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卫东 《收藏家》2003,(11):49-52
近于《收藏家》2003年5期读到了徐琳同志《顾林墓出土白玉镂雕龙纹饰时代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将玉饰时代定为明,这对龙纹饰件(图1)馆藏已有20余年,正如《考辨》所言,鉴定记录及馆藏文物帐册上年代均为南宋,笔者与陈建强同志合作有《明万历顾林墓出土玉器述评》一文,也将其年代定为宋,在此,笔者不揣冒昧,再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顾林墓出土玉器、镶金玉器共有10件,除了这一对竹节形透雕龙纹饰件外,另有玉提携1件,系汉代玉剑(?)改制,唐代玉带头1件,唐代人鹿纹玉佩1件,工字玉佩1件,青白玉簪2件,镶金嵌宝玉蝴蝶1件,玉扁圈1件,其中除了工字玉佩、青白玉簪、镶金嵌宝玉蝴蝶饰片明确为明晚期作品——也就是所谓的“时作玉”,一件光素扁圈年份难以确定之外,其他玉器都明显地早于墓主的生活时代,或为汉、或  相似文献   

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战国玉镂雕螭龙合璧,著录于《玉器精萃》、《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等(图二);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件战国谷纹玉圭,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1993》、《中国玉器鉴赏》等(图一)。二件玉器,一件作为传世的玉圭荣...  相似文献   

3.
徐琳 《收藏家》2003,(5):19-21
1976年3月在无锡市郊扬名乡邓湾里北发现了一座石室墓,此墓为夫妻合葬墓,同出有墓志一盒,志盖篆书“明故太学生顾伯子郁卿墓志铭”,下款隶书“万历丙申季秋旦弟叔白勒石里人何之清镌”。志铭因受剥蚀,不可辨认(注1)。从志盖书中可知,此墓为万历二十四年(1596)墓,从墓中所出印章中得知,墓主名顾林,字郁卿,是明太学生。墓中共出土有10件玉器,其中一对白玉镂雕龙纹竹节环形饰特别惹人注意,其大小图案相吲,两龙相对。直径4.7厘米,  相似文献   

4.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古代兵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较全。今选出几件有代表性的兵器作一简单介绍: 夔龙纹铜钺商代。长11.7、宽11.8厘米。平肩,弧刃,两肩有长方形穿,内为长方形有圆穿。饰镂雕夔龙纹,内饰兽面纹,铸制精美(图一)。“◇”铜戈商代。长22.4、宽6.5厘米。援起脊,靠内处饰三角形蝉纹,首和二前足翘起。直内两面嵌松绿石虎纹,有圆穿。  相似文献   

5.
拉丝痕迹是古人在制作玉器时,为完成特定工艺要求,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在玉器成品上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工艺痕迹。拉丝痕迹一般都产生在片状玉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艺术要求,去除部分玉料以实现玉器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花纹的一种玉器加工工艺方法,统称为透花、镂雕。  相似文献   

6.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龙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广泛地运用在陶瓷、铜器、绘画、服饰、建筑、竹木牙角等各个方面。在历代玉器上,龙纹被玉工们雕成各种形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发展系统。本拟通过对装饰有龙纹的历代玉器的梳理,对历代玉器龙纹的演变及其鉴别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周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商代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研究》(《文物》1981年第8期)的续篇。凡论及前文时,简称《商玉龙研究》。一、西周玉雕龙纹的造型与纹饰 (一) 西周早期的典型文物一类: 龙形珮(图1),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藏。卧式。阴线刻。直立蘑菇形角。方眼。张口,上唇翘,下唇垂。尖尾扬举。造型、刀法与晚商玉龙相同。唯此龙有一肢及足,为前者仅作龙爪之发展。肢上端有云纹。  相似文献   

8.
汶川发现西周时期蜀文化青铜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7年12月24日,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图一)两名小学生在村北150米处耕地中玩耍时,偶然发现埋藏在地下的一件夔龙纹青铜。(图二)中盛一件螺旋纹柄山字格青铜剑。(图三)事后,州文物管理所会同汶川县文化馆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出土器物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中国,龙纹在服饰上的运用有着悠久的历史。龙究竟是什么?它和帝王是什么关系?龙纹何以为少数人所独享?笔者试以龙纹在服饰上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龙的起源和发展、龙成为最高统治者的化身、龙衣、龙袍的出现,以及本馆所藏清末代皇帝龙袍在龙纹造型、色彩运用及刺绣针法等方面进行一次初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批精美的玉器在山西省侯马博物馆展出,笔者曾两次前往参观,获益良多。这批玉器有礼仪类的璧、环、璜、圭、璋、琮;佩饰类的耳块、镯、牌饰、端、龙纹佩及串饰、芯料等,而最吸引笔者注意的是一件淡黄色的玉舞人(图一)。玉舞人玉质温润细腻,呈淡黄色,厚片状,轮廓透雕而成,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舞女身着曳地长裙,轻舒长袖,一袖上扬,水袖高举过头,恰如“长袖擅舞”之谓,另一袖横置腰际,垂袖款摆,腰部束带,衬托出舞姿的曼妙,袖褶用凹弧面表现,刀法简洁有力,展现出动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正>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集中了陕西出土的37万件珍贵文物,其中收藏的玉器占有重要地位。馆藏玉器中不仅有龙山文化时期的126件石峁玉器,而且还有"皇后之玺""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等国内外孤品。尤其是何家村唐代窖藏一次出土文物1000余件,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中玛瑙器3件,琉璃器、水晶器各1件,蹀躞带1副,玉带板9副,玉臂环2副,"镶金兽首玛瑙杯"更是被誉为镇馆之宝。这些玉器的发现,为研究唐代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现择录部分馆藏精品,做一简单介绍。玉人头像(图一)龙山文化,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  相似文献   

