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的哈尼族,有一种流传千年的传统习俗———大摆寨宴。这一颇有文化内涵和积极意义的传统习俗,可谓是哈尼族食文化的代表。它深入人心,世代相沿。哈尼族大摆寨宴,一般都选在“扎勒太”(十月年)或“昂玛吐”(祭寨神)这两大节日里,但有的村寨也选在春节后某个吉祥的日子里。在选定的这一天,不论村寨大小,每户人家都要做一桌自己最拿手的佳肴美味,一家一桌,全村寨欢欢喜喜、齐刷刷地来大摆寨宴。地点选在广场、街道或秋千场上(荡秋千是哈尼人最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每个村寨都设有秋千场)。寨宴开始之前,先噼噼啪啪…  相似文献   

2.
<正>《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到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后,发现“(大宛)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且“(大)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从此,葡萄进入汉代中原地区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3.
高西省 《文物》2022,(9):36-45
<正>在早期中国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在古人看来,祭祀是非常神圣的活动。中国古代文明同世界其他古文明一样,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因而古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处处都想通过各种独有的行为和手段敬奉、愉悦众神,如在祭祀天地、祖先、自然神等活动中进行的宴飨、舞蹈、乐器伴奏等,以得到众神的惠顾和保佑。此即《说文》所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乐文明就是人们在这种祭祀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孟耀虎 《收藏家》2009,(1):45-47
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曾先后举行过四次盛大的宫廷宴会,宴请年逾花甲的文武大臣,每次宴请的人数多达千人以上。第一次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3月25日举办,赴宴者2800百余人,设此宴之目的在于“养老尊贤之至意”,这次宴飨,尚无“千叟宴”之名。但充分体现了康熙养老尊贤的思想和以此进行社会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定县志》记载了谭文藻的重要事迹.基中“重宴鹿鸣”庆典节.最为郡人所称颂.也是大定文化史上的一则佳话我国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代.乡试揭榜后的第二天,地方行政官员照例要举行宴会招待主考、帘官和中式举人.因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所以作为鹿鸣宴“。这一定例。从唐代一直沿用到清末.成为地方行政官员宴请中式举人的专称。该县六龙人谭文藻.嘉庆甲子(1804)考中举人.参加了当时的鹿鸣宴、事过60周年之G.对同治甲于(186().已是86岁高龄的w文藻尚胶在人间.乡人引为盛V.一致具文’山,YY_卜准了召泽谭定…  相似文献   

6.
春游溯源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正是春游好时光。我国人民自 古就有春游习俗,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形成,有的地方还定为节日。 春游古称之踏青、郊游、远足等.魏晋时还称“春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唐宋时春游又称“寻春”、“探春”、“冶游”等。寻春游上路,追宴入上家(陈子昂),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李白),都城自个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周密·西湖游赏)等指的都是春游。宋时春游最盛行,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10,(2):94-94
鹿鸣宴、琼林宴、鹰扬宴、会武宴是科举制度形成后,渐成成规的“科举四宴”。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所以取名鹿鸣宴。从唐至明、清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8.
王素先生的《高昌史稿·统治编》是作者计划撰写的约200万字的《高昌史稿》的第一编,其他四编分别是《交通编》、《政制编》、《经济编》和《文化编》,据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撰写中。《高昌史稿·统治编》共六章:第一章“姑师与车师前国(先秦至西汉中期)”,第二章“高昌壁垒(西汉中期至西晋)”,第三章“高昌郡(上)(前凉至段氏北凉)”,第四章“高昌郡(下)(西凉至沮渠氏北凉流亡政权)”,第五章“高昌国(上)(阚氏、张氏、马氏王国)”,第六章“高昌国(下)(麴氏王国)”,后附“高昌统治年表”。自本世纪初以来…  相似文献   

9.
新疆回民的由来,据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五年,命回回人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今和田)、可失会儿(今喀什)工匠五千户屯田”,其中就有不少回回人户同维吾尔等族共同屯垦。至元二十七年(1290)“给滕竭儿回回屯田三千户牛、种”。“腾竭尔”是指“胜纳会儿”或“特纳格尔”,即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之阜康市,这里一直是重要的回回垦区。上述为新疆回民来源的最早记录。①清代内地回民更大量迁徙至新疆,除所谓“遣犯”之外,多为屯边、军旅、经商者,主要分布于现今之昌吉、乌鲁木齐、吐鲁番、…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右)、叶剑英(中)、秦邦宪(左)应张学良之邀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为了尽快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后形成,党中央派周恩来同志作为全权代表同国民党代表张冲进行关于国共合作各项具体事宜的谈判。至1937年4月,双方就国共合作框架协议已初步达成一致,只在关于红军改编等敏感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然而蒋介石集团却玩弄“假和平”的阴谋,处处为和平谈判设置障碍。对代表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周恩来,更是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和张云逸等同志一道,…  相似文献   

