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只有有问题的父母,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孩子自小就好似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玉不琢,不成器。”一般说来,每个孩子除了在性格、脾气、身体状况上有些差距外,其智商、灵性方面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大的差距。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为子女的当然监护人和教育者。奇怪的是,同样身为父母,同样教育子女,有的父母能将子女培育成德才兼备的“龙凤”,有的父母只能把子女培养成一个德才平平的普  相似文献   

2.
孔屏 《南京史志》2010,(3):10-12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到了不少父母的咨询,很多父母反映,他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对老师蛮横无理,对父母百般刁难,对学习厌倦同避,喜欢和一些辍学的孩子在街上游荡或者沉迷于网吧。纵使父母千呼万唤,孩子的心依然麻木,情依旧冰冷。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常常以泪洗面。有的父母甚至说自己连死的心都有了。  相似文献   

3.
做父母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谁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材,别人的成功之路也是自己最好的借鉴。有的是“将门出虎子”,有的是子承父业并更上一层楼;有的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无论有怎样不同的背景和历程,父母自觉地成为幼小的孩子的引路人并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巨大的心血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4.
许多做父母的觉得孩子与自己不能交心,不知道孩子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的甚至感到孩子好像陌生了,以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从着手,家庭教育成了父母的一种负担和难事。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孩子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家长要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来正确处理。但共性还是有的,下面几个方面就是每个父母都要注意的。一是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孩子为父母的知识渊博而自豪,并佩服你、崇拜你,这样,一方面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家长的威信,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小的时候很爱听故事,我就经常讲给他听,有一次他问我,你怎么知道这么多的故事?我告诉他这都是从书上读来的,你只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能自己看好多好多有趣的书。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一  相似文献   

5.
经常会见到这样场景,父母带着孩子外出去做客,闲聊之余,父母便让自己的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一番。有的孩子会说一段流利的英语,有的孩子会弹上一首莫扎特的曲子,还有的孩子写得一手好字,可是有的孩子则没什么特长,  相似文献   

6.
如果询问当今父母:您最关心孩子什么?90%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孩子的学习”。严峻的现实使不少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学习上往往采用简单生硬的打、骂、罚的办法,死跟紧盯,恩威兼施,层层加压,孩子不堪重负,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甚至酿成令人心痛而永远悔恨的悲剧。前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同学,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家长对学习成绩要求过高而使其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有的还造  相似文献   

7.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的家长会嗤之以鼻:“自己的孩子谁不了解?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一开口我就可以把孩子从头说到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调查表明,68.3%的父母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下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结论。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偏爱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不能客观(往往是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二是父母与子女相处惯了,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见多不怪”,或者是望子成才心切,把孩子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完整的爱呢?年轻的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完整的吗?冷漠、隔离、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忽略孩子的进步、损伤孩子自尊、迁怒于孩子、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都是爱的瑕疵。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冷漠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把孩子扔给保姆或爷爷奶奶。在这样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而一个贫庭出身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却不会造成心上的不健康。隔离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外出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在…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父母在对孩子的批评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立型:产生对立的因素大致有两点:一是孩子自身的素质较差,父母批评得对也不接受,从而激起父母的反感,形成对立情绪;二是父母态度生硬,要求苛刻,使孩子难以接受,形成对立情绪。 2、逼供型:在批评教育中,有些父母图省事、既不调查,也不了解,靠威吓来解决问题。 3、辱骂型:有的父母在感情冲动时,一时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上小学五六年级或者进入初中后,自认为长大了,往往父母的话很难听进去,有的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那么,我们父母应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呢? 一、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并非有意与我们父母作对,有意气我们父母,而是他们在体现不成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且看下面的故事:儿子上学了,爸爸妈妈说:"学习最重要,要争取考北大清华!"于是孩子的一切父母都包下来,作业与补习班成为儿子最重要的日程。每次大考小考,爸爸妈妈都为孩子准备了奖励或者惩罚。父母想:没办法,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呀。  相似文献   

12.
亲朋好友相聚,常常会谈论各自的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有的家长把孩子说成“一朵花”,也有的家长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些议论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教育孩子不利。家长在向客人谈到自己的孩子时,既不能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味抬高孩子,也不能对孩子的长处不肯定,只顾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的赞叹——看,人家做父母的管教真严!因为这样做,只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反之,  相似文献   

13.
因为儿子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他从前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其中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有的甚至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大人接送可以让他们争取多一点的休息时间。”还有的说:“我们这辈子庸庸碌碌,现在牺牲一点我们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些条件吧。”这些做父母的想法令人感动。平心而论,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勇于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实属罕见。但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为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假如我们认真地追究下去  相似文献   

14.
对孩子们来讲,良好的家庭教育都是幸福的,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却各有各的不幸。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和处事方  相似文献   

15.
《南京史志》2010,(4):25-26
别在孩予的心里种下“冷漠” 农村留守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原因是他们被留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有的从小就和祖辈生活在一起,一年都不一定看得见父母;有的寄居在亲戚家,更缺少需要的爱和关心;也有的属于半留守,但不是母爱缺失就是父爱缺失。总之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缺少生命季节中该有的爱。  相似文献   

16.
天底下什么事最难?也许大家都会说,做人最难——做人难,难做人,最后大家都做了难人。如果再细问,做什么人最雉?那大多数家长肯定说:做父母最最难!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们就踏上了艰辛的为人父母漫长的人生之路。俗话说:孩子总是自己的好。但孩子不是生了只给自己欣赏赞美的,他不仅要承载父母的期望,还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要顺应自己的天性。孩子是父母的宝贝,更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西方一位教育家说: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政治家手里,不如说国家  相似文献   

17.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们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发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了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16岁是花季。花季中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们对世界有了最初的体验和认识,对于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所反感。父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孩子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多说两句行吗?可是,你知道你说过的话有让孩子“烦”过的吗?个人小金库——父母偏要清点盘算,烦!孩子们打小知道经济是大问题,钞票是样好东西,每回拿了压岁钱都乐呵呵的。但是,父…  相似文献   

18.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可谓是普天下的父母——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共同写照。应该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与付出并没有因人而异,无论是哪位父母,他们都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了诸多的差异呢?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所有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是绝对的一样的、没有遗传上的差异。但正如《三字经》中所说的那样:性相近,习相远。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比如环境、  相似文献   

19.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功,家长都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父母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花尽了心思,到头来孩子却问题百出,让父母伤透了脑筋;有些父母看上去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付出,然而孩子却很优秀。教育是深奥的,深奥到让家长摸不透;教育是简单的,简单到父母“不用怎么管”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两则新闻案例:  相似文献   

20.
爱心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育儿的基本要求。但凡说起孩子的爱心,父母们几乎都不屑地说:我们不指望孩子怎样来爱我们,只求日后他能有一个好前途。爱心是什么,是一种对父母、长辈以及身边的人事发自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