12.
广州西汉第二代南越王赵眜(胡)墓出土了240余件玉器,其中多数玉器造型独特,琢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当时玉器使用制度、时代风格的珍贵实物资料。研究发现,该墓中墓主和殉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玉器,属于墓主的是葬玉,用玉目的除了彰显权贵更重视护尸升仙;属于殉人的是装饰玉,注重身份高下而忽略了升仙功能。推测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墓葬等级,而...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4,(11)
上海敬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4年11月27—28日在上海威斯汀大饭店举行。设有中国书画(一)、中国书画(二)、瓷器、玉器、工艺品三个专场,拍品近千件。本次拍卖会上,有数件剔红器值得推介。明万历剔红神仙人物图围棋缸一对(高:8厘米:RMB100000-120000)极富特色: 其形圆罐状,平顶盖和棋缸子母口接合,漆色深红,外壁微弧,剔刻通景山水人物图,三位高士携童访友,另外三位在梧桐树下围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4,(2)
<正>拉丝痕迹是古人在制作玉器时,为完成特定工艺要求,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在玉器成品上留下的一种特殊的工艺痕迹。拉丝痕迹一般都产生在片状玉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艺术要求,去除部分玉料以实现玉器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花纹的一种玉器加工工艺方法,统称为透花、镂雕。在古玉辨伪过程中,拉丝痕迹的确认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有无拉丝痕迹在古玉辨伪过程中是一个必要条件。有拉丝痕迹的不一定是真古玉,但没有拉丝痕迹的且有规律性螺旋痕迹的应是现代仿品。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真古玉镂空处都有拉丝痕迹。然而,有拉丝痕迹的玉却不一定都是真古玉。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03,(12)
汉广陵国(郡)辖扬州、泰州、南京六合、淮阴盱眙、安徽天长等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陵故地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出土玉器数百件,品类丰富,造型精巧,纹饰细腻。其时代风格鲜明,又呈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是研究中国玉器文化的重要资料。本书精选出土玉器130件(部分配有纹饰拓片),并酌情收录少量随葬的代玉品玻璃器,展示了汉代玉器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博物馆馆藏玉器撷英姜德銮近年来济宁市博物馆发掘和征集了一批玉器,现根据时代顺序介绍如下:龙形玉璜:春秋器。长10.02、宽3.9厘米,青玉质,薛国墓地出上。磺为龙形,一面饰春秋流行的阴线勾螭龙纹,另一面饰商代流行的阳线蟠虺纹。玉磺突起,一侧中间...  相似文献   

17.
正颐和园现藏玉器约600余件,笔者拟从玉器用途、题材与纹样、玉料及工艺等方面,对其作一概述。一、玉器用途分为佩玩、陈设摆件、器皿和文房用具。2.陈设摆件:器形有像生造型圆雕件、如意、山子和插屏,可陈设于案桌或底座之上,作观赏之用。大型像生玉摆件有老者(寿星)、佛像(图5)、仕女、童子洗象、卧牛(图6)、羊、狮子等。小型像生圆雕件上有穿孔,  相似文献   

18.
1974年,盘龙城考古发掘队对盘龙城遗址李家嘴二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随葬器物77件,其中铜器50件、陶器9件、玉器12件,此外还有绿松石、残木器板灰数块。墓内人骨架共有4具,分布在椁板上和内、外椁之间(图一)。当时为了进行科学研究和展览之用,将一号殉人与墓内的填土一同取出。2001年,  相似文献   

19.
山东寿光县新发现一批纪国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12月13日,山东省寿光县古城公社古城一大队社员在"益都侯城"故址内挖井,发现一批铜器和其他遗物。我馆14日派人赴现场调查,收集了出土文物,并作了进一步清理。出土铜器共64件,其中有铭文的19件;共存的还有陶器9件,玉器4件,卜骨2片,蚌饰12件。现将调查结果及有关资料报道如下。益都侯城故址位于寿光城北10公里(图一),羊(角沟)益(都)公路纵贯其中,为占城人民公社所在地。《寿光县志》记  相似文献   

20.
张敬国 《收藏家》2008,(12):87-91
凌家滩玉器工艺技术十分发达,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最早在玉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阳刻、浅浮雕、透雕、减地法、实心钻、管钻、片切、线切、砣切、琢磨、镂雕、掏膛、微型管钻、薄胎工艺、超高级的抛光等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