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华平  刘辉  向其芳  邓振华 《考古》2015,(3):51-73,2
2011年,谭家岭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木构遗迹、瓮棺等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竹木器,以及树木、树叶、稻谷、穗轴、田螺等动植物遗存。发现的有机质遗存丰富了石家河聚落群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生业状况有重要价值。粘土堆积的构成和埋藏特点有助于理解石家河古城变迁及石家河聚落群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石家河文化的玉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十年代以来,在江汉地区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陆续发现几批玉器,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为了使大家对这些玉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现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3.
石家河文化玉器最早是在50年代发现的。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天门石家河罗家柏岭遗址发掘时,出土石家河文化玉器44件,种类有人头像、蝉、龙形环、凤形环、璜和管等。1981年荆州博物馆在钟祥六合遗址清理了25座瓮棺葬,发现多数瓮棺中都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及玉料残片,总数达20件,种类有人头像、蝉、璜、玦、管、笄、坠和纺轮等。1988年和1989年,石家河考古队在天门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的发掘中,出土玉器99件和大量的玉片以及边角废料,绝大多数玉器出自瓮棺葬中,少数出自文化层  相似文献   

4.
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文化局联合组成的石龙过江文物考古队在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首次发掘的玉器,于1959年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至今未与观众见面。本文从几件玉器的概况、制作工艺和年代方面略做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关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晏海涛 《收藏家》2005,(4):69-70
天津艺博藏玉均为传世品,随着近几年科学考占发掘的不断进行,可以明确断代的出土古玉争先涌现,对照这些遗址的出士品,在我馆藏品中过去有争议或时代难以敲定的古玉亦被重新认识,重新定位。馆藏石家河文化白玉虎(图1),1981年由天津市文化管理处拨交来馆,因苦于无出土物做比鉴,而被视为西周的一般玉器。近几年随着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不断出土,此器为馆内专家所甄识,成为馆藏新  相似文献   

6.
院文清 《收藏家》2010,(7):51-57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继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占学文化。在年代上相当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距今约三四千年。石家河文化因最先发现于湖北天门县石家河镇而命名。石家河文化的地域分布主要是在湖北和河南南部、湖南北部地区,其北端可至南阳盆地、西北到达汉水上游,  相似文献   

7.
院文清 《收藏家》2010,(8):72-76
2.单纯饰品玉器纯饰品玉器有玉牌饰、管、珠、坠、簪、端饰、柄形器、棒形器、叉形器、锥形器等。  相似文献   

8.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发现的石家河谭家岭城址北城垣进行局部发掘,确认该城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而可能兴建于油子岭文化晚期,是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聚落变迁以及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石家河等遗址出土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以玉神像、玉人像和玉鸟等三类题材最为引人注目,但学术界对于这些玉器的来源及属性还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上述玉器题材均与少皞氏密切相关,其中玉人像即少皞氏首领重,重死后被尊为东方之神句芒,其形象为"人面鸟身",玉神像和玉神鸟分别代表了句芒的两种面相。在"禹征三苗"过程中,少皞氏族众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句芒"类玉器应是少皞部族将士在江汉平原的遗留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主体分三部分。首先 ,从作为石家河文化玉器存在环境的瓮棺葬着手 ,结合长江中游史前社会的信仰传统 ,探讨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祛灾、祈求人丁兴旺的区域功能 ;其次 ,根据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具体表现形态 ,把石家河文化玉器分为信仰、装饰、工具三类 ,认为三类玉器在区域功能表现上存在差异 ;同时 ,结合区域功能的探讨 ,分析产生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影响因素 ,区分了新近以简报形式公布的澧县孙家岗玉器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不同 ;最后 ,从地区交流、功能的区域内延续、中国古玉的功能发展等角度简论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普遍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谭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天门县石河镇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2—3米。一九八二年上半年,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天门县文化馆对谭家岭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一百三十七平方米,发现红陶系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遗存、石家河文化遗存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并揭露出残房基墓遗迹二座,墓葬(包括瓮棺葬)十八座,灰坑十个,出土大量陶、石器。现简要报导如下:红陶系遗存为早期堆积,文化层极薄,  相似文献   

12.
玉器鉴赏     
《贵阳文史》2008,(4):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秋冬,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地区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联合对石河镇砖瓦厂(肖家屋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基和一批墓葬。两座瓮棺葬中出土了一批刻镂精工的玉器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10月17日上午,荆州博物馆肖亦军在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发现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四个时期的史前遗存,清理出石家河文化的灰坑、灰沟、瓮棺等遗迹,出土比较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年代与特征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浅议石家河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江汉考古》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发表了由王劲、林邦存同志执笔编写的《房县七里河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简报,该简报除公布了七里河遗址发掘的部分主要资料外,重要的一点是在结语部分提出了“石家河文化”的命名。王、林两同志把湖北境内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统称为石家河文化,认为石家河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认为七里河前后三期遗存可以作为石家河文化分期的标尺,并初步把石家河文化划分成五个类型。对于王、林两同志的上述观点。我基本赞同,这里想在七里河简报的基础上,对石家河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屈家岭文化关系,文化称谓问题及分期与类型四个方面作详细些论述。限于资料和认识水平,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汉水中上游的七里河新石器时代遗址,曾经有一支由江汉地区发展而来的石家河文化氏族。考古发掘揭露出这一氏族具有特点的房屋建筑遗存,和显示有拔牙、猎头等的古老风俗的墓葬。本文对揭示出的诸多古老风俗,结合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孟华平  刘辉  邓振华  向其芳 《考古》2012,(8):29-41,1,103,105
201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的东南低洼地带进行了勘探和发掘,证实该处存在城垣堆积,且走向明确。城垣的兴建年代不早于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经废弃。此次工作,为全面认识石家河古城的结构以及聚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枝江县(现改名为枝江市)关庙山遗址和宜都县(现改名为枝城市)红花套遗址分别位于长江北、南两岸,石家河化层位于遗址的上层,破坏较严重,保存较少,因而出土陶器的数量也很少。两处遗址所反映的石家河化制陶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石家河文化玉雕神像浅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家河文化是以江汉地区为主要分布区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石家河文化出土玉器不多,而且缺乏大型玉礼器,因而以往不被重视。只是近年来,学术界才注意到了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研究.在这篇小文中,笔者拟就石家河文化玉雕神像的几个问题,做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  相似文献   

20.
石家河古城社会性质浅析杨权喜石家河古城是近年发现的屈家岭文化城址中最为重要的一座。该城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原石家河)镇北约1公里处。城垣平面近方形,城内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西垣、南垣西段和东垣中段至今仍保存于地面上。其中西垣保存最好,突出地面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