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集聚-碎化态势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研究视角与方法,旨在分析并表达区域城镇经济、社会与空间的互动演化趋势.在借鉴美国大都市区碎化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的特征,发展了均匀度指数等数学方法.对江苏沿江地区21世纪以来都市区域的集聚-碎化态势进行定量计算和多视角分析,认为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都市带的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总体空间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而治理结构则更趋集中或曰集权,这一矛盾无疑将直接影响都市区域未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聚-碎化态势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研究视角与方法,旨在分析并表达区域城镇经济、社会与空间的互动演化趋势。在借鉴美国大都市区碎化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的特征,发展了均匀度指数等数学方法。对江苏沿江地区21世纪以来都市区域的集聚一碎化态势进行定量计算和多视角分析,认为作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都市带的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总体空间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均匀化趋势,而治理结构则更趋集中或日集权,这一矛盾无疑将直接影响都市区域未来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型期以来,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及公私部门关系的重构使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供给机制逐步多元化,其分布形态也由空间均衡趋向分异。本文以广州为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总体上呈核心-边缘空间格局,区域供给规模差异大且与人口分布不相协调,区际及不同类型设施的空间聚集水平差异显著;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表现出类似西方国家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反比例服务法则"。  相似文献   

4.
郭文  黄震方 《人文地理》2013,28(2):117-124
本文以皮埃尔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5.
唐仲霞  刘梦琳  向程  邵利 《人文地理》2018,33(6):125-131
旅游社区治理与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多元主体和谐共生是旅游社区治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共生理论,选择青海省两个典型社区为案例地,将当地政府、社区居民、游客和旅游相关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定量评估的角度分析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和模式,通过构建不同主体之间的理论模式,力求把旅游社区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研究从"消极或积极"的态度研究转向各主体"共赢关系"的格局研究视角。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旅游社区治理主体之间:①均存在正向共生关系;②相互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③共生关联的紧密程度有别;④不同旅游社区的政府、居民、企业和游客等共生主体相互之间均属于正向共生模式。其中,湟中县塔尔寺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CRGT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RGCT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6.
唐蜜  罗小龙  王绍博 《人文地理》2022,37(2):103-111
本文结合中央—地方政府管治特征,以临沪地区为实证案例,提出大都市区跨界地区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协调治理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现阶段发展目标和治理主体均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在区县级地方政府和省市级地方政府以提升地区竞争力为目标的企业型治理下,跨界地区逐渐兴起并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央政府运动型治理下,跨界地区进入以协调区域功能为主的发展阶段。随着跨界发展不断深入,跨界地区空间结构由散点式分布转为以开发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空间,最终转型为融入中心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研究总结了大都市区跨界地区各阶段发展的时空格局,提出跨界地区发展的治理逻辑及其动力机制,对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将城乡道路网系统解构为需求、供给两个子系统,构建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和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地市、县市层面揭示了1995-2012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的时空协同演化格局:地市层面上,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供给系统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生长趋势,需求系统呈武汉"一城独大"格局。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耦合度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空间差异较小,协调度由失调向良好协调发展,呈现出同步进阶的态势;县市层面上,供给系统县际差异趋小,呈现等级圈层式的空间发育格局,需求系统也发展较均衡,呈板块集聚特征。城乡道路网供需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核心-边缘"格局显著。  相似文献   

