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范的出土在我国并不鲜见 ,青铜时代的许多遗址、墓葬中常有诸如刀、凿、锛、鱼、钩、斧、镞、钺、剑等的石范出土 ,质地有所谓砂岩、滑石、片麻岩、千枚岩等。承接传统青铜铸造技术而来的钱币铸造业中 ,石范的出土更多 ,尤其在汉初至汉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 1 1 3年 ) ,主要使用于半两钱时期。然而 ,对于石范能否用于直接浇注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 ,石质范由于透气性差、退让性差 ,又含有结晶水 ,不能用于直接浇注。为了验证这一问题 ,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鄂州市中心支行、鄂州市博…  相似文献   

2.
汉代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是我国早期铸钱的基本形式,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将平板范分为石范、陶范和金属范.由于与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出土数量少,该方法不是汉代铸钱工艺中的主要方法,故目前还未对其开展系统的研究.本工作对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相关遗物进行了归类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在西汉早期一直在使用着,到东汉时期,仍然被用于铸钱.通过模拟实验对汉代的平板陶范竖式浇铸法铸钱工艺进行了研究,其工艺过程为:铸造金属制范模,在模上翻制陶范,陶范经阴干焙烧后铸造钱币.金属制范模的制作,提高了陶范制作的效率,同时也保证了钱币在型腔尺寸和文字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铸钱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范铸法"和后期的"翻砂法"两种工艺。范铸工艺是干型硬范铸造,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铸范按材质可分为陶范、石范、铜范和铁范等,其中模印陶范叠铸工艺是范铸法铸钱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翻砂工艺是湿型或软型铸造,是中国铸钱业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的新发明~[1]。学界已经普遍认同,中国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采用了成熟的翻砂法来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4.
钱范:我国古代的金属铸币采用“范铸法”铸造,铸钱用的范、模,钱币学上统称为钱范。目前,我国遗存最早的钱范是春秋战国时期布化、刀化的范。大概到隋唐时期,开始采用失蜡法,翻砂法等先进技术铸造钱币,因此,隋唐以后,不再见有钱范遗存,取而代之的是样钱、祖钱、母钱及其它模具。钱范,从效用上分,有祖范、母范、子范;从材质上分,有泥范、石范、铜范,铁范;从形制上分,有铲形、盘形、片形、以及长方形、方形、多边形、椭圆形、圆形等。  相似文献   

5.
萧梁钱币铸造工艺与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梁钱币铸造遗存在 2 0世纪有多次发现 ,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次。即民国 2 4年 ( 193 5 )冬 ,在南京通济门草场圩因修筑铁路取土 ,出土了大量萧梁钱范。 1997年、19 98年又分别在南京东八府塘西井巷和镇江医政路金田工地发现两处萧梁钱币铸造遗存 ,并出土了大批萧梁钱范、相关铸造遗物和一些钱币等 ①②③ 。南京、镇江两地发现的数处萧梁铸钱遗存 ,为研究萧梁时期钱币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大约到了六朝初期 ,我国的传统钱币铸造工艺再次发生巨大变革。即从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单面型腔叠铸工艺过渡到了双面型腔叠铸工艺。这…  相似文献   

6.
叠铸式陶质钱范是在卧式散铸钱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资料表明 ,叠铸式陶质钱范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 ,在汉半两盘形铜母范上可捕捉到早期叠铸陶范的信息。但叠铸范在西汉早期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新莽钱币铸造中叠铸范逐步得以普及 ,东汉五铢铸造中叠铸范已成为主流。 1 986年 1 2月在陕西耀县有汉五铢叠铸陶范出土① 。东汉以后 ,我国东南部自孙氏吴政权起 ,东晋、宋、齐、梁、陈相继更迭 ,国都均置建康 (今南京 ) ,由出土与发现的六朝钱范以及铸钱遗物显示 ,六朝凡官方铸钱大多采取叠铸工艺。六朝时期虽然政权数易 ,但是在对铸钱和制范…  相似文献   

