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方六 《湖南文史》2012,(11):54-54
“毒食品”的概念,并非今日才流行,两三千年前便已存在。在古老的《周易》一书中,便提到有毒肉制品,其中第21卦“噬嗑”中63条称,“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意思是吃腊肉中毒,小有不适无大灾。由此可知,因问题食品而造成的食物中毒现象,在周代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2.
剑阁盛产腊肉,被誉为“腊肉之乡”。剑阁腊肉始于秦。秦嬴政改制以12月为1年,并理名12月为腊月,下旨百姓大庆。腊月间百姓杀猪宰羊,并腌制贮存供下年食用。剑阁腊肉始于此。《剑阁县志》也有记载说:“剑人每岁冬,宰杀肥猪,腌制腊肉,或宴请宾客或赠送亲友,大...  相似文献   

3.
《周易·噬嗑》卦中的“噬”字最初作“肆”字,因与“逮”音近形似一度讹为“逮”,周子家竖燕地传授《周易》时则以方言“噬”代替了通语“逮”.《噬嗑》卦与早期贸易有关,“肆”义为摆设、陈列,“肤”为切肉, “噬(肆)肤”言在市场上陈设切肉以出售.《礼记·王制》有“衣服饮食,不粥(鬻)于市”的规定,禁止“饮食”在市场上出售. “噬肤,灭鼻”讲的是商人因违背“衣服饮食,不粥(鬻)于市”的禁令而受到了割鼻的处罚.《周易》“噬肤,灭鼻”现象是周公严禁聚饮纵酒思想的现实表达,折射出周公禁酒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食品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牛奶行业,屡屡爆出质量丑闻。而在民国时期,奸商昧着良心制造“毒牛奶”赚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2,(3):34-35
在武侠小说中常常能看到“鹤顶红”这种毒药,据说其毒能见血封喉,无药可救。究竟是什么毒药这样厉害?  相似文献   

6.
中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一支,它发端于两晋南北朝,正式形成于中唐时期,由“茶圣”陆羽等所创造。我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便发现了茶的用途。据说,神农氏为了解植物的性能尝遍百草,有一天“中七十二毒”,后来得到“荼”才解了这些毒气。“荼...  相似文献   

7.
在马来西亚半岛的热带丛林中,至今仍居住着一个原始土著民族“沙蓝族”,沙盖族人个子矮小,皮肤黝黑,大眼睛,厚嘴唇,左肩稍斜,头发卷曲。他们世代居住在深山野林中,一般将简陋的棚屋搭在树上。但在马来西亚北部的“沙盖族”,多在山中搭茅寮聚居,他们搭的茅寮,只是有顶无壁的小棚,棚顶的“亚答”作一面倾斜,棚底下则架起四、五寸高的竹排或木排,一到夜里,人就躺在排上睡觉。他们在睡觉时,喜欢采取头朝外、脚朝里的方向。对此,他们说:“人命是注定了的,这样的睡法如果遇到野兽侵袭,一口向头部噬来,便可以立即死亡,如果以脚向外睡的话,纵使  相似文献   

8.
郭洪云 《百年潮》2011,(5):76-79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在文艺领域动员一切舆论工具鼓吹“样板戏”的同时,对不符合其创作原则的作品极力进行“围剿”。1973年山东省话剧团推出的话剧《不平静的海滨》,便被“四人帮”定性为“大毒草”而在全国遭到批判。“四人帮”的党羽于会泳多次点山东省的名,说“你们一个《不平静的海滨》搞得全国不平静”,诬蔑《不平静的海滨》是“歪曲社会主义现实斗争生活,丑化工农兵群众,要害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9.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94-94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对徐州已完成包围,有识之士纷纷料定蒋家王朝必覆。因此当孙科出面组阁,另称“和平内阁”时,《益世报》一位编辑便在该报副刊上写一篇杂文:《为孙内阁算命》。此文将“科”字拆为“禾”“斗”,断曰:孙内阁的八字为“欲和无口,欲斗无门”。盖和无诚意,有口难开;士无斗志,即欲斗无门;而且翁孙是一家,翁文灏组阁,不久下台,称为“短命内阁”:而有其“翁”,必有其“孙”,也逃不出“短命内阁”之命运。  相似文献   

10.
谢彩兰 《神州》2012,(3):123-124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1.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开国伟人毛泽东.他不但统兵百万,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且在建国初期仅用三年的时间发动人民群众,惩腐“打老虎”,禁烟铲毒,封闭妓院,狠刹赌风,将在中国横行了千百年的贪、毒、娼、赌四害横扫殆尽,使新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无娼无毒无贪无赌的社会主义国家,并连续保护了30多年之久,真是举世惊闻,堪称世界一绝,在新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今大将这场“特殊战斗”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让我们将伟人的业绩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多朋友来秭归,总是爱吃秭归的腊肉,并且走时还要带上一点,玩笑话叫做"吃了还要兜着走"。他们对秭归腊肉的共同评价就是一个字:"香"。腊肉这东西到处都有,但为什么秭归的腊肉就香得突出?多年的观察与比较,我发现秭归腊肉的熏炕、贮存都是很考究的,用腊肉做菜的方法也很独特。秭归地处长江三峡,北纬31°,亚热带气候加上峡江小气候的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盛产柑桔,是著  相似文献   

