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大工业于18世纪最后30年在英国发端,漫长的工业化时代和繁荣的工业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这些遗迹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沧桑历程,见证了工业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产生的巨大影响。然而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它们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意味着一种文明的衰落。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历程,上异于旧石器时代的蒙昧,下别于青铜时代的文明,是人类社会挣脱原始状态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对新石器时代的探讨显然必不可缺。  相似文献   

3.
姜南 《安徽史学》2017,(1):46-54,129
在弓箭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制造的石器工具不具备大规模改变生态环境的效能;人类最基本的食物获取方式采集与狩猎也不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和其他生物一起,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美丽。尽管在文明程度方面原始社会无法同后来的文明时代相比,但是,同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人类同大自然的日益疏离相比,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生态保护价值,给文明时代人类极其重要的启迪,应该作为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4.
彭树智先生是中国世界史学界"文明史观"的主要建构者之一,"文明交往论"是其文明史观的核心内涵。他认为生产力和交往力是驱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总动力,文明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的文明交往孕育了四种文明形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文明交往的总特点是自发性向自觉性的演进;文明自觉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的普遍诉求,而文明自觉的落脚点是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历史的发展具有悲剧的矛盾性。文明与残暴这一相反的东西总是交合在一起。工业文明在人类生存圈的传播,是与殖民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殖民地人民连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在1853年7月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说过:“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高竣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耸入文明的时代了。”在今天,城墙已经不再是卫护城市的屏障,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日益成为城市的历史印记和城市发展的文脉。  相似文献   

7.
引言:问题的提出 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产物,它们在萌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传统,成为史学遗产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尽管每一个时代的史学家,都要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认识水平重新撰写历史,从而推动着史学的更新与  相似文献   

8.
凌波 《收藏家》2008,(3):3-9
当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与游牧生活、农耕文明渐行渐远,被工业文明的狂飙带进商品经济时代以后,偶尔伫足回望过往的一切,却总能在历史的风烟中,发现那些与过去遥不可及,而在今天竞能细细把玩品味的遗珍。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一、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铁器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应该出现,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铁器,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才出现呢?(湖北江陵第二中学朱杰提问)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叙述中,曾把铁的发明与应用作为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志,并对铁器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演的作用作了科学的阐释,这在恩格斯所著家族私有制及国家起源一书的第一章及最末一章中叙述得非常详尽,他说:野蛮时期的「最高阶段,是从铁矿的镕鍊开始的,并经文字的发明与它的应用于记录而转入文明时代(阶級社会)了。」依照恩格斯的意见,各文明民族都是由石器铜器到使用  相似文献   

10.
何德亮 《南方文物》2007,(4):92-101
关于中国早期铜器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早期铜器的出现不仅促使生产力发展水平发生质的飞跃,而且表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将要发生巨大的变革。铜器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文明起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利用田野考古发掘资料,就早期铜器在文明进程中的地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新民 《南方文物》2000,(1):80-84,88
历史巨人,自盘古开天地起就在无限的时空中向前迈进,由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由一种社会进入另一种社会,永不停息。这里不是简单的时空变换,日月轮回,而是不断地前进和发展,由荒蛮的原始人群到高度发展的文明世界,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前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世"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地质学和地层学角度,论证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深刻变化,进而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近年来,对人类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类世的社会意蕴及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也参与到人类世的讨论中,认为这一概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超越人类历史的局限。人类世时代,新的历史观念的产生将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摒弃历史叙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看到非人类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亚当·斯密提出人类历史分为四个时代,但并非"经济决定论"。斯密在其历史叙述中论证的不是他对生产方式的看法,而是对人性的认识。在他看来,人类有其固有的而非僵化的本性:交换倾向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而交换能力则是推动经济进程的动力;它们的最终依据是人类的同情共感,而人类的法律和治理则完全依靠同情共感。人类社会的秩序借助同情自发地形成,并在法律和治理的历史中演进。斯密著作中的历史叙述表明,他讲述的所有故事,最终都是其设计的人性科学体系的注脚。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文明转型与现代史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立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状态,这种社会生活状态主要是指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具体而言,它包含了某种政治秩序和若干具有相同特征及来源的社会,并由此形成了占据一定地理空间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单位。①欧洲文明就是这样一种历史单位,并先后经历了古典文明、基督教文明和现代性文明等诸文明形态变迁阶段。从社会性质上看,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历史方面,剖析社会纲胞是有意义的。有些社会细胞;折射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方名门望族,历来盛地方文明发展水平的承载与代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时代车轮隆隆前行。韩溪沟的故事,尽管是前时代的落霞余辉,然丽也是不应溪灭的一抹辉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制度是实现近代化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有效的变革和创新,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文明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正是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秩序向全  相似文献   

17.
甘路有  杨艳  杨绍安 《沧桑》2008,(4):102-10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而不断地实现从低级向高级,从不文明向文明的方向发展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这三个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夏兴有 《攀登》2013,(5):1-6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显,并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必须将社会公正作为加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的首要价值标准,纳入到执政理念之中,融进制度完善过程,贯穿到百姓生活全域。  相似文献   

19.
当下后人类的科技前景挑战了我们过去对于历史的理解,但同时又激发我们以新的方式去认识历史。一方面,将后人类作为一个新的时代,表明时代转变的历史要求;另一方面,后人类假设一种新的、优于人类的主体将在这个新的时代诞生,由此消解了现代西方历史认知中的人类主体。本文试图以人类的故事为参照从而理解后人类,并考察在三个连续的阶段中作为历史中心主体的人类之命运:首先,探究古典历史哲学如何通过发明人类这一主体从而获得宏大历史叙事(亦即人类的故事)本身的完整性;第二,叙述近半个世纪的后殖民与性别研究是如何猛烈抨击这个中心主体的,而其批评针对的是人类故事的普世性;第三,分析后人类如何挑战人类的故事及后殖民与性别批评。后殖民与性别批评使史学变得碎片化,但保留了小范围内历史叙事的可能性。与此不同的是,后人类并不质疑人类故事的可行性,因其要求以优于人类的主体取代人类,所以必然会唤醒作为整体的"人类"。此外,作者认为后人类代表了对现代西方历史学现状和历史叙事可能性——小历史抑或大历史,碎片的抑或普世的——的根本挑战。  相似文献   

20.
油灯.又称灯盏,这个伴随人类生活几千年,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的生活必需品,终于在大工业时代告别了无电的历史之后,传统的农耕文明的标志物变得无语,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如今,人们只有在博物馆,古玩店才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当人们的记忆偶尔被打开之后,有人发出感叹:“我们曾经用过这样的灯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