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延安曾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王实味案":1942年,延安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因"托派分子、国民党特务、反党集团成员"罪被开除党籍,后康生下令将其逮捕。1947年暮春,王实味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被秘密处决。当年中共的"特务王"李克农因曾经手此案,以至于成为他心中一段抹不去的隐痛。  相似文献   

2.
正从1942年延安整风至十年"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中,王实味是一个必被批判的靶子,每次都不能幸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王实味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强加在他头上的"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和"反党五人小组成员"三项罪名大帽子统统被摘掉了。这在我国现代政治史、文学史和新闻史上,无疑是一桩不应忘怀的痛史。  相似文献   

3.
50年前,在延安,发生过一桩冤案──王实味案,曾经轰动一时,震动了延安和一些根据地,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区一些人的注视。毛泽东在1949年进北京后,知道王实味被错误地处决了,大为震怒,曾厉声说要还他一个王实味。多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人仍对此案颇为关心。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王实味问题已经彻底平反了!平反决定 王实味被强加过3个罪名:“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暗藏的国民党探子、特务”,“反党五人集团成员”。这3顶帽子都是在1942年戴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0年来,终于逐个得到了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在1982年2月作出决定,h定了所j胃‘…  相似文献   

4.
曹成建 《民国档案》2007,(4):96-102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的严密组织以及有效的民众动员力,就给蒋介石等国民党人士留下深刻印象。国共分裂后,中共充分发挥了民众动员的能力,走上了武装割据的道路,作为竞争对手,中共在基层社会成功的动员和组织经验给国民党以极大的刺激,国民党在1930年代后期以及1940年代所采取的诸如严密地方组织,提高国民党党部在地方行政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在基层民众中发展国民党党员,将国民党势力渗入各种民众团体之中,博取民众对于国民党的同情等新政策,明显受到中共相关政策的触动。国民党对中共相关政策的借鉴程度,与中共的实力发展基本呈正相关状态,但由于国民党工作重心与体制的不同,中共成功经验的精髓并不为国民党所掌握,相关政策多停留在文本上。由于国民党不便于公开宣称向被他们污蔑为"共匪"的竞争对手学习,因此中共相关政策对国民党的影响长期为公众所忽略。  相似文献   

5.
一幕催人泪下的悲剧。但愿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时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的王实味,在《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了《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及《硬骨头和软骨头》等杂文,被当时中央社会部长康生上升为政治问题,随着又居心险恶地给王实味罗织捏造了“反  相似文献   

6.
曾宪新 《百年潮》2002,(12):20-23
1991年2月7日,公安部作出了<关于对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否定了王实味同志参加过托派组织一事,这是为王实味的冤案最后的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7.
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华南沿海地区亦相继沦陷。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省地缘优势显著,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也始终没有放弃在广东的党务活动,不断作出党务机构和人事的调整,协调军政相关力量,为抗战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努力。李汉魂作为战时广东省政府主席,长期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以其为中心考察粤省党务,可以管窥"党政联系"下国民党的党务开展及其党权虚弱和派系纷争,从而认识到标榜"以党治国"的国民党,显然无法通过地方党务的运作在华南担当起领导抗战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戚厚杰 《百年潮》2009,(5):74-79
1948年10月前后,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军事大决战时刻.对这时国民党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人们多从战略上进行研究.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思想、纪律如何,尤其是被称为国家大脑的知识分子对时局的看法怎样?历史档案记载的不多.现根据<胡适来往书信选>和<胡适日记全集>记载的关于中央军校毕业生孙足原不堪忍受国民党的腐败,毅然与之决裂,写信向胡适讨"一碗饭"和胡适直陈国民党的腐败、苦谏"十大进言"等来窥其一二.  相似文献   

