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谊时  陈国科  刘冯军  张鹏  康禹潇  任乐乐 《文物》2023,(11):4-27+2+97+1
海藏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三盘磨村,地处石羊河支流海藏河东岸台地。为配合基本建设,2018~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堆积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堆积为齐家文化时期,晚期堆积为战国时期。其中齐家文化时期清理出墓葬、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铜、骨器和玉石料等,从大量的璧、璧芯等玉石器,带切割痕迹的玉石料,废弃的玉石坯料以及加工玉石器的磨石和切割工具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早期为一处齐家文化时期玉石器加工聚落遗址。本次发掘对于研究河西走廊东部的齐家玉石器手工业考古、早期玉石之路及认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2012年以来,在叶舒宪、王仁湘、赵逵夫、叶茂林、刘学堂、易华等学者的支持下,《丝绸之路》杂志社已组织了有关玉文化研究的八次田野考察。第一次:2014年6月,玉石之路山西道(雁门关道)考察;第二次:2014年7月,玉帛之路河西走廊段考察;第三次:2015年1月,玉帛之路环腾格里沙漠路网考察;第四次:2015年4月,玉帛之路与齐家文化考察;第五次:2015年6月,草原玉石之路文化考察;第六次:2015年7  相似文献   

3.
青海民和核桃庄马家窑类型第一号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9)
1978年4月至11月,我们对民和县核桃庄公社核桃庄大队拱北台遗址进行了发掘(拱北即为回民墓地),在第四和第十探方的低层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墓葬。西面是湟水支流米拉沟河(图一)。附近分布有马家窑、马厂、齐家、辛店等文化的遗迹和遗物。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4,(6)
2009年8~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对临潭磨沟墓地进行了第三次发掘。本次共发掘齐家文化墓葬266座,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偏室墓两大类,以竖穴偏室墓为主。此次发掘出土了陶、铜、石、骨器等随葬器物,其中陶器数量最多。此次发掘所获得的一些新发现与收获,为进一步研究齐家文化的墓葬结构及葬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随州叶家山墓地是一处年代相对集中在西周前期的曾国墓地。墓地共发掘墓葬140座,均保存完整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1],因此该墓地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2011年第一次发掘结束后,《文物》杂志就组织学者对墓地的发现进行笔谈[2],对墓地年代、墓葬性质及文化属性进行了讨论。2013年7月在叶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期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属下《江汉考古》也组织了一场讨论[3],专家们进一步讨论和明确了墓  相似文献   

6.
玉路歌     
郑欣淼 《丝绸之路》2014,(19):10-11
玉文化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齐家文化得名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100至前1500年。齐家文化玉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史前文化玉器一样展示了中华文明起始阶段的重要信息。专家推测,五六千年前即有玉石之路雏形,汉武帝时重新开发利用,商贾将丝绸和药材运往西域,又带玉石等回到中原,武帝因此特在甘肃驿站设置玉门关。为了研究、弘扬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2014年7月中下旬,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主办,《丝绸之路》杂志社等承办了“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考察团从兰州出发,一路西行,沿民勤、武威、山丹、民乐、张掖、高台、玉门、瓜州一线,围绕齐家文化主题,考察了民勤三角城、沙井子柳湖墩、山丹峡口古城、四坝滩、民乐东灰山和西灰山、玉门火烧沟、瓜州兔葫芦等遗址,又经青海祁连、门源、西宁、乐都到甘肃永靖、临夏、广河、临洮等地东返,考察了王家坡、罗家尕原、齐家坪、云山窑等遗址,历时两周。考察团有专家学者叶舒宪、易华、冯玉雷、刘学堂及收藏家刘岐江,作家卢法政、孙海芳,复旦大学博士后安琪等,各人的考察笔记将整理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7.
本文先探讨约于战国时代《周礼》成书时,为何选择了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玉器成为祭祀天地及四方神明的玉礼器,即所谓"六器"。经研究可知,是约战国时代博学的儒者,广纳了周文化里的璧、圭、璋;楚文化里的琥、璜;以及春秋晚期以后三晋地区复古风潮下的玉琮;组装了"六器"的架构。从庙底沟文化、先齐家系、齐家文化、春秋战国、汉代至明代,一以贯之的玉琮文化确知,玉琮的必要条件是方形、主要功能是祭地。黄河上中游史前玉琮是原生性玉琮。反观考古学界近30年来,一直被清末金石学家误导,将良渚文化早期弧形器壁的玉方镯误命名为"琮"。事实上良渚晚期突变出来外壁平直方正厚实的才是玉琮。此类次生性玉琮的发生成因值得探索。晋南清凉寺墓地出土的玉琮,有光素的齐家文化玉琮。1件器壁刻有垂直阴线者,是受到华东风格影响的"晋陕式齐家文化玉琮"。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此长文的中篇,主要探索黄河上中游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前1600年间的玉器文化。从考古资料可知,约于公元前2300年前,分布于六盘山周围的客省庄文化、常山下层文化、菜园文化、半山文化等与齐家文化的形成关系密切,笔者统称之为"先齐家诸文化"。齐家文化可能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前后,但约自公元前2300年以降,迅速发展成地域甚广的强势文化,尤其是在该文化晚期,已分布至陕北高原西侧,北达河套地区。承袭了可能萌芽于庙底沟文化时的"璧琮礼制",先齐家时期已在祭祀坑里将琮与璧上下叠压掩埋,此时玉石琮也有了浅圈形的射口,或是为了固定二器的叠压而设计。齐家文化遗址较多,本文从墓葬、房址、祭祀坑等各方面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江汉考古》2021,(2):30-38
隰县瓦窑坡墓地位于山西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地南缘,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7座,其中铜器墓11座。本文主要报道春秋晚期铜器墓M17,该墓出土铜、陶、玉石、漆木、骨器等约20余件(套),青铜礼器具有典型晋文化特征。这批材料对认识晋文化和晋国向北部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9,(6)
<正>198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临淄齐故城南侧的孙家庄(两醇)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西周至战国时期墓葬323座,多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有二层台、壁龛、腰坑等,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饰、水晶、玛瑙等。该墓地的发掘为周代齐文化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萨恩萨依墓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板房沟乡东自杨沟村萨恩萨依沟口的二级台地上,2006~2008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乌兽木齐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80座,出上陶器、铜器、骨器、石器、铁器等300余件(组)。墓葬的类型多样,文化面貌复杂,墓地年代自青铜时代至汉唐时期。此墓地的发掘为探讨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文化与欧亚草原地区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干了解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部分工具和装饰品,随葬陶器明显可分为两组。此墓地的发掘,为齐家文化及其埋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京揭晓,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河南荥阳娘娘寨遗址、江苏无锡阖闾城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河南新郑胡庄墓地、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  相似文献   

