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澳门和香港一样,一方面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另一方面成为许多革命志士的“庇护所”。叶挺将军一生中也曾几次避居澳门。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曾在此隐蔽过一个多月,然后离澳赴穗,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再次返回澳门,隐蔽待命。半年后,他又从这里去了苏联和欧洲,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涯。 九一八事变后,深重的民族危亡和强烈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促使叶挺决定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参加抗日救亡事业。 1932年秋,叶挺携夫人李秀文和次子叶正明,离开德国,回到澳门。从1932年…  相似文献   

2.
在宏阔的历史舞台上,那些惊心动魄的风云事件背后,除了彪炳一时的政治人物之外,因缘际会,—定还活跃过一些起了重要作用、却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司徒眉生,就是这样—个人物:他曾通过“闲聊”,穿针引线,促成了中国参加1954年的万隆会议;1971年,流亡澳门的他,又在北京和印尼政治家、时任联合国大会主席的马利克之间牵线搭桥。当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抗战时期第一批来到中国的“西班牙医生”,他曾追随白求恩试图前往八路军敌后战区服务,虽经多方努力没有成功,但他为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事业做出了贡献。因为年龄最长,他成为“西班牙医生”的“老大哥”。他就是捷克医生——纪瑞德。援华医疗队的“先遣队员”纪瑞德,原名弗莱德里克·基希(Frederick Kisch),生于1894年,德国血统。  相似文献   

4.
在1933年纳粹掌握德国政权前夕,爱因斯坦流亡到了美国.1940年10月1日,在二战的连天烽火中,爱因斯坦和他的养女玛戈、秘书杜卡斯宣誓成为美国公民.1955年5月,爱因斯坦在美国去世,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悼词中说:“他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于此地找到了自由的气息,为此美国人民深以为傲.”  相似文献   

5.
很少有人知道 60年前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有一位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他冒险救助了40多名处于生死边缘的犹太囚犯让他们重获新生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 1985年德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大十字勋章”他就是曾留学德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  相似文献   

6.
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粹暴政下的文化清洗运动,使美国知识界的领导人看到了通过接受德国流亡科学家来发展美国科学的良机。他们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采取种种措施,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为接受德国流亡科学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纳粹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制造出了事关生死的威胁力,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并与来自欧洲沦陷国家的流亡科学家一起,形成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流亡美国的高文化素质难民潮,从而完成了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最具历史意义的洲际移转。  相似文献   

7.
很少有人知道 60年前在纳粹德国的铁蹄下 有一位手术台前的中国“辛德勒” 他冒险救助了40多名处于生死边缘的犹太囚犯 让他们重获新生 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 1985年德国政府授予他“国家大十字勋章” 他就是曾留学德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陆茂清 《文史精华》2006,(12):33-41
著名爱国报人邹韬奋一生用一支笔作为武器,对反人民、反民主的恶势力进行斗争,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6次被迫流亡于海内外。最后一次是他在中共的保护下,从香港流徙辗转来到新四军根据地,他视这最后一次流亡为“甘之如饴”,因为他在根据地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从1939年秋到1945年战争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中活跃着一批被称作“西班牙医生”的国际友人。这批国际友人是:德国的贝尔医生(Dr.HerbertBaer)白乐夫医生(Dr.RolfBecker)顾泰尔医生(Dr.CarlCoutelle)马库斯女士(Ms.EdithMarkus)王道医生(Dr.Wantoch)波兰的傅拉都医生(Dr.Szmuel-MoyszeFlato)戎格曼医生(Dr.WolfJungermann)甘理安医生(Dr.LeonKamienecki)甘理安夫人(Mrs.ManiaKamienecka)陶维德医生(Dr.WictorTaubenfligel)奥地利的富华德医生(Dr.Walte…  相似文献   

