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谈与酒     
“清谈与酒”是魏晋名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项内容,因此成为当今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和学术研究的对象。本文不仅分析了魏晋名士的“喝酒”,还考察了他们的“用酒”;又不仅分析了魏晋名士的“清谈”——“谈老庄”,还揭示出他们的“清谈”是“用老庄谈”这一特点。为了诠释“用老庄谈”这一特点,还将“用酒”和“用老庄谈”作了联系。最後对“用老庄谈”作了若干考释。  相似文献   

2.
史卫 《文史博览》2014,(3):56-57
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这个成语说的是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致亡国的故事。将亡国之咎归诸清谈,既是当时士人痛定思痛的自责和反省,也是后人评说这段历史的共识,只是糟蹋了清谈这样一个词汇。  相似文献   

3.
周礼 《文史月刊》2012,(4):56-56
清谈是一种就玄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问难、辩论的文化现象,承袭于东汉清议的风气。 刘禹锡诗云:"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元好问亦云:"新诗互酬唱,清谈见滋味。"据《二十二史.剳记》记载:  相似文献   

4.
论东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晋末年社会大崩溃引发了信仰危机,土族社会的精神“彼岸”随之倒塌,传统的价值系统失去了最后依托。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东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清谈所洋溢的人关怀,使“永嘉南奔”中陷入绝望的精英阶层,感到生命的尊严和化的价值,振奋了低落的士气;另一方面,清谈创造了自由争鸣的学术氛围,使佛教哲学得以渗入中国思想化的深层,在儒家伦理与佛教轮回报应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中华民族终极关怀找到了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5.
宋瑜 《丝绸之路》2013,(8):31-32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们重要的精神支柱,清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清谈由清议发展而来,两者在内容上有所区别。清谈的内容到最后发展成了纯粹的哲学命题,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清谈未必误国,其在文学、哲学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990年11月1日上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与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别洛乌索夫进行了结束性会谈。双方顺利签署了《中苏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混改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双方对第二次混改会都表示满意。我高  相似文献   

7.
话说皇帝     
王树卓 《文史天地》2003,(12):39-40
所谓皇帝,《辞海》注释为“君主国的国家元首名称之一。世袭并终身任职,奴隶制国家或封建制国家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历代封建君主都是称皇帝。”我国自秦始皇始到清代终共有多少皇帝?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我国封建社会约有340个皇帝,其中统一天下的约有120个。皇位是怎样继承或替代的?大致可分同姓相继和异性相代两种。同姓相继是指皇位的继承世世代代只限于在同一始祖的父系后代中进行,即…  相似文献   

8.
皇帝梦     
<正>拍摄地点:杭州,西湖拍摄时间:5月1日INFO:尼康D800,F/5.6,1/800s,ISO 100正值五一假期,天气很好,我带着相机去了西湖,想在众多游人中抓取一些有意思的瞬间。这两位身穿龙袍的外国旅客吸引了很多围观的人,我和他们聊了几句,他们说自己很喜欢中国的古代文化,想拍些有趣的照片留念。当我说"I want to be an emperor.(我想做皇帝。)"时,他们止不住笑了,我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镜头内外都乐在其中的瞬间。  相似文献   

9.
皇帝用人     
梁武帝萧衍对于皇亲国戚,非常重用,兄弟子侄都派往各重要地区去镇守,让他们掌握实际权力,拱卫皇家。  相似文献   

10.
道光皇帝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康乾之世是为盛世,对盛世之君康熙、乾隆的研究,较为深入。嘉道之世是为衰世,对衰世之君嘉庆、道光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盛世的经验固然值得总结,衰世的教训也应该记取。尤其是道光一朝,处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时期,值得探讨研究的东西更多。本文意在这一方面作一些探索。清王朝在经历了康乾盛世至嘉庆时,整个社会已呈现出“四海变秋色”的衰世之象。封建制度已然病入膏肓。而西方资本主义正迅速发展,不断东侵,在中国沿海扣关破  相似文献   

11.
这几篇丑史说明,个人一旦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就可以无法无天,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09,(2):72-72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精于书画词赋的不在少数,也有一些另类的,对一些在古代很“低贱”的职业,偏偏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厨房     
李国文 《文史天地》2003,(11):37-39
大概老年人好热闹,好排场,好风头,好大家向他致敬,好听那些恭维的、赞扬的话语,这是谁都免不了的人性弱点。乾隆上了年岁以后,好像也渐渐失去早年的睿智,特别热衷于举办盛大宴会,让王侯将相、文武百官,围着他歌功颂德,大唱赞歌。据清人昭槤《啸亭续录》,这位皇帝简直宴会成瘾,想出许多名目和办法来举办,以图寻找那种被人捧得美滋滋的感觉:1、“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曲宴宗室》)2、“每岁上元后一日,钦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勋勚者…  相似文献   

15.
董成家 《文史月刊》2014,(10):72-74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尚俭皇帝,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无奢华的条件。后来即使地位变了,他也仍然讲究俭朴,不事奢华,这一点,在中国古代众多皇帝中也是少有的。正因为朱元璋倡导俭朴,从严治官,所以明初的吏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得以很快复苏,从而为“明初盛世”创造了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6.
皇帝过大年     
春节是中国古老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老百姓称过春节为“过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皇族也不例外。虽然皇宫的大年习俗充满威严的帝王色彩,但除夕夜宫中帝后妃嫔也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享受难得的家庭温情。  相似文献   

17.
皇帝与方士     
木木 《南方人物周刊》2013,(20):103-103
战国时期,燕国东边和齐国北边是渤海,烟涛微茫,变化莫测。大家以为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动物都是白色的,用黄金白银建造宫殿,中有逍遥长生的仙人,炼制不死之药。此时,神仙有宋毋忌、正伯乔、充尚、羡门高4位,修仙者只追求个人解脱,并不济世救人。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与皇帝     
王波 《旅游》1995,(12)
政治旅游与康乾盛世 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使乾隆在90年代大红大紫了一回。因而,今天活灵活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皇帝旅行家就是那位化名四爷的乾隆弘历。瓜皮小帽,马褂,裹腿,云鞋;手中把化腐朽为神奇、挥舞起来如入无人之境的折扇;身边一个曹大人,一个保柱、一个贾六,一个春喜,一行五人,微服简从,出塞、南巡、演义出一幕幕让人唏嘘嗟叹牵心恸肠却又有惊无险的风流故事。  相似文献   

19.
老皇帝悲歌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帝?据一位知名历史学家讲,还没见有人统计过。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13,(2):93-93
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贪财的皇帝。为了达到敛财的目的,他想出了许多荒唐的点子。例如,他常常找出各种借口,命令政府部门向他进贡钱财。有一次,一个妃子生了女儿,他就要求户部向他献上白银十万两以示庆祝。公主出嫁,则要讨取数十万两银子作为嫁妆,若是皇子娶妻就要献得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