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清末著名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曾试图承揽卢汉铁路建设项目,其具体过程淹没在历史尘埃中。《姚锡光江鄂日记》(中华书局,2010年7月第1版)以亲历亲见的书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细节,有助于了解张之洞兴办卢汉铁路的相关背景与过程。刘鹗与姚锡光刘鹗(1857—1909),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  相似文献   

2.
关于《史记》一书的悲剧特色,前人早有零星沦述。刘禹锡在《上杜司徒书》中曾说《史记》是“司马子长之深悲”,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史记》“悲世之意多,而愤世之意少”,刘鹗在《老戏游记序》中更说《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在确认  相似文献   

3.
在清末“新小说”崛起之时,出现了名噪一时的“政治小说”。“政治小说”在清末小说中所占数量虽不多,但是它却成为清末“新小说”的主流,对我国近代小说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治小说,欲借以吐露其所怀抱之政治思想也,其立论皆以中国为主,事实全由于幻想。”在当时,政治小说是“理想小说”之一种。这种“政治小说”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是没有的,它主要是受欧洲、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文代变”。从1898年到1902年 ,中国出现了一场号称诗界、文界和包括戏剧在内的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现代报刊为媒体 ,凭借机器印刷和出版企业文化形式所进行的文学启蒙运动。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杂志 ,即以《新小说》名之。“新小说”觉世新民、开启民智的启蒙功能 ,被他们以极端的态度 ,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为“文学之最上乘”的中心地位 ,虽然 ,这与传统小说关乎世道人心、“文以载道”的古训 ,其实是有着某种潜在的关联 ,但从此 ,小说成为教化民众的工具 ,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5.
四 光绪二十二年查验刘鹗的假资产证明 刘鹗(1857--1909),江苏丹阳人,寄籍山阳(今淮安),字云搏,又字铁云、公约等,号老残。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所着《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其父刘成忠,曾任御史、河南汝宁知府、南汝光道,为其在官场上交游开辟了通道。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认为,《毛颖传》是“以古文试作小说”,“纯为游戏之笔”。(《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附《读莺莺传》)笔者认为,《毛颖传》不“纯为游戏之笔”,是韩愈发愤而作,是韩愈不平之鸣。试从韩愈的家世、生平、文艺理论,传奇内容以及与白居易诗、陆龟蒙文的比较等方面,详为论证。  相似文献   

7.
“但觉新奇可喜,怪变不穷,以之消长夏祛睡魔而已,又何必究其事之有无哉!又何必论其文之优劣哉!”这是《封神演义》褚人获序中的话,颇能概括神魔小说的特点和创作动机。明清两代繁荣的小说创作中,神魔小说是一大门类。这种谈神说魔的题材,滥觞于六朝志怪小说,也出现于唐代传奇、宋金“院本”和元代戏剧之中,但由于体裁的限制,未能畅其绪流;至明代长篇小说出,神魔题材才得到充分发挥的条件,终于蔚成大观。  相似文献   

8.
一 刘鹗,字铁云,清代末期流放新疆的著名人物之一。刘鹗流放新疆,是他充满传奇色彩并历尽风浪的一生中最后的重要事件。我在进行清代流放人物研究时,不能不对此着意关注。有幸的是,其间得到刘鹗四子大绅长子刘蕙孙先生的热忱指教和帮助,并慷慨惠赠著作、打印稿等珍贵资料,其中包括刘鹗在新疆的最后一封书信。先生于1994年4月7日来信说:“现将先祖刘鹗先生的最后一封信找出复制即奉,供你参考。此文我们尚未公开发表,你写文章要用可以随便用,我们并不保密。”先生如此恢宏大度,令人感动! 我据此信写成本文,首先感谢刘蕙孙先生,并请先生、各位师长同仁和读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9.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3,(4):125-126,131
清代服饰有了满汉之别,而满妆与汉妆都有若干特色首饰,并每以传神之容色现身于小说戏剧曲艺。于金银首饰形容备细者,多为所谓“俗文学”,如清代俗曲时调,弹词,子弟书,还有以描摹风物为主的竹枝词。若小说,便可推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清代金银首饰以时代近而保存完好者多,满汉之别也使得首饰的品类更为丰富,“文”与“物”之互证便每有交相辉映之好,首饰中的几种俏式,尤可见出此中意趣。  相似文献   

10.
“虞初”系列选本是贯穿明清两朝的小说选本,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两代小说选家的审美倾向和小说观念。通过选取系列选本中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点:明前中期的《虞初志》、清初的《虞初新志》和清中期的《虞初续志》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虞初”系列选本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由编选詹传奇到编选近代、当时人作品。所选之作从小说到文集中的人物传记,忠孝节义之作入选逐渐增多,注重文章之“雅”。由此表现出的小说观念的变化为:传统小说观念“奇”的内涵变化,小说劝诫观念加强,小说概念的扩大并且在文人作家群中出现宽泛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钱币》1984年第3期刊登了郭若愚先生大作《介绍刘鹗的未刊稿<铁云藏货>》(以下简称《介绍》),详述了《铁云藏货》一书内容,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经千家驹先生介绍,《铁云藏货》将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铁云藏货》是刘鹗“所藏三代文字”中的第三部分。《铁云藏龟》、《铁云藏匋》(含《铁云泥封》)早已出版,为世人瞩目。惟《铁云藏泉》一书是否存天壤间,数十年来始终是一悬案。吴昌绶在《铁云泥封·序》中写到“昌绶于癸卯冬始获识铁云先生,方汇  相似文献   