10.
张瑞楠 《文史春秋》2010,(12):58-63
顾建中(1906-1963)字锡朋,上海金山人。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入天津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学习,与徐恩曾为同学,后人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1930年起顾建中在“中统”前身调查科任职,他参加“中统”特务组织,一说是徐恩曾的同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人对纳粹暴政以及德意志历史的反思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是早自1933年就开始了。只不过,它不是由当时生活在德国境内的德意志人,而是由一批逃出德国、流亡国外的德意志人开始的。美国高校接纳的德国流亡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最早开始了反思。这场反思不仅影响了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德国的占领政策和“民主化”的改造行动、联邦德国的经济重建以及德意志社会对自身历史的深刻反思。战后德意志社会的这场全面深刻的反思,正是在流亡美国的德国知识精英们所构筑的思想平台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彭苏 《名人传记》2022,(11):59-63
在朝鲜近现代史上,高宗李熙无疑是最为悲剧的人物,他一生卷入父亲和妻子的宫斗及中日俄三国腥风血雨的争斗,1908年被日本当局强迫退位,1910年目睹朝鲜亡国,1919年去世时,两百万朝鲜民众在全国掀起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运动”。他与中国光绪皇帝、越南保大皇帝一起,被后人称为“亚洲三大悲剧帝王”。  相似文献   

13.
四财用家计梁氏这样的大家庭,生活费用必定是相当可观的,兹略为观察其经济生活状况。梁启超流亡日本十四年,这一段漫长的岁月.对他可谓刻骨铭心。流亡初期一家只有三口(夫妻和女儿忠顺),又得到各方援助,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困难。接着人日渐渐增加,(思成、总水、思忠、思庄均在B本出生)到了1908年已是七日之家。加上梁氏的父母进居澳门,也需要奉养,家计维持相当不易。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主将,流亡初期有相当积极的活动,华侨的捐助甚为丰富,会中主要成员的生活没有困难,梁氏先后所主持的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几种杂志的…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27日,阔别10年的郭沫若,从日本横滨乘“皇后号”客轮回到已陷入战火的中国。作为北伐战争以来的风云人物,他当年的流亡和今天的归来一样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而要受制于国共两党力量的制衡,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归来”才成为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重镇的头号“号外”。以致人刚登岸,他那首步鲁迅原韵的七律已经在朋友中不胫而走,被上海滩的各家报刊竞相登载:  相似文献   

15.
他信的国     
近日,泰国前总理他信在中国的消息在媒体上不断传播。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妹妹英拉,以及他们的孩子.他们的身影出现在长城以及秀水街。之后,他们还去了一趟广东梅州探亲。他信似乎一直都喜欢高调,就算流亡之后,他也不像其他流亡者一样沉默。有媒体报道,自2006年流亡之后,他到中东谈生意,到柬埔寨和印度尼西桠拜访老一辈的政治同僚;去俄罗斯和日本的大学发表演讲;在巴厘岛打高尔夫;在香港购物。  相似文献   

16.
中华名号溯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九四○年,我写过一篇《中华名号起源考》,刊于在成都出版的《责善半月刊》创刊号上。当时处于抗战流亡生活中,参考书十分缺乏,所用资料为平日偶然记下者,仅指出“中华”一名为“中国”与“华夏”二名之合称,并为“中国”与“华夏”  相似文献   

17.
他是德国一名同性恋者,经常出入于同性恋酒吧,甚至举办过“性虐待狂游行”;他不知道“3 (8×2)”的计算结果,也不知道本国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但他居然是一个大都市的掌门人,并很有可能成为下届政府总理……他就是德国首都柏林的市长克劳斯·沃维莱特。  相似文献   

18.
李农 《钟山风雨》2012,(6):46-47
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里长眠着一位长期在江苏工作生活的正省级老领导。他是重庆人,1935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脱离富商官宦家庭,从上海奔赴延安;1938年在陕西泾阳安吴堡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是标准的“三八式干部”。建国后,他是中共江宁县委第一任书记,两次担任徐州地委书记,后又担任扬州地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顾委主任等职。2007年2月17日,在福州逝世后,遗体被运回第二故乡江苏,安葬在南京功德园,他就是胡宏。  相似文献   

19.
边吉 《文史精华》2013,(3):10-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际上有一位颇有名气的“战略预言家”,他准确预言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被时人誉为二战时期的“诸葛亮”。这人就是当时已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1941年2月,陈孝威在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希特勒德国不会再与苏联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20.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成为通缉要犯,隔年被迫转往檀香山。经亲友劝说,他和流亡在外的家人申请“夏威夷出生证明书”,便于他入境美国本土,从而取得美国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