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燕云地区是辽金时期瓷业发展迅速且瓷器风格显著的区域之一,墓葬及塔基遗址等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瓷器产品,反映了当时独特的政治环境和文化面貌。通过梳理燕云地区出土的600余件辽金时期瓷器的资料可知,辽代燕云地区瓷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其对唐末五代瓷业的承袭以及社会各阶层对瓷器的现实需求密切相关;瓷器产地和种类的变化体现出辽金时期朝代嬗变、南北对峙等政治环境对瓷业发展的影响;典型游牧民族器物的演变、消失,以及中原传统器类和制瓷工艺对燕云瓷业的影响,是辽金时期多民族文化互动交融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2.
<正>洪武是明朝建立后的第一个年号,是明朝各项制度的建立时期,也是景德镇明官窑瓷器烧造的重要时期。作者根据御窑厂出土遗物对明洪武官窑进行综合研究,全书分9个章节:明初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艺术、关于明代洪武官窑、洪武官窑的考古发现与相关记载、明御窑厂发现的洪武官窑遗存、关于洪武官窑瓷器、洪武官窑瓷器工艺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将拍卖香港苏富比对外宣布,4月8日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将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存世的鸡缸杯仅有3件为私人收藏。  相似文献   

4.
蒙元时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期,其瓷器生产受到了伊斯兰文化、草原文化、汉地文化和藏地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击,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蒙元时期开始,出现了专门管理陶瓷生产的官府机构。从蒙元生产制度和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结合考古资料,对蒙元瓷器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各自性质和相互关系为研究中心。我们在系统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分开进行类型学分析,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我们认为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器物,早、中商时期商文化的高等级墓葬注重原始瓷器,晚商时期更为注重印纹硬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器形及性质在中、晚商之际都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1)
<正>绪论瓷器鉴定是断定我国从商周时起各历史时期瓷器烧制的时间、地区、窑口、窑系及辨明真伪的工作,也是博物馆工作者和收藏爱好者的一项基础工作。我国古瓷器源远流长,不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而且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因而具有极高的学术、经济价值。正因如此,  相似文献   

7.
陈旭芝 《神州》2013,(35):244-244
清代雍正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细腻的工艺风格,在清代康雍乾瓷器中十分突出,同时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高峰。云纹是瓷器上的传统装饰辅助纹样之一,由于其丰富的形态以及内涵使得在瓷器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雍正时期瓷器上的云纹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以望对本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陈扬 《文物春秋》2011,(5):17-24
窖藏中出土的器物一般较精美,多属当时的上等产品,往往反映了一个时期物质文化发展的主流,如商周时期大多是青铜器窖藏,唐代多见金银器窖藏,辽宋金元则以瓷器窖藏为主。本文主要以瓷器窖藏集中出土的四川地区为论述对象,对这一地区宋元时期瓷器窖藏的埋藏特点、窑口分布、器型种类、入藏原因等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瓷器是中国的重要发明,又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学者的心目中,中国的瓷器被视为“世界文化的窗户”。诚然,中国陶瓷早在汉、唐时期,经古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道”流传到埃及、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给那里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美的享受,但是,中国瓷器给世界文化以最广泛、深  相似文献   

10.
<正>米黄釉瓷器的存世量相对较少,但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米黄釉瓷器是江西吉州窑和福建漳州窑的产品。随着景德镇考古工作的开展,现已证实景德镇在宋元时期也生产米黄釉瓷器[1]。2015年和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了一批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2],部分标本见图一~六[3],与景德镇窑址出土的资料能够相互印证。考古发掘出土及博物馆所藏的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以作为礼器、祭器的瓶和炉为多,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定窑"尚食局"款瓷器的年代,有北宋晚期、金代熙宗以后两种观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宋金时期定窑均向尚食局进贡瓷器;对2009—2010年定窑窑址和2017—2018年河北崇礼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所出土的"尚食局"款瓷器,及其他地点出土的该款瓷器进行汇总与分析后,可将其分为北宋晚期、金代前期、金代后期三个时期,而不同时期的"尚食局"款瓷器在器形、装饰、特征等方面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葛建军 《收藏家》2010,(2):43-4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以“瓷国”享誉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瓷器作为中国的象征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到了宋代海运发达,中国瓷器更是畅销世界各国,据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就欧洲而言,先是阿拉伯商人,后来是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瓷器。  相似文献   

