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非闽越考     
史学界提到福建先秦史,言必称“闽越”.或称“百越”。受其影响,把福建先秦化也称为“闽越化”、“百越化”。有的考古工作把福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称为“闽越考古”。殊不知汉初的闽越国、闽越王和闽越化只有百年的历史,三千多年前开始的福建先秦地方史应该是独具特色的先秦闽族史。  相似文献   

2.
盟誓制度是先秦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有一套严格的礼仪。惜典籍散佚,无法了解其全貌,只能据先秦典籍中的零星记载,推测出一个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本文所讨论的“执牛耳,尸盟者”,就是过去发生过许多误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九达天衙”、“神京门户”的德州市北郊,有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村庄——北营,是583年前客死中国的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的陵墓及其后裔所在地。苏禄国东王墓经历了明、清两朝和中华民国,至今保存完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化确实类型芜杂而博大精深。如果从古代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来看,众多典籍都属于相似内容而可以向此四类靠拢。既然有此目标,则相应有"修齐治平"之道,无非包括两种类型:指导型和警戒型,借以告诉士人所谓通途与沟壑,进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耻感教育正属于警戒型的一种,并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耻感文化。本文仅试图通过分析先秦典籍的相关文本,对古代耻感文化的几种类型加以浅要探讨,以期对古代耻感文化有更深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通过校友捐赠,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流失境外的战国竹简,总数达2500枚左右,时代属战国中期,学术界称之为清华简。其内容均为古书,多达64篇以上,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乾隆谕旨平议(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二十五道谕旨是编纂《四库全书》的指导思想和总纲。因此,对这二十五道谕旨进行一番剖析,可知其编纂《四库全书》的基本目的是始终不脱离其宣杨封建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这一宗旨,并因此而使许多典籍惨遭厄运。同时又在客观上使中国文化典籍得到了保存和流传。中肯地评价二十五道谕旨,能了解其某些文化政策和书籍编纂思想,有助于对其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释■——新蔡楚简中的衅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战国新蔡楚简中有一“”字,此字即典籍中用作衅礼之“”字。其重要性在于它印证了文献中所记衅礼以及与其相关事物的可信,这对于先秦时期礼制的研究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献资料中的“巫”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角度,试图考释“巫”字之义,并辅以先秦的古籍文献记录,观察中国古代的巫者有何种特色。经人类学与古籍文献的互相印证,证实“巫”为将附着患者身体的鬼魅驱逐除去时使用的道具。另外,先秦典籍所载巫者与自“巫”字引伸的一种人物“巫”基本含义亦无大差别,其活动可分为交通鬼神、医疗及救灾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儒家自先秦以来为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即儒家自觉的文化使命意识。先秦儒家为维护“周礼”所作的艰苦努力,宋明新儒家“援佛道入儒”的成功经验,以及现代新儒家“援西学入儒”的初步尝试,都是儒家这种文化使命意识的真实展现。本文认为,儒家这种民族文化使命感,尽管有其保守和封闭的一面,但它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绵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本文同时认为,今日中国的知识分子应继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使命意识,为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乾隆谕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四库全书总目·卷首》乾隆二十五道谕旨是编纂《四库全书》的指导思想和总纲。因此,对这二十五道谕旨进行一番剖析,可知其编纂《四库全书》的基本目的是始终不脱离其宣扬封建思想、文化,维护封建统治这一宗旨,并因此而使许多典籍惨遭厄运。同时又在客观上使基本的中国文化典籍得到了保存和流传。中肯地评价二十五道谕旨,能了解其某些文化政策和书籍编纂思想,有助于对其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1.
对“湖广填四川”与“中国移民圣地麻城县孝感乡”关系的讨论,近年来渐成热潮。“四川人都是移民的后裔”冒籍实事、“庥乡约”、“解手”等民间传言的附会原因等的研究,使一些传言逐渐得到澄清。但“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填四川”这一根本问题,民间传言甚广而历史典籍却缺乏记载.本文依据历史典籍尤其是亲历者的日记,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2.
先秦燕文化是构成早期长城文化带的重要范畴。燕国作为北方农耕文化中心,与周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长期对峙和交融,形成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从西周至战国,先秦燕文化从滥觞、成熟逐渐发展至鼎盛,并强势扩张,造长城以拒内外之敌,其在北部边界抵御东胡等游牧民族的“燕北长城”及在易水流域防御齐、赵等国的“燕南长城”,是长城文化带初期成型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对“先秦燕文化发展谱系”“战国时代的燕长城”“燕文化在长城沿线的传播与影响”三方面的探究,建立起对先秦燕文化和早期长城文化带动态而立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天地之中”的理念源于先秦时期中岳嵩山及其周围地区。由中域而“中文化”,其要义是“大道为中”。道者法则也,中者正道也,故中乃大道,国人遵之。“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大道为中”是其哲理性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一众所周知,吴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泉是“春申”。这个雅号,与先秦楚人黄歇密不可分。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张仲清译注《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黄歇(?—前238)“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关于他的籍贯有不同说法。或说楚地黔中(今湖南常德)人;或说郢(今湖北江陵、荆州一带)人;或说潢川人,系黄国族人后裔。  相似文献   

