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一战后的英国从自身实力出发,利用外交手段周旋于各个国家之间,在欧洲实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在远东,以牺牲英日同盟和中国的利益来与美合作,并利用日本在远东地区制约美国;对苏俄,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进行反对,同时又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寻求与苏俄经贸合作。英国的这些政策在2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实力的衰落越来越明显,当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突飞猛进,实力超过英国,扩张的胃口日益增大时,英国不得不采取妥协,最终走上了绥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的中美联盟风潮中,在清末舆论界,无论是革命派、立宪派还是清廷控制的报纸,多有主张。倡导与美国结盟的清末朝野人士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驻外公使、东北官员、其他官员、立宪派分子、革命派分子等,朝野上下合奏出了一曲结盟美国的强音。尽管主张中美联盟的呼声很高,仍然有反对的声音,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梁启超。与清末舆论界大力鼓吹中美联盟相似,美国也多有赞成结盟的倾向。日本国内舆论有相当强的反对之声,其政府在外交方面也有应对,主要体现在促动主张中美联盟的我国驻美公使伍廷芳离任、封杀《民报》及与美国签定协议三事上。中美联盟风潮之所以发生,与清末的危殆情形有关。就内在理路而言,作为中美联盟主张的支撑,以夷制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论及影响,中美结盟对清政府而言,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20世纪的英国、特别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业的起步、发展、繁荣和学科整合的经验,分析了20世纪英国拜占庭研究的优势、弱势、经验和未来。文中特别强调了师生传承体系在英国拜占庭研究学术群体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说明了社会资助、跨学科合作、女性参与及拜占庭研究的开放性对促进英国拜占庭学术繁荣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国门,我国沿海地区通商口岸的经济发展颇为活跃。上海已成为当时远东地区的国际性大都市。粤商在上海的中外商业交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且人数也最可观,王韬在《瀛蠕杂志》中说:“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随着粤人聚集上海数量的庞大,粤籍子女教育被提上日程。20世纪初,粤人为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在上海办学颇引人注目。限于篇幅,本文仅勾划粤人办学的轮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哈尔滨的文化教育以跨文化教育方式转向教育现代化。跨文化教育中外侨所建立的学校功不可没,并呈现出沿袭创办学校国的本国教育教学体系;坚持母语教学,注重语言教育;坚持文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成为哈尔滨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到1920年,由于时局变化,哈尔滨跨文化教育转向本土化进程,也是西式教育融于中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中国版权问题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美、日等国以续修商约为契机,相继向中国提出了版权保护要求,并在“续订商约”中加入版权保护条款。一时间,版权保护问题成为中国朝野,尤其是文教出版界所面临的敏感问题。从修约大臣、管学大臣,到教育界文化界人士,从来华传教士,到东邻(日本)舆论界,都围绕中国的版权保护问题开展了激烈论争。论争虽见仁见智,难有定评,但它却成为《大清著作权律》产生的前奏。 相似文献
7.
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870-1914)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70-1914年是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代。社会问题的严重化和济贫法制度的失效是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因。工人运动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制度的建立,费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1908年的《养老金法》、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确立。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但它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至今,英国政府有步骤地实行改革,最终剥夺了数百名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席位和表决权。这次改革虽然没有历史上那种轰轰烈烈的场面,但作用不容低估。它废除了议会中以爵位世袭为传承纽带的特权制,代之以非世袭的议员选任制。可以想到,若无1997年工党的上台,就不会有这次议会改革。即便如此,该党还是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实行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历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历史学家赫克斯特早在世纪中叶就把这一变化定性为“历史学革命” ,并且将这一革命与 1 7世纪的“科学革命”相提并论 ,同样视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①。 2 0世纪的历史学革命深入到史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英国宗教改革史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2 0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波拉德奠定的。从世纪之初始 ,波拉德主持伦敦大学的都铎史研究达 50年之久 ,埃尔顿评价这 50年的都铎史研究 ,“产生了一代具备专业态度、经过专业化训练的都铎学者 ,其结果是彻底改写了 1 6世纪的英格兰历史”…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社会保障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新中国建立60年来,社会保障行政体制大致历经了建立、调整、破坏、复建、劳动保障部组建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等6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统一社会保障机构成为社会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保障从概念性的术语变为政府机构的名称用了13年的时间,而"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也已存在10年有余,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社会保障部"仍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migration affecting British cities, despite the currently high political salience of this issue. This is principally because of the very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city‐scale data on such migrant characteristics as occupation and income. This paper uses the Regional Migration Tables from the 1991 Census to document the migration of labour force members to and from Britain's larger conurbations, distinguishing six main Social Groups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occupation. It is found that all eight areas were net losers of economically active people, that all six Social Groups were generally contributing to these net losses and that, in every case except London,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tatus and the rate of net out‐migration to the rest of Britain. This latter case suggests the need for further work, which would benefit from the more detailed migration datasets that are promised from the 2001 Census.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深刻变化,政治民主化逐渐成为19世纪英国历史的主旋律。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不仅在议会改革中体现出来,而且也在城市政府改革中体现出来。英国19世纪的大众民主是在城市率先发展,并普及推广开来的。城市在此充当了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和发源地。以纳税人资格确定投票权,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摒弃了议会选举中的财产资格条件,这是向现代民主制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个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By focusing on China's urban areas,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omponents and benefits,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e als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and generally applicable method using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s and population, among others, as standard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hina's system.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our primary hypothesis –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overnment has to modify it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adapt to or bring about changes in the basis of its legitimacy – we analyse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records and other related data after 1949 by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formula we provide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China's expenditure on its urba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other scholars can apply our methods to countries in which conditions are broadly similar. 相似文献
16.
藏品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探索过程。20 世纪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建设与实际工作,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全面的实践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尽管片山内阁是一短命的中道政权,但是若从占领时期日本政府构筑安全保障体制的角度而言,则是一不容忽视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片山内阁不仅提出了一系列的媾和对策文件,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将日本安全保障方面的设想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向美国方面转达,相继提出了《芦田备忘录》、《铃木备忘录》以及《天皇口信》,形成了后来的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公务员、编辑、记者、教师、医生、职员、经理、工程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型的知识群体,作为社会雇员阶层,他们的劳动报酬决定着他们个人的声望和社会地位。由他们的劳动往往对生产力发展和城市社会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其收入报酬要比普通劳动者高出许多。本文通过对知识阶层收入状况的研究,探讨该时期城市知识阶层能够为城市近代化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男性身高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俄国人口福利状况的变化。1700—1980年,俄国男性士兵身高资料及与之相应的生活状况和福利评估大体分为9个阶段,人的生活状况提高、降低和稳定阶段分别为150、100和30年,280年间男女的身高分别增加了10—11厘米。每逢战争和激烈改革时期,赋税增加和连年歉收,人口的身高、生活状况和福利无不下降;而每逢战争过后,政策得当,社会稳定,风调雨顺之时,人口的身高、生活状况和福利均提高。总之,18世纪俄国民众的整体生活水平下降,而19—20世纪俄国,特别是1921—1980年苏联时期的人口福利提高。这些结论察前人所未察,发他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化进程、市场与政府、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现代化和改革、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现代社会保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