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家村墓地发掘8座墓葬,其中5座战国秦墓,1座汉墓及2座晚期墓葬,均属中小型墓葬,墓葬形制较完整,随葬器物特征明显,为凤翔地区墓葬研究增加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西安北郊晋唐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 5 - 6月 ,为了配合西安迈科工贸公司新建厂房建设 ,我所对其在西安北郊海红路中段北侧的征地范围进行了考古钻探 (图一 ) ,共发现古墓葬 7座。同年 1 0 - 1 1月 ,我们对钻探的墓葬进行了全部发掘 ,此处耕土层之下有一层 1米多厚的黄褐土覆盖层 ,土壤中含碎砖块等 ,结构紧密 ,土质坚硬 ,墓葬开口均在覆盖层之下。墓葬分布较为零散 (图二 ) ,墓葬编号按照发掘顺序依次编排 ,经过发掘确认 ,这批墓葬分别属于晋墓和唐墓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一、晋 墓(一 )墓葬形制4座墓葬 (编号 98MKM4、 5、 6、 7均为长斜…  相似文献   

3.
北票喇嘛洞墓地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3年开始正式发掘,1998年底结束。6年间进行了5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先后共发掘清理墓葬435座,其中三燕时期墓葬420座,青铜时代墓葬12座,契丹墓葬1座,清代墓葬2座。现将青铜时代的12座墓葬发掘整理情况简报如下。墓地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南八家乡四家板喇嘛洞村西北坡上(图一)。属大凌河的二级台地,坡下为大凌河冲积平地,墓地中部有一条自然冲沟,将整个墓地分成两个部分,沟东为Ⅰ区,沟西为Ⅱ区,占地约1万平方米。青铜时代墓葬Ⅰ区2座,Ⅱ区10座。墓葬形制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土坑墓1座(编号为Ⅱ…  相似文献   