13.
酥油茶是藏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有特色的饮食之一。酥油是藏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在藏族饮食中与盐一样重要。由于云南和西藏毗邻,两地交往频繁,藏族的这一生活习惯也传到了云南。但云南人不言“喝”而称之为“吃”酥油茶。云南人“吃”的酥油茶,打法与用具基本与藏族相同。最初,酥油,打茶筒、煮茶的黑陶罐、木碗,装酥油的木食盒、装配料的木罐,长柄深肚的铜茶勺等等都是从藏区来的正宗货,打茶方式和“吃”茶方式都十分正宗,但天长日久便融入了云南人的新特色。云南盛产的麻子、核桃仁、花生、芝麻等食品,经过精心焙烤,捣碎碾细以后都可以加在酥油茶中。酥油茶的香味便出现多样的变化,带上了云南味。藏族用饼茶打酥油茶是为了解决蔬菜不足产生的营养成分欠缺问题。饼茶主要由茶树的脚叶制成,所含成分很能满足这种需要。云南人“吃”茶主要在品尝清香的茶味,云南又是产茶之地,藏族打酥油茶用的饼茶便弃之不用,认为茶味太涩。云南人常以上好的普洱茶、苍山茶、玉露茶、十里香茶等等入料,茶味就与藏族的酥油茶大不相同。云南人在酥油茶打好放入碗中后,有时还爱加上点平时喜吃的油酥椒或辣椒油。这么一来,酥油茶就更具有其云南“吃”法了。藏族就酥油茶而食的糌粑是用青稞炒面和...  相似文献   

14.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见到蜀布、邛竹杖,始知蜀至身毒早已有道相通。这就是“蜀一身毒道”,它已引起了中外学者注目。然而,还有一条与此道相连,直通荆楚的“黄金之路”,至今无人知晓. 本文从文献和今人著作中找出线索,证之以考古资料,证明了先秦时代楚曾有一条穿越夜郎,巴蜀的“黄金之路”,它与“蜀一身毒道”相连。“黄金之路”对楚国的强盛起过直接推动作用。由于楚国灭亡和各国史书及诸书百家毁于秦火,“黄金之路”遂淹没无闻。恢复“黄金  相似文献   

15.
“天毒”、“天吴”是《山海经》中的两个难点。据查“天毒”为天竹之音误记。古有孤竹族,为殷商侯国,孤竹又称典竹。齐桓公时,孤竹族迁人朝鲜半岛,依箕于朝鲜,以“天毒”──天竹、典竹命国。“天吴”亦为天竹之误记。“天毒”、“天吴”居地相同,并均与箕于朝鲜有密切关系,是为朝鲜半岛上的古族古国。  相似文献   

16.
春节,人们称之为过年。关于“年”,传说它原是远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长着触角,凶猛异常。每当寒冬将近新春快来的时候,它就窜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候,就聚集在一起,燃起髯火,投入一根根竹子,竹子发出哪僻啪啪的爆炸声,将“年”吓跑。一夜过去了,大家平安无事,于是高高兴兴地互相祝贺,并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喝欢庆胜利。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个欢乐的节日。在一年四季的民间节日中,过年的庆典礼俗最为隆重热闹。处于荆楚腹地的仙桃,至今仍盛行着诸如换门神、贴春联、祭祀祖先、开门爆仗、拜年、…  相似文献   

17.
老舍趣事     
陈勇 《文史月刊》2011,(10):25-25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抗战时在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给小猪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  相似文献   

18.
我的餐室铭     
中国人是重食主义者,有饭吃,什么都好说、什么都好商量,天下太平,相安无事;炊中无米、腹内空空呢,那便会生出种种麻烦,小则暗窃明盗,大则揭竿而起,于是尸横遍野,流血千里。唯其如此,才有那最普遍,也算得最高的原则——“民以食为天”。“食”既成了“天”,于是,有食就有“天”,无食呢,那便无法无“无”了。我曾有过每餐三两(十六两制)的经历,端着那一丁点儿“食”,从食堂匆匆回到“斋”中,弹指间,碗里便空空如也了。这“斋”,名“三一”。三者,食、眠、溺是也,混此三者以为“一”,故以“三一”名。有食即佳,又何…  相似文献   

19.
“死”姓有其人。此姓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国人通常是避讳“死”的,所以这个姓氏在人们眼中就有些“另类”甚至是“恐怖”。“毒”姓乃御赐。据说,此姓源于唐朝,是皇帝赐给“谋反”大臣的姓。目前,台湾嘉义、高雄、南投等地有人姓“毒”。此姓读作“劳”。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08,(11):75-75
10月11日,“金秋华夏名优小吃节”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步行街如期举行。浙江绍兴臭豆腐、四川青城山腊肉、上海南翔小笼包等全国各具地方特色的名优小吃,不仅让兰州市民大饱口福,也领略到了各地厨师精湛的厨艺。特别是俄罗斯和泰国的小吃更是让食客们品尝到了地道的异域小吃。节会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