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人文地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辉  朱竑 《人文地理》2012,26(1):11-15,28
记忆是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记忆是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的,空间是承载记忆的容器。二战以来,西方社会文化史家从时间的角度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21世纪以来,关于记忆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关注的领域。本文是对国外(主要是欧美)人文地理学者关于记忆研究的文献回顾,文章首先对记忆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然后从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的角度探讨了国外记忆地理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外人文地理学者关于记忆的研究内容以及对国内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总体来看,地理学的记忆研究还未形成固定的范式,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文化经济地理学进展与“项目网络地理学”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经济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文回顾和评论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从目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文化经济研究方面的知识积累来看,拥有独特"空间"视角的地理学,尚有很多议题未予涉足,特别是在中国,地理学家对文化经济的知识建构和政策影响,相对较小。西方地理学界最近出现"文化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说法,反映了地理学界对于文化经济的积极参与。为推进和深化"文化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地理学家应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项目"和"项目网络"的独特生产方式,在充分发挥地理学"空间转向"影响力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望建立新的分支学科"项目网络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杨蓉  朱竑  李凡 《人文地理》2015,30(6):45-52
死亡景观是当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990年代以来,在全球对人口老龄化及终极关怀关注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以死亡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本文在对西方地理学者关于死亡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死亡景观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当前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三大主题:神圣性构建与世俗化响应、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冲突与协商以及情感空间的建构。研究发现国外学者倾向于将死亡景观放置在广阔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网络中进行分析,并与现代性、文化身份、情感体验与日常生活实践等视角相结合,促进了文化地理视角下死亡景观研究的蓬勃发展。期冀本研究回顾对国内的死亡景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清晰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如何演化是一项非常紧迫和艰巨的任务。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主要通过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解释全球化经济。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外购和及时生产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使得全球经济体系变得愈加复杂。西方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如资源基础理论、嵌入理论、行为者网络理论等),应用于全球化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些新的全球经济的分析框架,例如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体现了经济地理学新的发展方向-"关系"经济地理学。这些链/网络的分析框架在多学科领域引起强大的反响,使得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区地理学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基于对国际文献和中国实际的分析和思考,总结了农区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新近研究动向。认为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经济学对农区研究的关注,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农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思维变化。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也带来了农区地理学的相应转向。西方发达国家农区地理学的新近研究方向包括:后生产型农区发展、全球化与农区业发展、农区结构变化、农区基础设施、农区管制等。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文章对中国农区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理视角下记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忆是当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记忆与时间和空间密不可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潮"和"记忆转向"的兴起,记忆研究日益成为中西方旅游地理研究者的关注领域。本文通过对人文地理学中旅游相关研究中的记忆议题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从记忆、物质景观与地方意义的感知,记忆、仪式与身份认同,以及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与地方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充满文化、社会、政治乃至经济内涵的记忆地理问题发展脉络及独特意义,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开拓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界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把政治学和地理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是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地理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不断深化着地理学家对边界的认识。西方政治地理学多从主权和国家的视角研究边界问题。尽管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界问题已经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科也纷纷加入研究之列,然而边界学至今仍未形成,也未形成公认的边界概念和理论框架,把空间范畴和学科方法联系起来。文章梳理西方政治地理学界对边界问题的探索,理清西方政治地理学对边界问题的研究脉络,提出我国当前需要重视的边界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8.
徐海英 《人文地理》2010,25(5):16-21
在全球化主题的研究上当代人文地理学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人文地理学具有跨学科和追求时尚的学科特点,受多种理论和方法论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庞杂的全球化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地理学家而言,把握地理学的全球化观点,正确理解相关的名词和全球化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三大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是当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理论方法演化及其全球化的研究主题;二是全球化概念及空间辩论的演化;三是通过全球化历史演化框架,了解全球化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空间结构的地理学观点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治理术作为福柯后期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已被广泛用于西方地理学的研究。本文在福柯的著作和西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治理术的概念,归纳了西方地理学对治理术的主要应用。福柯的治理术主要包含治理技术和治理理性两个向度;治理术的分析框架以生命政治、计算和治理目的为支柱;与这一分析框架相对应,西方地理学对治理术的应用集中在以下三个话题:族群与生命政治,领土与计算,认知/空间合理性和城市管治。治理术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在解释中国的单位制度和户口制度、阶级斗争和空间非均衡发展、分税制和城市规划及加强中国地理学的理论化和学术贡献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俊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4,29(3):22-27
以往滨海旅游研究综述大多限于对所涉研究领域的横向分类,缺乏基于特定学科演进视角下的纵向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西方滨海旅游研究的脉络。与空间思想流变过程对应的是,西方滨海旅游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滨海旅游地空间模型与演化"到"滨海旅游空间文化解读与社会建构"再到"滨海旅游空间政治与权力景观"的过程,亦即从关注滨海旅游空间的物质性转变到社会性和政治性。借助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可以厘清滨海旅游研究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并能从空间的生产视角重新思考中国滨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为国内滨海旅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尚书·禹贡》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李希霍芬对《禹贡》可信度的重建,利用地理学方法对"导山"、"导水"篇的研究,还对西方学界有关李希霍芬对《禹贡》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李希霍芬是最早从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实地考察为主,文献解读为辅研究《禹贡》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为西方《禹贡》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金利霞  李郇 《人文地理》2013,28(3):7-14
