百零一件,1984年3月临潼武屯邢家村出土鎏金铜佛造像三百余件(见本期《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近闻西安法门寺址亦出土百余件鎏金铜佛造像。山东、陕西二地,一为古来佛教兴盛之域,一为汉唐政治、文化中心地  相似文献   

16.
惊世发现 1970年秋天,陕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上,人们在挖掘地基时,偶然发现了两只陶瓮和一个银罐.在陶瓮和银罐中装满了珠宝玉器、金银器、珍贵药材、各种钱币. 经过清点后发现,宝物的总量居然达到了1000多件,数量最多的是金银器,金器总重量14.9万多克,银器总重量19.5万多克.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它们是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6,(2)
正一1978年,淄博市博物馆对西汉第二代齐王刘襄墓的五个随葬器物坑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在1号坑内出土了三件保存完好、装饰考究的鎏金银盘[1]。其中,1号银盘最大、最重,制作也最为精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号银盘和3号银盘重量较轻,形体略小,现收藏于淄博市博物馆。三件银盘制作精致,纹饰华丽,且均带有铭文,在国内属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当时考古界的高度关注。现将2号、3号银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配合基本建设,2016年10月,广元市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元市考古工作站)在四川广元市利州区浩口村清理了1座宋代石室墓。该墓为长方形单室石室墓,出土器物62件,有陶器、瓷器、钱币及买地券等。墓室内部雕刻有人物、花卉等精美图案:石刻中的荷薪、庖厨等图像是当时人们生活场景的反映;"孝行图"体现了生者对生死问题时的寄托与祈求;武士、侍女与花卉图案为墓主人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体现当时"事死如生"的丧葬习俗。腰坑中用钱币摆放的后天八卦图形更是当时道教信仰流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9.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银盘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年9月大同市博物馆发掘了小站村花圪塔台的一座北魏墓。这座墓曾被盗掘过,但墓中仍然出土了墓主人封和突(438—501年)的墓志和鎏金银盘、高足银杯等随葬品。这篇短文只就这鎏金银盘作一考证。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解放以来到1977年为止在我国境内所发现的萨珊朝古物,其中包括金银器。这次的发现,又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洛阳隋唐宫城遗址中出土的银铤和银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春季,在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出土银铤二件(图一、图二),银饼一件(图三)。地点正位于隋唐宫城西北角。银铤之一,正面有"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铭文一行(图四)。背面上部有"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铭文一行;下部有铭文三行:第一行"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卿(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