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作者根据《三国志》及有关考古资料,论证朝鲜《三国史记》中多误载了二世国王的世系,其中之一就是《三国史记》中记载的高句丽第十世王——山上王延优。 纪传体史籍的历史事件,是以君主世系这一线索贯连起来的。高句丽君主世系的记载正确与否,关系到历史事件的时间正确与否,正确阐明《三国史记》中关于高句丽君主世系错误之所在,对由此而引起的有关高句丽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紊乱,将可起到澄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形成以来,君主对民众的统治主要依靠各级官吏。官吏负责传达执行君主的命令,直接管理广大民众。官吏是否尊主奉法、尽职尽责,直接关系到王朝的治乱兴衰。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尤其强调吏治,他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吏者,民之纲本也...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战国时期有相当影响的思想家。《孟子》是一部孟子的言论集。它虽然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却“往往捃摭《春秋》之文”据以论证他的思想,从而反映出孟子的历史观点。“先王”史观是孟子历史观点的历史根据。孟子对先王特别是尧舜备极赞颂。他认为历史上的治乱兴衰,是由于君主能否施行“先王之道”,从历史上的表面现象看,又有治乱交替的情况;这样,他在历史发展变化问题上,提出了历史往复循环的观点。他从“先王之道”导引出来的理想的“仁政”思想中,在决定历史发展的力量问题上,夸大了“先王”和“贤明”君主的作用,但也有强调人民力量的一面;他把用人事解释不了的问题,都归之于“天命”,因此又有“天人相应”观。本文拟从“先王”史观,历史循环论,“天人相应”观三个方面,试对孟子的历史观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6):71-8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和西方古代君主制社会中,都有"君主是民之父母的思想"发生、流传。但西欧的这种思想没有中国的强烈,因为西欧国家还有教会,教皇、神甫、牧师等独占了民之父母的称谓和地位,使得国王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机会减少。中国君主力量强大,特别是宋代之后,明清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专制君主制,皇帝、官僚被称为民之父母的情况大为增加。但是从制度上说,中国古代是天命王权,是受天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如果统治不好,就要被天抛弃。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对皇帝的权力起到制衡作用,政治上公、私是有区别的。所以,中国古代家国并非一体。君为民之父母一说,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14,(11):34-35
现在人们请客时,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那么,“以茶代酒”从何而来?又有什么典故?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相似文献   

7.
周虹 《福建史志》2020,(2):26-30,36,71,72
中国传统法治文化是中华几千年国家治理的智慧结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存在自诞生之初就无法克服的不足之处,如强调人治、维护宗法、重刑轻民等。但是,传统法治文化有很多值得我们吸收改进的有益之处,尤其在教民、治吏与息诉这三点上,对当前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包括福建本地的一些法治实例,阐述传统法治文化的特点和不足,以"从严治吏"为重点,对如何更好的建设地方法治政府提出几点个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国史记》在编撰方法上借鉴了中国古代史籍的编撰体例和原则,体现曲编年体和纪传体的某些特点,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编写特点;在历史观上,《三国史记》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史籍中所具有的正统史观、天命史观以及尊儒崇礼、重民观念等史学思想,还体现了它以中原王朝为正统的史观。  相似文献   

9.
法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这个学派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功利与实用,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崇尚实力,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贵族阶层,驱民以农战,以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来实现富国强兵。法家在中国历史上既有好名声,也有坏名声,且坏名声远远多于好名声。法家人物残忍与刻薄之性格,形成了残忍与刻薄之思想,此种思想之实践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纵观帝制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明确赞赏法家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始终存在。法家人物公正诚信的法治精神、法家学说的务实品格以及法家学派的历史功绩,成为后世法家历史好名声的主要内容。法家以君权或国家权力为核心、以稳定的社会秩序为前提来谋划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成功塑造了一个“强国家”传统。法家有关人类政治的深刻思考,使得帝制中国每一时代的统治者都不得不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商周"气物"观念与神灵信仰紧密联系。甲骨文"勿"字是"物"字的初文,即后世所谓的"气物"。甲骨卜辞表明,殷人对"气物"进行祈祷和卜问以求得神灵的福佑,神意左右着人的观念。周人讲"天命有德",以"敬德保民"作为施政的指导思想,强调勤勉于人事,统治者修筑灵台以望云气是为占验吉凶以修行政务。以制度人事来代替神意验证卜辞,这是殷周之际"气物"观念的一个重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在以日喻君的社会观念之下,绕日之"气物"被视为天命祥凶的征兆,登台望气成为一项"臣主共忱"的重要礼仪制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