12.
自从《老残游记》自评提出“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的观点后,学人们纷纷探讨到底是哪本小说始“揭清官之恶”。实际上,“揭清官之恶”、对清官的反思从来不是哪本小说突然产生的,它是一个前有萌芽后有繁衍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话本小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为民作主的官员不一定是清官;二是清官不一定为民作主。前者从侧面反思了清官思维的狭隘性,后者从正面反思了清官思维的荒谬性,共同使反思走向深化。当其它文学热情地塑造清官神话时,话本小说对清官的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鹗先生因其《老残游记》而闻名,但他晚年在新疆迪化的事儿却鲜为人知。刘鹗生于1857年,祖籍江苏丹徒。他从小对西洋新学很有兴趣,研究过数学、医学、水利学,做过医生。虽然官至知府,但他“不慕官爵而忧国事”。因屡遭保守势力的攻击而灰心丧气,弃官悟佛,但他没有遁入空门,却游历各地,体察民情,用医术为患者治病,用钱财赈济贫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后,刘鹗从俄军手中贱价买进太仓谷,赈济北京饥民,引起了清政府的不满,被当局冠以“私售仓粟”的罪名,于1908年流放新疆。当时,正是新疆巡府联魁为遏制共和风暴秣马厉…  相似文献   

14.
论“春秋笔法”在六大古典小说敍事结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是中国小说叙事学的基本特徵。这不仅表现在小说叙述者、叙事视角层面,小说修辞技巧层面,更表现在小说叙事结构层面。本文旨在从小说叙事结构层面探讨作家在小说整体构思上如何通过“笔则笔、削则削”寄寓褒贬之义,即探讨“春秋笔法”在小说叙事结构中的作用。从六大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特徵看,大致可分为“缀段式”和“网状式”两种,但都以“纪传式”为基础。这一结构特色使作家能更加自觉地运用“春秋笔法”寄寓褒贬之义。  相似文献   

15.
唐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应该得力于科举士子文学“沙龙”的积极推动。其成员结构,以科举士子为主体,松散多元,意趣相投;活动场所,大多是迷离官场和科场的清闲之地,相当随意,氛围轻松,情调浪漫;聚谈内容,则偏重于奇闻、异情和怪事等方面,由此敷衍成的文言小说也就带有这个文化羣体的符号。唐代科举制度盛行与文言小说繁荣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但并不是传统以为的科举士子用文言小说行卷而致繁荣,两者之间的连接点实为一个个形式多样的科举士子文学“沙龙”。唐代科举制度的盛行造就了一大批工文善辞的科举士子,他们需要追求官场和科场以外的闲情意趣,显示与众不同的奇才异能,于是通过文学“沙龙”的聚谈,更多地介入文言小说的创作和传播,进而促成了文言小说洋洋大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杨继震手书空首币故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钱币》,一九八四年第三期,载郭若愚同志《介绍刘鹗的未刊稿〈铁云藏货〉》一文,对刘氏这一重要遗著的内容作了全面介绍,并记录书中所收刘鹗本人题记和晚清钱币学家鲍康、杨继震、王戟门、潘祖荫、胡石查、王懿荣诸人泉拓印识。共收泉拓二百余枚,其中“所收杨幼云空首布有印文可考者近四十枚,潘祖荫所藏空首布八枚,而均他处所未见者,这是十分珍贵的”。以郭文著录详审,可知书中多一代名家拓本,殊为难得。  相似文献   

17.
以王朔为代表的“颓废文学”既是对高举“载道”、“代言”大旗的“伤痕文学”的嘲笑,又是对追求“民主”、“现代化”征兆的“朦胧诗”潮的反戈;既是对“重建乌托邦神话”的“寻根文学”之叛逆,又是对“先抑后扬”、“入世”和“转轨”的“先锋小说”之变脸。在此基础上,主创者们再佐以“新写实”中“甘为卑贱”、“粗痞”和“反禁忌”的人生原汁,就做成了一道“颓废”十足的世纪末之文化快餐。这一股文学思潮极大地迎合了广大市民不要信仰、及时行乐和对金钱占有之世纪末“颓废情绪”,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文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王定璋由济南社科院主办,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社科院、齐鲁书社及山东近代文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0月8日至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南朝鲜、...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以“文化怀乡”之精神不懈跋涉与求索。小说《龙朱》体现了沈从文认同原始自然人性、希冀重塑民族性格的艺术追求。文章以文学地理学为视角,拟论述沈从文对湘西世界“原乡神话”的诗意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一、刘鹗,一个主张引进外资修路开矿的改良主义者 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老残游记》一书的作者。在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之下,自称是一个具有改良主义思想的人。他主张引进外资,修路开矿。他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他认为中国衰弱,必须改良,而改良则需开风气,欲开风气则须修路开矿。他说:“仆自甲午以后,痛中国之衰弱,虑列强之瓜分,未可听其自然,思亟求防御之方,非种种改良不可。欲求改良,必先开风气。欲开风气,必先通铁路。欲通铁路,必先筹养路之费。舍农工商矿,更有何赖。而农工商三者之利,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