14.
易华 《丝绸之路》2014,(19):20-27
探索华夏文明 自从2010年独自西北访古以来,我每年夏天都来寻找铜踪夏迹,探索华夏文明之源。今年有幸参加“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旧地重游,感受常新!早已有人指出齐家文化可能是夏文化,但还没有人进行系统有力的论证。《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有专章论述齐家文化和华夏之关联,《夷夏先后说》亦讨论了齐家文化作为夏文化的可能性。最近五年,我多次到西北调研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关联,从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和神话传说四方面找到了许多证据。通过此次多学科综合调研深受启发,对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关系有了立体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肯定齐家文化就是夏文化,《齐家华夏说》将进行系统论证。  相似文献   

15.
虫坪塬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丹州镇虫坪塬村,2014年5至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与发掘。发掘清理墓葬21座、车马坑1座及灰坑3座、灰沟2条,出土包括铜、陶、玉石及骨等质地文物110余件(组)。根据遗物初步判断,遗址内居址和墓地的年代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春秋早期,其文化面貌同黄河东岸的晋文化相近。本次发掘,为认识该区域两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县城以东约六千米处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图一),2007年5月被盗,同年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和翼城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断断续续进行到2016年12月,整个墓地墓葬全部发掘完毕,共发掘西周墓葬二千二百余座(图版壹;图版贰,1)。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7,(2)
<正>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自1924年发现以来,迄今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发现齐家文化遗址1500多处,发掘遗址30多处。自20世纪60到70年代开始,齐家文化的玉石器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天水师赵村与西山坪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齐家文化的玉石器,使得齐家文化玉石器开始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学术界对齐家文化玉石器的  相似文献   

18.
<正>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沉淀了无数璀璨瑰丽的文化珍宝,堪称中国文物的宝库。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共发现野外不可移动文物13284处,其中古遗址8594处、古墓葬1919处、古建筑1187处、石窟寺337处、石刻750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43处,其他文物122处。甘肃全省馆藏文物42.93万余件(组)件,一级文物3240件(组)。其中以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遗址墓地、长城遗址、简牍、石窟遗址和汉代到宋金时代的城址数量最多,保存也较为完好。近年来,甘肃省文物部门加大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一大批专题科研性和区域性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在中华文明探源、早期秦文化和史前文化考古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三个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甘肃省考古学内涵,巩固了甘肃文物大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九甸峡水库建设为契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合作,对甘肃省临潭县磨沟遗址齐家文化墓地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2008年首次发掘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而且,发掘者及时整理并发表了一批田野发掘资料及初步研究成果[1-5],不仅使我们对磨沟齐家文化墓葬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同时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并引发了对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