9.
台湾光复前,国民党当局在外交策略上做出了积极应对,而在接收准备,特别是接收前对台胞民心的聚拢方面,表现得有失消极.由于缺乏调查研究和细致考虑,国民党对台宣传给人以大而无当、空而无物之感.台湾民众有的祖国意识淡薄、对正确的台湾历史缺乏了解,有的被国际托管等错误观念误导,有的渴望回归但缺少对克服困难的预期准备,有的渴望更多来自亲人的召唤和关怀……这些在国民党中央电台对台广播中都没有被很好地顾及.国民党未能成功进行民心"接收"的准备,这是导致台湾光复后很快就浮现出种种危机的一个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胡宗南主持的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是国民党为对日持久作战、与中共争夺知识青年、弥补干部不足的短板而创设的干部训练机构.该训练团存续时间长达七年,几乎贯穿整个全面抗战时期.战干团一方面延续黄埔模式与国民党干部训练传统,另一方面又加入胡宗南个人治军特色.受训干部大多被派遣到部队基层、西北地区或沦陷区.战干团在源源不断地为持久抗战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更成为胡宗南限制中共力量发展、垄断地方资源、实现个人政治抱负的工具.围绕"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引发的国共摩擦及国民党内部军政冲突,凸显了胡宗南在多元势力中拓展个人权力网络的尴尬遭遇,也折射出战时地方力量消长背后的独特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
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说:"还有个王实味,是个暗藏的国民党探子。在延安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题名《野百合花》,攻击革命,诬蔑共产党,后头把他抓起来,杀掉了。那是保安机关在行军中间,自己杀的,不是中央的决定。对于这件事,我们总是提出批评,认为不应当杀。他当特务,写文章骂我们,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里吧,让他劳动去吧,杀了不好。"  相似文献   

12.
正1924年至1949年间,国民党为了对违纪党员进行惩戒,从中央到地方县市一级设立了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监察委员会。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机构缺乏清晰认识,如其设置缘起、内部结构以及人事更替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梳理一下这个话题。一、"师俄"的产物要探究中央监委会的由来,首先得了解国民党自身的演变历史。若自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算起,国民党可谓是一个百年老  相似文献   

13.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民国史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2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社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抗日战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一、抗日武装。四川博物院陈默认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军内部关于缩减兵额的论争,反映了国民党军在数量和质量之间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首都师范大学冯一鸣分析了常德会战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40年初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湄潭、永兴等地时,因资源配置问题,与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党部势力初起抵牾。地方党部借口"反共",积极介入大学校园,彼此的矛盾在1942年初的"倒孔运动"中被激化,最终以拘捕学生告终。国民党执政当局采取的措施,令竺可桢等中立学者对其不信任日益加剧。在执政当局"重政不重党"的地方治理观念下,以黄宇人为首的国民党贵州省地方各级党部为争取党权所做的努力与反击,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民党执政当局地方治理的失序。  相似文献   

16.
对于1930年代因"读经"而引发的争论,仅从政治思想斗争及国民党寻求统治的合法性而展开研究是不够的.争论的背景和相关论述表明,它更主要是立足于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立足于对传统文化与现实政治、社会生活、文化建设等相关联系的多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延安整风期间,李克农被牵扯进一桩大案。这桩大案一直纠缠他多年,成为他心中的一段隐痛。它就是轰动一时的“王实味案”。一王实味,1906年生于河南省潢川县,父亲王耕渭是前清举人,为人耿直,一生清寒。受父亲影响,王实味从小发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一位老师曾当面夸他是“天上的玉麒麟下凡”。中学毕业后,王实味因家贫无力继续考大学。不久,他得知开封有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招生,这所学校不收学费。王实味便前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的重点是发生在1931-1934年间,由国民政府监察院发起,对位至外交部长高位的王正廷进行的一桩弹劾案。由于该案在处置过程中几经曲折,该案的审理历时近3年,涉及机构既有国民政府、五院,也有中政会、中常会等国民党的权力中枢,关系人物涉及当时国民党党政两界的诸多名人显要。故从案例分析入手,利用原始档案文献对此案进行深入考察,不仅对国民党"党治"下五院政体的权力结构、运行和监督机制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对这一时期国民党上层人士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蒋介石对权力的驾驭和操控都是一个很好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王实味被冤杀了。人死不能复生.奈何!因此。我们只能真诚地希望冤杀王实味的环境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20.
提起孟良崮战役,世人都会知道该战役中的国民党军队是整编七十四师,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该师师长便是"杀身成仁"的张灵甫.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蒋介石以其作战有功,一再擢升,几乎年年晋级受奖,在国民党朝野,张灵甫也被视为"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