15.
先秦史官的职守较为复杂,虽然史与巫祝并称,史官与祝宗卜史有相通的地方,但不完全一致,这是我们论先秦史官应该特别注意到的。保存典籍是史官的重要职责,《左传·昭公二年》载:“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又《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周史有以《周...  相似文献   

16.
唐兀公碑,全名《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坐落在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的金堤和金堤河之间的唐兀氏祖茔之内,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立石。唐兀氏,自元代末即改杨姓,今日其后裔有三千余人,居住在杨什八郎等村。1966年,“文革”开始破“四旧”时,族人趁夜间将其掩埋,保护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7.
杨君 《中国钱币》2023,(6):26-39
<正>“半两”钱是中国古代铸行的著名货币,人们对其中的“秦半两”“四铢半两”等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实物指认歧义不多。也有些半两钱,虽在典籍中有明确记载,但在存世钱币中难以指认,如“八铢钱”“五分钱”等,迄今仍没有公认的钱币实物与典籍对应。“荚钱”本质上是“五分钱”的过度减重钱,后世多以“榆荚半两”相称,但其铸行时代也因典籍讹误,造成淆乱,在此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18.
火葬是一种古老的葬俗,早在我国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墨子·节葬篇》称:“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亦云:“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累也,而忧其不焚也。”这里的“仪渠”和“氐羌”都是指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19.
(一)东汉许填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是我们研究先秦汉语词义的综合释义②比较集中而系统的典籍。这在许填(俄文)·刺中有这样的话:“六艺群书之访告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这些“皆训其意”、“莫不毕载”的词义构成了先秦一部互为联系的整体系统。因此,研究和揭示(说文)中贮存的先秦汉语语义系统,是今天汉语语义系统研究的源头及基础。正如喻世长先生所说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它认识当前世界的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种语言的历史上的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20.
西施辨     
近读龚维英和白耀天两先生论西施的大作,深受教益.但文中言西施为子虚乌有之人,恐不甚确切,故成此小文,向二位先生和学界同仁求教.西施,又称西子,是春秋末期越国诸暨一普通女子,出身寒微,但容貌非凡,(?)冠世,《慎子》载:“毛嫱、西施,天下之(?)也”(?).《韩非子·显学》也有:“故善毛(?),西施之(?)”之类记载,对其赞美之辞屡见于先秦书中.甚至由西施还引出“东施效颦”的(?)来历.历史上是否实有西施其人,值得一辨.论者曰:先秦和西汉典籍中,“凡言及西施的,她的生活年代均十分模糊;凡叙写吴、越史事的,也未把西施和吴、越的战争与兴亡拉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