8.
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伟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2,26(1):113-118,106
依据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对广东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个别地级市外,广东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稳定,年际集中指数较小,时间分布均匀;(2)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地区差异,呈明显的集中型格局,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且有进一步向其集中的态势;(3)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市域差异,呈现从以广州、深圳为双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双核辐射式结构"到以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以及惠州为多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多核辐射式结构"过度趋势,空间集聚性指数下降,入境游客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均匀,市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人本主义理念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立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10,25(6):30-35
本文以城市各阶层日常生活行为的工作(上学)、家务、购物、闲暇活动完成的区位空间结构为议题,运用行为地理学的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以社区为基本研究尺度,探讨微观领域社会空间公正体系的结构与模式。得出城市社会空间体系发育阶段,影响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基本因子为城市资源、社区资源、社区类型-体系与场所体系,社区资源与城市资源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布局呈"点-轴"结合模式,城市资源的线性空间体系格局与社区资源与场所的点状空间镶嵌映射了市场经济规律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集聚-碎化"倾向,缺失空间公正。最后,尝试性提出了人本、公平理念下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巨型区域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算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过程,提取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的城市经济、物质空间和人口空间因子。研究发现:①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经历"单中心"向"双中心"的演变过程,并开始呈现多中心网络化趋势;②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经历缓速演变、加速演变和转型演变三个阶段,效率由低级向中、高级形态变化;③从全球化、区域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分权化等维度来解释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和效率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建议从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空间均衡和加强资源环境协调等角度引导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11.
吴翊朏  李郇 《人文地理》2014,29(4):52-5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制度变化对地方政府的政府职能和管治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由此对城市空间拓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近十年城市空间拓展与地方政府管治的关系,发现市级政府以行政区划调整为手段、以战略规划为纲领的管治方式主导了城市生产及流通空间的建设;同时,由于各级政府之间利益协调的原因,地方政府管治过程出现了尺度分异,表现为区级政府与房地产市场共同作用下外围地区空间拓展向北低效蔓延的管治失灵现象。通过对政府管治在城市空间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和成效的探讨,以期对引起人们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管治和城市空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再生产视角的西方城市空间更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代西方开启了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型过程,城市空间的更新变迁都打上了资本积累、资本增殖的烙印。文章将西方的城市更新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以空间再生产的视角揭示了城市更新的本质,指出1980年代以来鼓励公共-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空间再开发成为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文章归纳了西方城市更新的三种模式,并对其经济社会绩效进行了评估,深度解读了其动力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3.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承良 《人文地理》2006,21(6):108-114
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群体化现象的大量涌现,使得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联系及其复杂性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中心。基于经济联系发展与空间结构演替的共轭关系,通过相关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从城市化、交通化、工业化、信息化、服务产业化五方面归纳了建国来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发展历程:波动发展阶段(1949-1965年)、停滞不前阶段(1966-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1989年)、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从经济联系作用的交通扩展与功能集散角度分析了武汉都市圈地域结构形态演变特征,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在城市扩展方向上呈现孤立-向心-离心-圈状-轴向变化,在空间形态上则表现为块状-星状-组群-圈状-带状演替,并对其未来高级形态--中部都市带发展提出空间组织构想。  相似文献   

14.
转型时期的中国大都市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都市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历史、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中国大都市的发展呈现出特殊的时空特征,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对转型时期中国大都市的发展特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和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苹  席建超  刘盛和 《人文地理》2020,35(1):104-113
以重庆市黄水镇为案例,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2004年以来黄水镇旅游城镇化空间过程,并揭示其动力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黄水镇旅游城镇化空间过程经历了传统社区的旅游化功能提升、第二居所为主导的度假功能扩展以及各种休闲组团的综合功能配套三个阶段。②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住宅用地尤其是第二居所用地。旅游商服用地也加速增长,传统商服用地也有所扩展,在空间上传统商服用地主要沿老街分布,旅游商服用地沿新街集聚。③旅游城镇化实质上是游客、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反复博弈的结果。研究也发现,以黄水镇为代表的小城镇旅游城镇化是一种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基础,实现"自发自觉"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建立"共建共享"多主体共治体系,形成"外向型"旅游服务业主导的理想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都市区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城市时代,这种新的城市化发展状况要求我们关注大都市区的管治,而大都市区发展状况也与治理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在借助城市流模型对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存在的八大都市区集聚扩散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关注各个大都市区非政府部门的发育状况,尝试性地分析了这些大都市区管治所处的阶段,并对国外大都市区研究进行总结,认为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是提高我国大都市区管治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张听雨  吕迪  赵鹏军 《人文地理》2022,37(6):171-182
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还存在争议,本文梳理了都市圈的概念和内涵,采用手机信令出行数据识别了全国都市圈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都市圈仍处于发育阶段,当出行率阈值为 1% 时全国识别出 27个都市圈。都市圈的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圈数量多、分布密集,如东部沿海和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圈域出行距离影响了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和圈内联系程度,圈域出行规模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的出行率与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呈正相关,且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18.
杨山  陈升  张振杰 《人文地理》2009,24(6):44-49
城市空间不断向乡村空间的扩展本质是城乡能量在城乡过渡区相互作用的空间反映,城乡能量是指城乡要素作用在城乡过渡区的强度。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案例,采用适用于复杂系统的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作为定量分析工具构建能量测度模型,测度无锡市1984、1991、1997、2001和2005年5个时期城乡要素能量和综合能量,揭示出城市空间扩展主导方向并非沿着城乡过渡区中区位条件好、城市性较强地域方向延伸,而是指向城乡过渡区中乡村性明显的地域;城乡过渡区的小城镇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中心城区一起推动城市性要素流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广佛都市区空间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  宋茵  胡伟平 《人文地理》2014,29(2):101-107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佛都市区的空间扩展情况进行分析,从1982年的地形图、1995和2008年的遥感影像中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和路网数据,从扩展强度、方式和效率等方面对其扩展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度分析,发现:其建设用地具有扩展强度大、速度快的特点,但土地利用方式不甚合理,具有一定的低度不连续开发现象和较显著的道路沿线开发特征;扩展效率不高,新增用地的集约化程度、人口承载力度和经济产出水平均低于原有用地水平。这种高速、低效和无序的扩展特征表明其快速发展存在蔓延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