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州》2006,(Z1)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  相似文献   

2.
池子华 《民国档案》2006,1(4):56-58
本文从三个方面初步再现孙中山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主要贡献:翻译出版《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促进了红十字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民国成立伊始,促成中国红十字会“立案”取得合法地位,红十字运动平稳过渡,步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红十字会所题“博爱”,载入红会史册,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中恒久发挥作用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1940年6月1日下午,正在延安杨家岭的毛泽东,欣然走出窑洞,等候他慕名已久的远来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将见的陈嘉庚,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抵制日货;1928年担仟“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致力团结华侨的抗日力量;抗战爆发不久,他就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次年10月,被东南亚40多个华侨救国团体推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在三年中为祖国抗战募集的各种款项不下30亿元;广州、武汉沦陷后,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不顾与…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大革命”中,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了其篡党夺权的需要,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美术界。美术界一大批知名的画家、学者被他们戴上各种各样的政治罪名,遭到迫害;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被批判,遭到封杀;美术教育事业也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气息奄奄。江青自封为文化革命的旗手,更是在美术界兴风作浪。她一句话可以使一件美术作品迅速在全国走红、其作者马上名扬天下,如《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及其作者;她一句话同样也可以使一件美术作品遭到封杀、将一位画家打入十八层地狱。她大肆迫害美术工作者,制造了大批的冤假错案。l966年2月,江青…  相似文献   

5.
陈力 《收藏家》2003,(11):F005-F005
近几年,在中国人物画坛出现了一位国内外美术界,收藏界备受关注的西部人物画家刘选让,用他师友的话说“他为人坦诚、正直,是位数十年来在艺海中默默无闻的耕耘者”“选让是不名则已,一名惊人”。只所以惊人于画坛,是他数十年来在艺海中默默“修练”的结果,是他的作品以一个独道的,鲜明的艺术风格及大西北的风范而显露于中国画之林。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灾赈事业的国际化,当始于"丁戊奇荒"期间。当时,一批西方传教士在国际上开展募捐时,曾把苏州义赈人士的募捐册《河南奇荒铁泪图》译成英文,以《中国饥荒》为题在伦敦出版。而从英、美各国募集的20万余两白银,也由传教士们散放到华北灾区(中国救荒基金会上海委员会编:《奇荒:中国救荒基金会报告》上海,1879年,第29~31页)。虽然这次西方对华救灾活动的总体效果有限,但其象征性作用不容低估。这次活动似乎激发了中国本土义赈的扩展,在随后二十多年间,以上海为中  相似文献   

7.
彭湛东 《纵横》2013,(3):44-47
许甦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侨务工作的重要负责人。他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而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进入广西从事军运工作,参加百色起义。参与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与苏维埃政府等等。他是一位“为中国革命英勇奋斗,对党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的优秀共产党员”(张云逸大将语).  相似文献   

