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贵州学、诗人莫友芝的未刊手稿《影山草堂学吟稿》保存莫氏早期的诗歌66首,诗歌反映了晚清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存留有莫氏诗学见解;并可以从诗歌中了解诗人诗风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安顺、黎平府公牍》为主要材料,考察贵州知府常恩在官场中的人际交往活动,以此揭示晚清官场中的诸多细节,旨在增进我们对晚清地方官场的认识,并借此探讨官场交往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略论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产生与汇聚熊月之晚清上海崛起了一个新型文化人群体。与传统士大夫比起来,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较新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有较好的西学素养,不像传统士大夫那样,除了诗云子曰、孔孟程朱之外,对天体地球、五洲万国、声光化电一无所知;有比较相...  相似文献   

4.
莫友芝是晚清独山州人(今贵州独山县),字子偲,号郘亭,晚年称眲叟。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卒于同治十年(1871),享年六十一岁。莫友芝对贵州乃至西南、全国的化,都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5.
晚清士人对世界弱国的历史撰述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在国别方面,他们开创了中国人对埃及史、波兰史等国别史的历史记载;在时段方面,他们的视域扩大到古罗马、奥斯曼帝国早期史;在问题方面,晚清士人解决了许多困惑国人几百年的问题,比如佛教在印度的衰亡问题就是其一。晚清士人摒弃了以自我为核心的天下朝贡体系观,逐渐向民族国家过渡。在撰述列强侵略殖民地历史时,他们能识破列强的话语陷阱,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有较强的整体感和格局感。无论写强国还是弱国,他们的根本目的还是政治诉求,一些弱国史撰述并非实事求是,而是为了政治诉求的重构。纵有重构,弱国史撰述还是为了中国走向复兴服务,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一条在本国各阶层、各族群拥有最大公约数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肖向 《文史天地》2024,(1):75-78
<正>邓华熙是晚清粤籍官员中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代表人物之一。邓华熙生于广东顺德龙山乡,是清咸丰辛亥年(1851)科考举人,担任过京官和许多地方职务,在任贵州巡抚时因病退休,告老还乡。邓华熙思想开明,办事务实,在为政早期就表现出明显的变法思想,任地方官后又积极迅速地推进涉及经济、政治、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近代化改革。邓华熙在任期间创办过多个对地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机构,如在安徽创办的求是学堂和在贵州创办的贵州大学堂开启了两省高等教育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宦应清是晚清贵州先贤,爱国人士,终生从事教育和报业,对早期的国民教育事业和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晚清重臣张之洞生于贵州,长于贵州,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读书受教育阶段是在贵州度过的,包括他应对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贵州完成的。可以说是贵州的山水养育了他,是贵州的早年生活铸就了他的品格,奠定了其一生成就的基础。正因如此,对其12岁回河北祖籍参加县试,并从18岁起再未踏上过贵州的土地,坊间便有这样那样的议论,有的说他是嫌贵州贫穷落后,"羞为贵州人",有的说他是瞧不起贵州,"不承认贵州人身份"、"不  相似文献   

9.
1886-1894年间的格致书院课艺是晚清杰出知识分子学术活动的典范.其中格致类课艺反映了西方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本文就格致类课艺的参与人、具体科学内容和"中西格致异同"讨论三项内容进行分析,揭示出近代科学在晚清知识分子中具有广泛影响;晚清学者掌握部分科学内容;他们对近代科学规范(对象、方法与体系)已有深刻认识,并由此发生智力兴趣转移.其智力兴趣由庞杂的博物学转向分科化、系统化的近代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家的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宦泽民第遵义名门、沙滩文化重要的学者宦懋庸之孙。从晚清留学日本,投身辛亥革命,参加护国运动,桑梓从教十余年。一生勇于奉献,尽职尽责,算得上是贵州一位有作为的乡贤,值得后世效法。  相似文献   