4.
赵争鸣  何林  赵昌 《考古》2012,(10):3-14
2003年7月,为配合新乡水电厂扩建工程,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新乡市北部20公里的凤泉区五陵村西发掘了一批两汉时期墓葬(图一)。这次发掘的墓葬与河南新乡五陵村战国两汉墓[1]属同一墓地。现将这次发掘的墓葬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此次发掘的墓葬共10座,除1座砖室墓外,其他均为竖井墓道土洞墓,各墓之间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0,(8)
1991年11月~1992年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础建设,在洛阳西工区西小屯东周王城遗址内清理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两座墓葬(C1M3498、C1M3427)出土了大量铜器、骨器、玉石器等器物。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这两座墓葬的规格较高,年代应属春秋时期,为东周王城春秋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墓葬分布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2日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大河南罐碥汉江水电站修建公路,基建工地暴露出晋代墓葬,旬阳县博物馆、旬阳县文物管理所职工随工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清理出2座东晋墓葬。1号墓葬(M1)已经完全塌陷,3号墓葬(M3)基本保存完整,出土 文物种类丰富,是近年来旬阳县晋代墓葬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富良  安亚伟  尚巧云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高虎 《文物》2011,(5):4-11,1,97,98
2001年9月,在洛阳市体育场路东侧发现了3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中"字形墓,1座为"亚"字形墓。2002年1~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1M10122和C1M10123的两座墓进行了发掘。C1M10122为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唯一的此种形制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可能是周平王的墓葬。C1M10123为带2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洛阳为首次发现,根据晋侯墓地的情况可以推断,它与另一座"中"字形墓可能是周平王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8.
<正>2006~2007年,为配合河南省境内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区域——新乡辉县孟庄镇路固村西发掘了一处墓地。墓地以两汉时期墓葬最多,共148座,另有宋代墓葬30座和少量明清时期墓。汉代墓地由1座房基、1座陶窑和148座墓葬组成,墓葬的时代从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汉代墓葬以墓组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邢钢)在其冶炼分厂修建厂房时发现一座墓葬。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遂进行了清理发掘。发现该建设区共有墓葬3座,3座墓葬早期均遭盗扰,随葬品基本无存。其中M1为土洞墓,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并有丰富的彩绘壁画,现将M1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4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句容中心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土墩墓,发现祭祀器物群1处、墓葬1座和房址1座。器物群器物出土时破碎严重,属有意识打碎。墓葬堆土成坑。房址位于墓葬下方,主体由基槽和基槽内柱洞组成,为截面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建筑,有长方形过道,其与墓葬及祭祀器物群的位置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余静 《考古学报》2021,(2):193-220
目 次 一 两汉墓葬形制 二 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 三 陶器的分期及年代推断 四 湖南地区两汉墓葬的文化因素 五 湖南地区两汉墓葬所见文化变迁 湖南地区两汉墓葬,发表的墓葬资料近二千座.以往学者多集中探讨湖南地区西汉墓葬的分期及区域特征等[1],而有关湖南地区东汉时期墓葬则少有学者论及.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收集湖南地区两汉墓葬材料,建立湖南地区两汉墓葬的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地区两汉墓葬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所反映的汉文化变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丰宁五道沟门山戎文化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镇河东村、五道沟门村民组,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潮河东岸。村民在村东的黄土坡地取土时,常有古墓被挖出。为了弄清这里的墓葬情况,1981年7月,丰宁满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对五道沟门村东侧的黄土台地进行了调查钻探。与此同时,还对东南05公里的四道沟门北坡进行了试探,发现了与五道沟门文化性质相同的墓群1处。两地共发现墓葬120余座。为了使濒遭破坏墓葬的文物得到保护,我们对四道沟门和五道沟门的部分墓葬和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地共发掘墓葬7座,五道沟门处的墓葬编号为WM1-6,四道沟门处墓葬编号为SMT。现将发掘…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上海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对广富林遗址进行了发掘,在南京大学发掘区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墓葬10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玉器和石器。根据墓葬开口层位、随葬品组合、典型陶器演变序列判断,10座墓葬年代存在早晚差异,其中早期墓葬3座,中期1座,晚期4座,另有2座因被晚期水沟打破不见随葬品而未能断代。墓葬均位于高土台上,反映了良渚先民择高处而葬。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良渚文化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墓葬位于河北元氏县马村乡使庄村北约50米处,北临北沙河,西临107国道及京广铁路。2000年3月,使庄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该墓,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对墓葬(编号M1)进行了清理。现将墓葬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为砖砌券顶单室墓,无墓道,方向174°。墓底距地表约4米。墓室南宽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南京博物院、邳州市博物馆联合对江苏省邳州市蘑菇顶D1进行发掘,清理了两座墓葬,推测其时代分别为东汉时期(M1)和春秋战国时期(M2)。墓葬多次遭盗掘,没有出土随葬品,仅在盗洞中发现一些残器。M2应为古徐国大型墓葬;墓底有较小方坑,墓道、墓室为多次分块夯筑,这种墓葬结构与夯筑方式较为独特、少见。这一发现对于徐州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研究,特别是古徐国葬制、葬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河塬城址高等级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北部,总计有西周墓葬40座,其中墓地中部有4组互相连通的墓葬,可称之为“组墓葬”。M1、M2组墓葬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底设有腰坑并殉狗,出土随葬品以原始瓷器、玉器、蚌贝器为主,但器物多残碎,系“碎物葬”,出土人骨皆散乱置于墓葬各处,表现出姚河塬墓葬区特殊的葬制葬俗,为研究西周时期西北边疆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1999年至2006年,淮安市博物馆在金湖县徐梁村共发掘墓葬18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其中部分墓葬具有同为家族墓的可能,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器形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初定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M18年代属于西汉中期。这批墓葬中M1主人身份地位最高,M18主人也应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8.
沈岗墓地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沈岗西部,2004~2010年共清理两周至明清墓葬千余座,以东周时期墓葬为主。其中本次报道邓国墓葬23座,均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朝南,葬具多为单棺,随葬器物除1座墓葬出有铜器外,余皆为小件玉、水晶器和珍珠等。墓葬年代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南京市江宁开发区胜太路发现一座古代墓葬(00JSM1),南京市博物馆与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一批瓷器与石器。墓葬所在地为一处高约4米的土山,墓葬开口于表土层下,打破生土。墓葬早年被盗扰,封门墙残损,墓顶不存。墓室扰土中  相似文献   

20.
刘尊志 《中原文物》2023,(1):115-121
徐州市睢宁县刘楼东汉M1为东汉早期的一座砖砌墓葬,根据墓葬的整体结构,判断该墓是由封土、墓道、较长甬道附二对称耳室、前室、后室等组成的横穴式墓葬,前室西侧面积较大是其特征之一。综合墓葬形制、墓内葬人迹象及出土玉衣片等,推测墓内原葬有一对成年列侯或列侯级别人员夫妇和一个早殇儿童,三者属同一家庭成员。对于刘楼东汉M1相关内容的分析可更好地认识该墓葬及所属墓地的性质,对开展东汉列侯墓葬及家庭葬等的综合研究具有相应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