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研究孔子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淅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小姝 《南京史志》2023,(32):62-68
<正>【教材原题】1.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此你怎么看?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4.
孔子诞辰纪念日是民国“国定纪念日”之一.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他幼年即志于学;壮游四方,阐扬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救世致治忠恕一贯之道;晚年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垂法后世,为儒家之祖.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为纪念孔子,历朝都有封号.并于孔子诞辰行礼祭祀.孔子生日,说法不一.《公羊》、《谷梁》二传都说孔子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而《公羊传》说十一月庚子孔子生;《谷梁传》说冬十月庚子孔子生.以夏历推算,则为八月二十七日,所以《孔子家谱》及《祖庭记》都根据《谷梁传》定于夏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诞.清朝康熙皇帝也钦定此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  相似文献   

5.
辞令     
《礼记·经解》:“属辞此事,《春秋》教也。”春秋时士大夫重辞令,孔子也重辞令,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他极重视《春秋》在表述上对文辞的斟酌。司马迁说:“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反映出孔子对历史撰述在文辞要求上的严肃态度。《左传》作者概括了《春秋》在这方面的成就,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后来《左传》、《史记》都继承、发展了《春秋》的成就,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关于《春秋》性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从战国之际的孟子、苟子,直到两汉时期的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一部蕴含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孟子&;#183;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瞑。”这是说孔子有鉴于春秋末年世道人心的衰坏,  相似文献   

7.
孔子父母“野合”及《檀弓》真伪考辨张立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母死,乃殡五...  相似文献   

8.
释“咎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郭店楚墓竹简》中的“穷达以时”篇内容弥足珍贵。①此篇是战国时期的书籍,“其内容与《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所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答子路的一段话类似,与后二书所载尤为相近。”②这里我们仅就此篇中的一个人名略加探讨。为了便于讨论现将此篇简二至简四的有关内容释写如下:③舜耕④于历山,陶拍于河,立而为天子,遇尧也。繇衣胎盖帽蒙巾,释板筑而佐天子,遇武丁也。……“繇”二字原书隶作“邵繇”,并在注释工中说:“简文‘邵繇’之名不见于各书,所记为传说之事。”⑤今按…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人之处世.孰不厚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企图通过养生而长寿.这是人类始终探讨不辍的重要课题。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养生这个问题.他发表了一些意见,也身体力行一些准则,本文拟就《论语》中的资料,将孔子的养生观极谈于下。一、树立不犹不惧的豁达观点《论语·颜渊》第四章载:司马牛问君子。予日:“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能够做到豁达乐观,那是因为他“不忧不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又是因…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作为安徽文史工作者的伴侣,《江淮文史》不知不觉中已陪伴我们度过30个春秋。孔子说:“三十而立。”可《江淮文史》的“立”却没有按部就班,而是早在1993年创刊亮相之初,便以自己的独特面目在众多期刊中别开生面,展露亭亭玉立的神采。  相似文献   

11.
《文史博览》2010,(6):32-33
《论语&#183;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季文子每事必三思才去做,孔子听到后说:经反复考虑就可以了。在这里,孔予批评季文子做事谨小慎微、犹疑不决、优柔寡断。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0,(1):36-36
“血气方刚”是个常用成语,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其实,对于“方”的解释,是一个沿用了多年的错误。 “血气方刚”出自《论语·季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3.
于石 《古籍研究》2000,(2):13-15,25
宋代王安石有《读孔子世家》一文,认为论出身,孔子不过“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公侯传国日世家”,孔子并非王侯,《史记》将其列入“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也。”又说:“岂以仲尼将躬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弈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问题,一是论述孔子的《诗》学观,并对孔子《诗》论的某些释义提出异议;二是对孔子《诗》学观的渊源,作进一步的考察与探索;以此辨明孔子《诗》学现继承与发展的轨迹。兹分类论述如下:一、关于《诗经》内容的评价《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原出《诗经·鲁颂·■》,本义是赞颂鲁国的养马者专心养马而别无杂念,故“思无邪”有思虑纯正的含义。孔子断章取义,以此评价《诗经》的思想内容,则是指《诗经》所有诗篇思想内容的纯正。但这样的评价并非是孔子的创见,早…  相似文献   

15.
“竖儒”“腐儒”“鄙儒”的来历张燕欣中国古代称学者为儒,有"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之谓。因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叫儒学,故对崇信孔子学说的人称儒生或儒士。儒生也泛指一般的读书人。《论衡·起奇》曰:"能说一经者为儒生。"人们称赞学问精粹的儒生为醇儒;称赞学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一统思想的补充,《公羊》家提出了三世说。他们认为,《春秋》是孔子应天为新王制义法,《春秋》即一王之法。“《春秋》论十二世之事,人道浃而王道备,法布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春秋繁露·玉杯》)。在《春秋》里,寄托了孔子治世的理想。《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说:“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未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何休《解诂》说:“末不亦乐后有圣汉受命而王德如尧舜之知孔子为制作。”又解释“制春秋主义,以俟后圣”说:“待圣汉之王以为法。”认为孔子是为新王立法,此新王,即圣汉之王。当周之世,作新王之法,权假文王,最后落实到为汉代立法。  相似文献   

17.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18.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孙华先一、所谓“一足”传说夔只有一足,古籍对此多有记载。《庄子·秋水》说夔的行走方式是“以一足踔而行”。又有传说,说孔子不以为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传说的三个变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有两种: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  相似文献   

19.
浅论述而不作与述而有作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而不作”语出孔子《论语·述而》,但当代志人真正知道其初始含义的却不多。其初始含义,不是说孔子不“作”,而是说孔子没有称“作”的地位,不是说孔子的“述”不是“作”,而是因礼制,只能把“作”称为“述”。历代的史和志都是有“作”的,第二轮志书应该是有“述”有“作”,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六经的整理中国历史文献,始于甲骨文字。中国历史文献学,由孔子发其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就是对后来有重大影响的历史文献学的实践活动。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是孔子讲学的基本内容。孔子选定六经,是各有其用意的,他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礼记·经解》) 可见,每一经,孔子都强调一个重点,都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多年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