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断代志是晚于通志出现的志书体裁,有着跟通志不同的特点,自第二轮志书编修以来,就广为志界所用。多部本断代志和多卷本断代志在内涵、功用、记述时限、资料选取和总纂要求等方面都有差异,而把握好二者的异同,是提高断代志编纂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来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工程的组织形式、科研方法值得总结和借鉴;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对21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发现后,古代避讳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断代方法用于写卷抄写年代的判定,但结论的可靠性往往要受到自身残损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敦煌写卷的残缺对避讳信息有效利用、避讳断代结论推定的影响,进而指出避讳断代应适当顾及残损形态、并与其它断代方法共同使用,以使断代结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正>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文中之周公为周公旦之后人为卿士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考古学断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继仁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考古学断代一文,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将有关的木构建筑考古资料——纳入各时代建筑发展体系中重作衡量,主要针对作为考古学断代两大依据的斗栱和梁架进行特征总结,值得一读。董高将公元3~6世纪慕容鲜卑、高句丽、朝鲜、日本的马具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后三者的马具受到了慕容鲜卑马具的影响。并就文化交流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珩 《文物》2015,(4):90
<正>本书是我国文博界前辈、古代书画研究大家、书画鉴定学奠基人张珩先生的代表作,为书画鉴定著录专书。全书收录了从两晋至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优秀书画作品2200多件,依原稿分为绘画四编和书法四编,共13册(绘画8册,书法5册)。每编均按作品的年代顺序编排;每件作品均记录其名称、质地、尺寸、内容、题跋、印鉴、收藏单位及著录情况等。本书所收作品资料尤为难得,对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和中国美术史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未发现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有官窑纪年款的器物,也未见有可以作为断代依据的纪年墓葬出土器物,使得"空白期"三朝瓷器的断代成为一个难题。尽管一些大型博物馆对馆藏的三朝瓷器都标注了具体朝代,但各个文博机构的看法并不一致,同样的器型、胎釉、纹饰特征,断代却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有必要作更为细致的比对研究,描绘出每个朝代的瓷器的最本质特征。一、从仿制元青花的实情出发寻找可靠的断代方法给"空白期"三朝器物断代的基本方法,耿宝昌先生  相似文献   

8.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民等的《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研究》是工程课题之一。该文选出铭文中王年、月序、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的铜器300余件,进行排比,提出分期断代表,为西周历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1,(4)
正新年伊始,国家博物馆将专题展览"中国古代书画"的全部书画展品进行了换陈。此次"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仍以时间为主线,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展览通过52件(套)宋元名家的珍品名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画坛书界的发展风貌,可谓丹青留美、翰墨淋漓。一宋元时期,宫廷画院创立,绘画题材多样,士大夫绘画形成潮流,"文人画"对笔墨和意趣的强调,促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池田温所编<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的某些断代结论进行了质疑考辨,以期有助于推动敦煌文献的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11.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青铜器窖藏于七十年代发现的微氏家族铜器群共有周代铜器百余件,有铭文的多达七十四件,这个铜器群断代的核心是《墙盘》。盘铭共有284字,不仅提到了周代前期和中期诸王,而且记载了微氏家族诸先祖,为断代提供了较多的材料。《墙盘》的时代有恭王、穆王两说,其中较流行的是恭王说。随着墙盘的断代,其子  相似文献   

12.
拍卖综述     
雷从云  叶佩兰  张宁 《收藏家》2004,(10):62-77
中国嘉德2004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部分将分为六个专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一、二)、中国扇画、集珍——三家藏中国近现代书画精品、紫藤斋藏中国书画,总计1300件作品。其中200余件精品自萱晖堂、玉斋、大石斋、紫藤斋、觯斋、诚贵堂、香港费氏等知名藏家处征集的。紫藤斋藏中国书画专场以古画为主,是藏家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经过画家黄胄、周怀民、董寿平等帮助,收集而成,现代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6,(3)
正1983年,文化部组织启功、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几位专家,开始对馆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鉴定。自当年8月到1990年6月,历时八载,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共鉴定61596件书画作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以下简称"《图目》")是这次鉴定的成果之一,全套书共24卷,收录20117件作品,35700幅图版。1986年10月出版第一册,至2001年12月全部出齐。此次鉴定工作的领队谢辰生在《后记》中对此书作出了评价,认为((图目》"是  相似文献   

14.
一、青铜器分期断代的意义与方法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史和青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有些具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价值远远超过文献史料。由于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年代久远,因而划分时期和确定某些器物的绝对年代非常重要,也是研究青铜器的先决条件。郭沫若同志在《青铜时代》中说:  相似文献   

15.
2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中国国家博物馆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古旧书画的修复中,对于发生残损的画作,必须通过相关技术的整复才能使作品得到延存,但是由于画作质地不同,不仅所用方法有所区别,所起作用及其结果也因之有异。中国古代书画主要可分为纸质和绢质两大类型。纸质书画的补缺称为"隐补"。"隐补"是指托完画心纸后,在托心纸的背面对破损处进行加补的一种方法。原理是受损画作在上完"托心纸"后,由于原有画心受损缺失,破损部位实际只有"托心纸"衬于破口,画面本身则仍呈亏损状态,这时不仅画作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04,(3)
上海敬华200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4年4月13-16日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将继续推出“海派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四大专场,拍品1000余件。书画专场各类名家作品荟萃,有不少精品均流传有绪。海派书画专场除了推出唐云《江山一览屏》;谢稚柳《内蒙古纪游》;林风眠《少女》和陈佩秋《秋林嬉禽》等精彩的拍品外,还将推出海派书画大家赵之谦《篆书说文叙》结体宽博,行笔流畅,大篆  相似文献   

18.
古旧书画的修复和临摹复制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技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古代书画的修复亦称装裱。旧时又称"装潢"、"裱褙"。有文字记载的有关书画装裱之事约在公元五世纪前后,说明这一工艺技术至少已有一千五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敦煌本《金刚经》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73号有纪年本加以编年,通过缀合对6组缀合中的28号无纪年残卷或残片进一步准确断代,通过比对字迹等为75件《金刚经》八十老人抄本准确断代,并指出了41组可缀残卷或残片存在原有估测断代歧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界,拉萨西藏博物馆所藏的这幅不动金刚唐卡一直是藏传佛教唐卡中早期作品的范例之一,有关其断代众说不一。本文专就此唐卡的断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比较,认为此唐卡不应是传统所认为的宋或西夏时期的作品,而应是14世纪初以早期旧唐卡为底本的一个元代缂丝仿制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