7.
正自清代中后期金石学研究风气日盛,各类文物仿古作伪就从未停止过,齐刀币范也未摆脱被作伪的命运。其中有的已在大型钱币拍卖会上高价拍出,有的被博物馆收藏甚至著录于钱币研究的工具书中,在早期的钱范伪品中,以石范和铜范为多,陶范较少,但随着近些年来泉学的兴盛,陶范伪品也随之多了起来,直至当代,各种伪品齐刀范更是层出不穷,如果不将这些伪品刀币范一一剔除,将会误导齐刀币学术研究方向,会让研究者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本文将从清代至目前所发现各类有代表性的齐刀币范伪品入手剖析,并结合齐刀币与齐刀范的制作及铸造工艺进行辨伪研究,力求为将来在齐刀币的研究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经历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伴随着政权的更替,其间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铸行了刀、布、圜钱等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币值不同的青铜货币。而钱币铸造也是石范、铜范、叠铸等多种工艺并行^①,甚至翻砂工.艺也似乎初显端倪。迄今为止,已有较多学者对两汉青铜钱币的合金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979年日本奈良邮电局工地出土铸钱坩埚、和同开(王尔)钱范及钱币多种,可知该地为和同钱铸造遗址。一方面和同钱形制与重量上仿唐开元钱,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和同钱采用了范铸法。和同开(王尔)为日本于708年(唐中宗景龙间)铸的最古老的钱币,在我国也曾有出土,因伪造日多,760年改铸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从繁昌出土铜范看楚“”字贝的铸造工艺》的一封来信编辑同志:你们好。1994年第三期《中国钱币》载汪本初先生大作《从繁昌出土铜范看楚“”字贝的铸造工艺》(以下简称《汪文》),笔者拜读之后,似觉此文有抄袭之嫌。这篇文章同1987年《安徽金融研究》...  相似文献   

11.
What is time? This essay offers an attempt to think again about this oldest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by engaging David Hoy's recent book, The Time of Our Lives: A Critical History of Temporality, which proposes a “history of time‐consciousness” in twentieth‐century European philosophy. Hoy's book traces the turn‐of‐the‐century debate between Husserl and Bergson about the different senses of time across the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hermeneutics, deconstruction, poststructuralism, and feminist theory. For him, what is at stake in such a project i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cientific‐objective “time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human temporality, “the time of our lives.” Hoy's approach is to organize his book around the three tenses of time—past/present/future—and to view objective‐scientific time as derived from the more primordial forms of temporalizing lived experience that occur in our interpretation of time. In my reading of Hoy's work, I attempt to explore how “time” (lived, experiential, phenomenological) can be read not in terms of “consciousness” (Hoy's thematic), but in terms of the self's relationship with an Other. That is, my aim is less to establish a continental tradition about time‐consciousness, understoo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genealogy, phenomenology, or critical theory, than it is to situate the problem of time in terms of an ethics of the Other. In simple terms, I read Hoy's project as too bound up with an eg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consciousness. By reflecting on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Other rather than as a mode of the self's own “time‐consciousness,” I attempt to think through the ethical consequ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emporality and its connection to justice.  相似文献   

12.
<正>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准确说更是生命线,一条郁郁葱葱的绿色生命线,置于茫茫的沙漠之中。埃及90%的人口,生活在这全国1/30国土的尼罗河畔。这条河见证了埃及古老文明的形成和兴旺,主导了两岸生灵的繁荣与衰落。跟随这条河,人们在历史的时空穿梭,跨过河上河下,遍看古代现代,游走神庙田舍,拥抱沙漠绿洲。我们在阿斯旺下火车,行李直接就送到斯蒂芬妮游轮了,我们要在尼罗河上航行三日,这是期盼许久的心念。有多久呢?算起来有40年了。自从1978年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相似文献   

13.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SCENIC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铮 《人文地理》1995,10(2):1-5
1人地关系的再认识"人地关系"是古老的哲学命题。在中国古代,至少有三种人地关系的认识观。"人定胜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5.
正Though the Tibet boxing team might be rarely heard of,Sonam Norbu,a national master sportsman from the first Tibet boxing team with a weight of 52 kilograms,has won a gold medal for the 2011 National Youth Fight,a bronze medal for the 2012 National Championship,and another bronze medal for the 2013 National Championship.The Tibet boxing team is still young today.Asked why he chose to be a boxer,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次一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二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三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四结语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是考古学研究上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其地处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河流域北部、滦河下游为其南区域,滦河上游、大小凌河、辽河上游地区为其北区域。我国400毫米降水分界线即位于此,也是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9.
影响方言的地理因素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元  徐永山 《人文地理》1996,11(Z2):63-64
方言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环境中的山川、社会经济生话的方式、历史行政区划的变更和移民的路线等,对方言的语文、语汇及其地理分布都有十分明显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DALAIANDTHEWEST¥//AuthoritativedocumentsrevealthattheDalaifledChineseterritoryin1959withtheassistanceoftheCIA.TheCIAhast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