11.
华工是华侨的一部分,华工可以笼统的定义为出外务工的中国工人。而晚清时期的华工出国的缘由却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出走伴随着诸多的因素。从这些外出因素和方式来看,他们的命运似乎就是可以预见的。晚清华工的大量出国也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中掠夺劳动力最有力的见证。本文拟就晚清华工问题的由来做一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认识晚清华工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李用清(1829—1899),字澄斋,号菊圃,平定州乐平乡(今山西昔阳县)杜庄村人,是清末著名的"居敬行简"的理学家、"表率群伦"的教育家、"清绝一尘"的廉吏。他早年在山西最高学府晋阳书院学习七年。同治四年(1865年)考取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广东惠州府知府、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台、贵州布政使、署理贵州巡抚、陕西布政使。为官三十年,所到之处地方大治,政绩斐然,并以至清极俭的形象在晚清官场上树起了一座  相似文献   

13.
1贵州地处西南边陲,自古以来为“西南之奥区”。由于立省较晚,又地势险要,山重水复,与中原诸省相比较,佛教传入贵州较晚,在西南三省中,佛教发展办逊于川滇,中原佛教各宗之在贵州加四川之典型,佛教与民族宗教文化之融合又不及云南之浓郁,总体特征处于川滇之间,既有中原佛教的特征,又有西南地方民族的色彩,呈现出贵州自己独有的特色。贵州佛教,兴起于唐,传布于宋,发展于元,繁荣于明,鼎盛于明李,衰落于晚清,复兴于民国,恢复于当代。究其源流,唐宋元时多得自);膜及中原诸省,明清时期主要受益于西蜀,大乘各宗与时并传…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近代史上"辫子问题",错误认识主要有三:1.国民开始剪辫子,是清政府灭亡之后的事;2.晚清政府对剪辫子的人严厉处罚;3.晚清政府不考虑剪辫子。事实上,在晚清的最后十几年间,已经有不少人剪掉了辫子。据国民党元老张群回忆:在日本留学的日子,尚处于晚清时代,那时,他和好友蒋介石都剪掉了辫子。  相似文献   

15.
莫友芝年谱     
前言莫友芝(1811—1871)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博学多才,通晓文字学、音韵学,精研版本目录学。其文字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民间的普通民众虽然直至晚清都几乎被完全剥夺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但他们对历史仍然十分爱好,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非常崇敬,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汲取也比较深刻,并以特有的方式表明他们对历史的总的看法,回答了历史发展演变、社会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贵州威宁州铜厂亏欠巨额帑银事发,案连贵州两任巡抚、藩臬二司及该管道、府,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亲自指派大员驰赴贵州查办,并根据查办结果下诏处决了两任贵州巡抚及一干人犯。京报传出,各省官场为之震动。由于《东华录》对此案的档案资料收录不全,《清史稿·高宗本纪》又无一语述及,仅《清史稿·良卿传》有简略记载,以致这起贵州历史上的大事竟难窥全豹。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从清史馆辑录了清高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以前的贵州书画,除一些地方史籍文献中有相关叙述外,已难见留存,而今所能见者,也只是诸如石刻摩崖、墓室壁画之类的少量遗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明代之前的贵州书画史,几乎是文字记载的艺术史,而非图像呈现的艺术史。在文化发展上,贵州也未与国家主流进程同调。直至明初贵州建省,尤其开科考试后,方有可观。故晚清目录学家、书法家莫友芝感慨道:黔自元上而五季皆土官世有,致汉唐郡县,几不可寻。英流鲜闻,安问风雅。逮有明开省增学,贡士  相似文献   

19.
周婉如和陈枕云是晚清黔西北诗坛女诗人,在贵州古代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察结果表明:两位诗人在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情感世界、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和相异之处。研究二其作品的艺术和审美价值,揭示其思想和情感内核,必将有益于对地域化的深入审视。  相似文献   

20.
贵州官书局或称贵州书局,与资善堂书肆合并后,习称资善堂书局或称资善堂。局址位于贵阳市北,今中华北路慈善巷内,现为市政协办公地址。清光绪二十年贵州学政严修首创。三年的擘划经营,对晚清以来向士子介绍书籍以广识见,传播新兴学术报刊以启迪民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