11.
1958年至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跃进”的狂潮中受到严重的冲击。1961年,中共中央指示教育部总结高等教育3年“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对高等教育进行整顿。按照中央指示,中宣部同教育部联合草拟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共有60条,  相似文献   

12.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战争和由英国丘吉尔&#183;温斯顿策划、组织的外国武装干涉(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里)时期(1918-1920年),推行“战争共产主义”(也称军事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宣布“全国为军营”,“一切为前线”。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工业实行实物供给制;  相似文献   

13.
<正>宰相是对中国古代辅佐天子、总领百官的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不少朝代并没有将宰相作为正式官名,而是另设特定的官名。宋朝先后以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右仆射及左、右丞相为宰相,又先后以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合称“宰执”。根据《宋史》中宰辅年表的记载,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至恭帝德祐丙子年(1276)前后共316年,宰执合计377人,  相似文献   

14.
金卫星 《史学月刊》1999,(4):102-1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学术界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历经了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至十年“文革”前,是揭露、批判“门户开放”政策的侵华性质阶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8O年代中后期,围绕“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问题展开学术争论阶段;(3)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在争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具体研究阶段。目前史学界虽然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性质、作用基本形成共识,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视角和课题。  相似文献   

15.
流散美国的晋式青铜器(续)──礼器篇(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蟠螭纹鉴(图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1930.704),高29.5、宽59.6厘米,周身饰浅浮雕蟠螭纹,并以两道晋国铜器特有的辫形綯索纹作界带,肩腹部设耳一对,造型为长有花冠和弯角的兽面(图二)时代约当春秋末期。鉴的用途为盛水、藏冰或盥洗。《周礼·大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亦如之,”郑玄注曰:“鉴……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意思是把膳羞和酒桨放在盛冰的鉴里以保鲜。《庄子·杂篇·则阳》:“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可见它也用作盥洗。鉴是东周时代新出现的器种,也时常成双…  相似文献   

16.
清代广东盐税银锭“运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年岁末,收获清代广东盐税银锭“运同”方槽(砝码锭)。此锭铭文“运同、同治九年、二月谦受”,重379克。“运同”是清代盐税官名,广东潮州盐运分司运同,又称潮运同。广东方槽白乾隆中晚期铸行,至宣统年止,各朝唯同治年最少见,无论藩纹、盐纹①、关纹,存世仅以数枚计。“谦受”是银号名,  相似文献   

17.
秦至新莽时期汉中郡治地望冯岁平《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庶长章出楚于丹阳,瞄虏将屈,斩首八万;又攻楚汶中,取地六百里,贵汶中郡。”自此至来汶皆置有*中郡。那么,复中郡郡治何在?《从令·地理志》悦:“*中郡,户十方一千五百七...  相似文献   

18.
情满七里寺     
井石 《中国土族》2014,(3):24-28
人物:祁延寿(土族)、白牡丹(土族)艾有布(回族)、阿依莎(回族)赵山虎(汉族)、张二姐(汉族)男青年若干(根据演员情况,可多可少)女青年若十(根据演员情况,可多可少)【时间】:农历六月六民和县七里寺的“花儿”会。【舞台背景】:七里寺有特色景色的一角。【幕启】:身穿汉族、土族、回族等服装的青年组成男女两队舞蹈。悠扬的“花儿”声,让七里寺变成了“花儿”的海洋。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淮安市是古老的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之地,错综复杂的黄(河)、淮(河)、运(河)关系,与漕运和盐运的加持,衍生出许多独特的水道名物文化。本文就“山阳湾”和“清江浦”,略作叙述。一、山阳湾山阳湾,本是古淮河流经淮安境内的一段“U”字形河道,因湾道紧挨山阳县城而得名。它起自清江浦东北的草湾河道转而向南,至淮安古末口又转向北,到涟水县境内的赤晏庙后,再向东出云梯关流入大海。在《宋史·乔维岳传》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中,皆载“淮河西流(或作‘西南’)三十里曰山阳湾”,这当是以古末口为入淮运道的起点而言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005)年初,我在《中国经济史研究》第一期上发表的拙中,首次提出了“同质社会”假说,但未及展开论述。在我看来,自先秦至明清,长达三、四千年的我国古代社会,可以按其经济形态划分为四种先后相续的同质社会。这就是(一)以“井”、“邑”即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先秦族群社会;(二)以“编户齐民”即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唐吏民社会;(三)工商业明在农业社会母胎内全面成长的宋明租佃社会;(四)插在汉唐和宋明之间的辽金元(西夏亦应包括在内)社会则带有程度不等的游牧明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