13.
正水波纹,亦称波涛纹、浪涛纹,史前彩陶上已把水纹作为装饰纹饰,在甘肃、青海一带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非常流行水涡纹~((1)),至宋元时期水波纹成为瓷器上盛行的纹饰,元代开始多以条带状辅助纹饰的形式装饰在瓶、罐、壶等类瓷器上,明清时期陶瓷与宫廷服饰上的水波纹与岩石结合称为海水江崖(牙)纹。  相似文献   

14.
原始瓷器指的是以瓷土为制胎原料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率的带釉器物,它是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考古发现表明,这类遗存主要存在于商周时期,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它既是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商周时代文化风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关于原始瓷器的起源、产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但对于原始瓷器的区域性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则缺少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若能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原始瓷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本文拟在分区、分期的基础上就有关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5.
单莹莹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7):111-122+142-143
锔补是一种陶瓷器传统修补工艺。长期以来,人们对明清时期民间锔补瓷器认识较多,而对明以前锔补瓷器和宫廷锔补瓷器认识较少。作者综合考古出土的各时期锔补瓷器,简要归纳出锔补瓷器在我国各时期的分布和发展。同时指出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包括一批清宫旧藏锔补瓷器。2014年,故宫南大库瓷器埋藏坑出土了一批明清时期的瓷器,其中即包含锔补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瓷器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从商代原始瓷的古拙质朴到成熟瓷器的细腻精致,从青瓷的一枝独秀到不同瓷种的百花竞艳,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缩影。中国古代瓷器深刻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烟台市博物馆的《瓷苑掇英》展厅展出了馆藏部分瓷器精品,各具特色,各有源流,为观众们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瓷器艺术画卷。在此选取博物馆所藏几件珍品与  相似文献   

17.
艺鑫 《东方收藏》2022,(11):17-19
<正>清三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高峰期,与前朝相比,其瓷器造型新奇多变、装饰品种丰富多样、材料研制更为深入,工艺技术亦更加发展进步。瓷器烧制的这些变化与清三代的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在此介绍藏家何爱群所藏的三件清代瓷器,与广大读者共同品赏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瓷器自古以来是中国享有盛名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初期,瓷器输出的数字已经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说明这一时期制瓷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以前能够肯定确系洪武时期的瓷器不多;一些明代初年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又被有些研究者纳入元代瓷器之内,以致在近代论述明代瓷器的发展和外销时,多半自永乐开始,无形中否定了洪武时期烧制瓷器的可能,否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烧造瓷器的国家,中国瓷器的起源就在浙江。早在东汉时期,越窑便已经能够烧造成熟青瓷,自那时起,浙江便一直都是中国青瓷的生产中心,越窑和龙泉窑是浙江最重要的两个青瓷窑场。北宋时期越窑衰落,龙泉窑开始崛起,取代越窑成为全国的青瓷生产中心。考古调查工作表明,早在三国西晋时期,龙泉地区就已经开始烧造瓷器,但直到北宋时期,才开始生产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龙泉窑风格的瓷器。宋代是龙泉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北宋时期,龙泉窑受越窑、瓯窑等周边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作为文化遗产,还是当作实物遗存,"南澳一号"都让世人弥足珍贵。在沉船的出水文物中,瓷器纹款、博戏用具、果品遗骸、铜钱铜器等,无不留下鲜明的历史印记。这些新的实物证据,为撩开明代东南沿海社会经济神秘面纱的一角提供了有力证据。从中,可以一窥晚明时期民窑瓷器的生产技术、贸易活动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风土人情种种。一、瓷器纹款留下民窑时代文化印记一件瓷器就是一个年代的历史、风物、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