8.
池子华 《文史天地》2022,(11):27-29
<正>习近平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同时也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先驱,第一次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翻译成中文公开出版,正是他将红十字救护知识系统引进中国,为红十字会在中国开展应急救护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李鸿章一生所致力的洋务事业中,铁路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1863年至1901年,他始终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890年代,李鸿章以北洋防务为核心目标,以“俄患日亟”为由,筹议和兴筑中国第一官办铁路一关东铁路;他凭借着个人努力和与海军衙门的良好关系,初步解决了筑路经费;他坚持“权自我操”,抵制外人对路权的干涉。甲午战争尽管打断了李鸿章兴建关东铁路的步伐,但其对铁路的认知与实践,为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的人生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选  吴燕 《百年潮》2006,(2):16-20
19岁,他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甘愿承受垦荒的艰辛; 21岁,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 24岁,他几乎与死神擦肩,却激发出他软件硬件双修的事业灵感,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译系统; 38岁,他挑起了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大梁,开始了18年如一日的跋涉。他是中国激光照排之父,被誉为“当代毕昇”,中国印刷从此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他走出封闭的象牙塔,坚持以技术推动产业,成为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他一生病魔缠身,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叶锦添是一个难以归类的艺术家,他本人也拒绝被归类。 1986年,他以绘画作品被徐克相中,后者引他进入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刷组,从此一脚踏进电影界,从香港电影工业的普通一员开始,到后来拿遍华人在电影美术界的重要奖项,顶峰无疑是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他把自己的视觉美学理念命名为“新东方主义”,而对媒体时直言不讳:在中国我绝对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2.
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有清一代,政府对于灾荒的赈济,形成了一套颇为严密的制度。虽然由于封建政治的日趋腐败,有关“荒政”的一些规定渐成具文,甚至存在着种种黑幕和弊端,但无论如何,这种由朝廷和各级政府主持的“官赈”,在很长时期内,毕竟是灾荒救济的主要的和基本的形式。直到光绪初年,随着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新的变化,才开始兴起了一种“民捐民办”,即由民间自行组织劝赈、自行募集经费,并自行向灾民直接散发救灾物资的“义赈”活动。这在中国救荒史上,无疑是一个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十字会的1912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2年,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关键之年。中华民国诞生,“大清红十字会”(习惯上称中国红十字会)面临“脱胎换骨”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爷爷沈逸千被美术界泰斗刘海粟先生誉为“画坛怪杰”,他也确实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适值老人家冥诞105周年,笔者借《南方人物周刊》“逝者”版面.略表纪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正>他是抗战时期第一批来到中国的“西班牙医生”,他曾追随白求恩试图前往八路军敌后战区服务,虽经多方努力没有成功,但他为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事业做出了贡献。因为年龄最长,他成为“西班牙医生”的“老大哥”。他就是捷克医生——纪瑞德。援华医疗队的“先遣队员”纪瑞德,原名弗莱德里克·基希(Frederick Kisch),生于1894年,德国血统。  相似文献   

16.
刘岳 《百年潮》2013,(9):55-60
李苦禅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美术界公认“吴昌硕之后有齐白石,齐白石之后有李苦禅”。他一生力倡“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他的作品正、大、高、奇,充满雄浑激荡、浩然正气,尽显阳刚之美。画如其人。李苦禅既是一位国画写意大师,也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地下革命生涯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7.
"钱赈"指灾赈中以小额通货为中心的资源调配与赈济机制,其思想源远流长,理应在中国荒政思想中占据重要一席,但一直为相关研究所忽略。清代"钱赈"经历了一个由临时举措到固定惯例,再到成熟制度的演变过程,成熟标志为同治九年"畿南钱赈案"中制定的《会拟办贷章程》。通过考察灾赈中赈款的调拨、运输、兑换、散放、消费、回流、沉淀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银钱兑换是灾赈中货币流通的核心环节,而钱赈则是该链条的主线。结合先前研究可知,灾荒对清代城乡货币流通具有双重性影响,一方面灾荒会引发灾区严重的钱荒危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灾赈活动会推动外部赈钱输入灾区,实现小额通货从城镇向农村的流动与沉淀,从而引发城乡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国画名家中,尚涛可谓是引人注目的一员“名将”。1938年,这位当代著名的国画家,出生于书香气息浓郁的文化之都北京。15岁时,他凭着天资的聪颖和后天的勤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直升中央美院国画系。在中央美术学院这个名家荟萃、大师云集的中国美术界最高学府里,尚涛如鱼得水,尽情地吸吮着各种有益的营养。他博览群书,熟读前人留下的文化典籍;他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华洋义赈会淮河流域灾害救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兴 《民国档案》2006,4(4):126-132
民国时期,淮河流域各种灾害频频发生,呈现出无年不灾、多灾并发,灾害种类多、以水旱蝗灾为主,大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及灾害群发期现象突出等特点。面对灾害,华洋义赈会开展了施放赈款、赈粮赈衣、举办粥厂、建收容所、农贷和工赈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灾害救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些效果还较为显著。此外,作为建设救灾理念的直接体现,华洋义赈会还于1922年成立导淮委员会,不遗余力地促进“导淮”工程,为民国时期的“导淮”做了大量工作。从华洋义赈会的灾害救治活动中,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清泉先生(1889—1940年)是20世纪初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活跃在菲律宾政治、经济舞台上的杰出人物,他曾被称为菲律宾经济发展史上占有永久地位的人,又是菲律宾一位颇有建树的华侨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他同祖国人民共赴国难,与陈嘉庚先生共同发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总会”。他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