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际政治领域研究中,地缘政治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新的理论思想。地缘政治学是一门以地理分析为基础,主要研究国际政治力量与地球自然属性之间内在联系的学问。地缘政治学说提供了观察国际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而地缘政治思想则是这一学科的精华所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思想的渊源与流变对于比较清楚的理解地缘政治学的整体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我们将地缘政治理论与国际政治现实更好的相结合,更好的为当今国际局势服务。  相似文献   

2.
杨春时认为真正的主体间性不存在于现实生活而只存在于超越领域。对此,孙艳侠产生了误读。由于在主体性思维中,现实物的现实性被规定为客体性,被规定为通过主体而被理解的东西,故而很难把主体间性上升到超越的领域进行理解。存在,是主体的共在,不是"我思"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对"人的发展"和"主体性"给予重视和彰显,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间的关系也应重新审视,将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本文阐述了主体间性以及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含义,并论述了在高中政治课堂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意义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何静  苏聪 《神州》2013,(32):152-15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容否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并偏离受教育者生活的实际,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时代而生,它一方面承认受教育者的独立主体地位,一方面承认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构成的复合主体地位。主体间性思想的指导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巨大的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晔 《神州》2012,(35):163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们价值观的选择和塑造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应然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能适应职业化社会的新发展,越来越凸显出无为无力感。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表征了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状态,具有合理而自觉的维度和规范。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对人的生存活动的现象实情的深切关注本真道说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有效和可能,开辟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的运思路向。  相似文献   

6.
地缘环境是指基于地理因素之上的主要由各种对外关系构成的战略环境。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面临着全世界的关注,各国密切关注中国周边环境,并借助媒体大做文章,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因此,关注外媒稿件,尤其是对关于中国和中国邻国的新闻,分析其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及影响,在当今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主体间性这一观念的理解与再诠释,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对中国世界史学主体性的理解,并为中国学者以主体的角色积极参与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赋予了中国学者在世界史研究中的更大责任和义务。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构建中国世界历史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渴求个性解放和个人独立的五四青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不久,对"个人主义"的正面阐扬逐步退潮,与奉献"国家""社会"相比,单纯追求个人独立几乎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反复遭到批判。其原因有二,一是"个人主义"与中国崇尚群体道德伦理的传统相抵触,二是一战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其启蒙价值遭到严重质疑。抗战全面展开后,救亡图存的时局亦有利于"社会有机体论"和"团体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个人主义"遂彻底走向没落,最终让位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化色彩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杨金华  章锦河  储光 《人文地理》2021,36(3):167-174
新冠疫情背景下,如何改善居民周边出游质量及生活品质,增强旅游幸福感是亟待回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对衡阳居民本地出游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旅游品质感知的现状,结果表明:衡阳旅游品质感知处于中等水平;旅游品质感知存在人口统计差异,其中已婚居民、居住时间长的居民对本地旅游品质评价更高;旅游时间、旅游功能、旅游满意度三个方面对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美国边界安全置于地缘政治视角之下进行研究,通过对美国边界的空间形态与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美国边界安全在当前空间状态下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全球反恐背景下,以"9·11"事件作为转折点,对比恐怖主义袭击前后20年美国政府在边界安全政策问题上的认知和态度变化,在对美国边界安全政策进行梳理后,阐述在新的边界安全环境下,美国所采取的保障陆海空边界安全的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国经验对中国边界安全的五点启示,以期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元 《人文地理》1999,14(3):61-64
地缘政治在美国影响深远,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中,成为政治家、战略家们观察国际事务、思考战略问题的一种习惯性观念。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始终隐含和贯穿着深厚的地缘政治思想,它的战略是以稳定的地理考虑为基础的。本文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据,阐明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12.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1,16(6):69-72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地缘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机遇和前景无限,但同时遭遇着严峻的地缘风险。重大项目地缘风险是由地缘因素引起的导致重大项目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具有客观性、主观性、主体间性、不确定性、后果严重性、纯风险性特点。论文基于全球、区域、国家、项目四个尺度,从“地缘”视角深入探讨了重大项目地缘风险影响机理,在多尺度、多主体、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框架下构建了重大项目地缘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大项目地缘风险为例进行研究,并对缅甸密松水电项目进行地缘风险微观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兼具改善地缘环境和拉动对外投资的目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采取地缘战略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数据,通过整合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双重差分的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向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投资比“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增长更快,说明地缘战略对中国海外投资有重要影响;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中国与东道国经贸联系和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但是地理邻近性、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东道国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结合和制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政策等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秀英 《人文地理》2001,16(6):73-76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不同的国际秩序中,安全环境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含义。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在当代我国安全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这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沟域经济背景下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山区发展战略的影响,提出了"廊道+沟域+节点"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以门头沟区为例,其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可归纳为"走廊带沟域促节点",这符合提出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交通线是沟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廊道,在空间上打破了传统行政上的界限;沟域是沟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山区发展的最佳区域;村庄是山区发展的主要节点,通过集聚式发展,符合山区发展空间优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宋乃平 《人文地理》2000,15(5):47-50,42
扶贫移民是宁夏实施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经验是:采取了"吊庄"移民的方式并辅之以相应政策,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社区组织方式,多元化的开发模式。但也存在着规划方面的一些失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不确定、文化类型单一层次低等问题,限制扶贫移民的成效。为此,要通过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创建节水社会、调整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市场农业、走多元化开发的道路、创建文明有序的移民社区等措施促使扶贫移民吊庄走出停滞,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姚晓瑞 《人文地理》2007,22(1):125-128
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深受中国地缘环境的影响,并具有与地缘环境相应的地缘模式。这一特征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本文从中国古代战场(点)的地理分布、战争路线和战略方向的空间取向以及战略区域(面)的区位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模式的构成。力图揭示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呈现中国古代王朝战争所特有的地缘战争景观。  相似文献   

19.
用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解释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根据城镇土地扩张的机理不同,把城镇土地分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并分别考察了其非均衡扩张路径,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方面提出了非均衡扩张的治理策略。结果认为:招商引资过程中竞相以低地价供地导致了工业用地非均衡扩张;对土地财政的过分追逐导致了居住用地非均衡扩张;地方政府为攫取政治晋升资本,大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基础设施用地非均衡扩张;为系统控制城镇土地非均衡扩张,应在"制度环境-政绩目标-政策工具"三个层次上制定相关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有邦 《人文地理》1996,11(Z2):12-15
本文在分析山东农业发展的优劣势、现状、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