劳动力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作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区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对指导劳动力市场调节、促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外劳动力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起源,认为其理论演变经历了由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区位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到近年来"文化、制度转向"的劳动力市场地理发展历程。介绍了近年来地方化劳动力市场地理理论和实证研究领域,及其对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对当前的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和未来方向。与西方学术界相比,我国相关理论研究较为欠缺,尤其是文化、制度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金波  蔡运龙 《人文地理》2002,17(3):34-39
国内旅游地理学研究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60年,全面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国内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回顾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开始朝着成熟阶段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是随着现代旅游现象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者脱离地理系的事实,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学科内的发展,这种趋势一定要引起国内学界人士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地理学"(Development geog?aphy)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去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它特别注重研究社会发展史、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问题,它既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也是属于社会科学中新兴的"发展研究"或"发展学"的一部份."发展地理学"在国外是一门渐受重视的地理学分支,已产生了几派不同的理论,总结了不少经验,特别是有关于"空间发展"以及对外贸易方面.我国现在正在进行"四化"建设,正处于"发展"中,这门地理学中有不少理论和研究都是很值得我国在制定政策、评估项目等加以参考,这一切都和"发展地理学"息息相关,要找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经济、空间发展模式,必须对国外"发展学"的理论有所认识,别人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有所了解."发展地理学"作为"发展学"的一门,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认识.作为地理工作者,我们也要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出谋献计.由于国内介绍这方面理论的文章仍是很少,就是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地理学卷的《人文地理学》也没有对"发展地理学"加以介绍,我们摘译了这篇较全面的文章,希望使国内的地理工作者对这方面有更深、更确切的了解.原文两位作者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地理系的高级研究员.这本书涉及面较广,包揽了传统的发展理论和新近发展的理论;评论也较有深度,提出来可以思考的东西很多;另外,文章把各种理论的发展和当时的历史情况联系起来,使人对一种理论的兴起、衰落的背景有更深的认识.当然,原文的观点并不代表译者的意见.由于原文颇长,我们翻译时稍微作了一些撮写,并写了一些按语,解释容易混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研究相对聚焦于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需要大量非熟练工人的劳动密集型跨国企业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建立在产业联系、技术外溢、社会网络等核心概念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分析框架很显然不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劳工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背景下,基于全球生产网络、关系嵌入、空间修复等核心概念,研究分别从劳工能动性的空间尺度、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劳工要素、劳工管控对跨国公司的地方嵌入、区域劳工景观的空间修复等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如何识别劳工供需因素对跨国公司地方嵌入的影响机制,如何剖析特殊劳工管控体制下劳工空间实践与能动性的关系,如何刻画跨国公司地方嵌入对区域劳工经济地理景观的影响,如何总结跨国公司地方嵌入与区域发展的战略耦合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是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当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交叉时, “地方”则为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提供了分析的基础.本文结合英美地理学刊物中若干涉及“地方”研究的文章,挖掘了地方的概念和内涵,以期对人文地理学诸分支提供学术支撑.本文的结论是:地方研究可支撑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和制度转向的研究;支撑区域地理学地方营销和旅游地理学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研究;支撑城市地理学公众参与式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支撑政治地理学的选区策略制定.因此, “地方”作为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其存在意义是为其他学科提供学术营养,同时,文化地理学对地方的研究也可以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社会应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政治地理学中的领域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领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但是目前国内对领域的内涵缺乏深入的解读和整理。本文在梳理西方对领域概念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归纳了理解领域概念的三个主要视角,并基于西方相关理论讨论,提出了领域概念的四个基本属性,即多尺度性、多维性、关系性和生成性。继而,通过对西方领域理论的研究,提出未来中国政治地理学的领域研究应该加强的几个方向。本文对于深化政治地理学领域概念的理解,避免传统认识中的偏见和局限,以及更好地制定领域策略、展开领域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讨论是建立在"反思"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经济评价的基础上的。为深化相关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于2001年、2002年,2004年5月和12月,先后承办了四届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的研讨会。历届研讨会对西方关于中国传统经济的最新研究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劳动生产率等西方学术概念等焦  相似文献   

19.
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空间的社会转向,权力-空间研究已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空间政治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梳理中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力图建立以领域为基础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的空间政治问题解读。领域是权力赋值于空间的产物,是解读现实世界权力-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也是当代政治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地理学对领域概念的运用从生态视角到社会视角、从国家尺度到多维尺度,体现了领域研究的日渐深入与系统化。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域化、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期冀其成为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技术学习与创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长虹  魏也华 《人文地理》2007,22(5):《人文地理》-1-9,18
技术学习与创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它与"异端经济学"之间的互动,既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繁荣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也为"异端经济学"对技术学习与创新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地理视角。本文试图全面梳理经济地理学技术学习与创新研究兴起与深化的过程,从地理接近与面对面交流,关系接近与实践社区,制度接近、嵌入、路径依赖与创新场三个既相互争论又高度互补的方面,来系统阐述技术学习与创新的经济地理机制,并针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建构高层次综合的技术学习创新与区域发展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