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认为高一涵在《努力周报》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倡导联邦制下的分权思想,批判军阀黑暗政治的民主思想以及关于中国政治“根本改造”的思想,并充分肯定高一涵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及其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的前进.研究<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对于深化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恢复高一涵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强 《民国档案》2004,(4):112-120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本试图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依据高一涵“五四”时期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的论和译作,对他的自由主义观念加以具体的分析与评述。为了深化研究主题,作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范式,将高一涵与不同时代的西方思想人物和《新青年》群体其他代表人物加以比较。作认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既有显的个性特征,也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共性特征。他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法治”等概念的分析论述,大大超越了《新青年》群体的一般认知,但他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中国传统的泛道德政治观和欧美各国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本的分析论述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由主义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而且可以揭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思想转变的多种动因。  相似文献   

4.
高一涵,笔名涵庐,学名梦弼,今六安市东河口镇茶叶冲人,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的大众导师,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前后,他与陈独秀、李大钊结成挚友。在五四运动90周年到来之际,特作此文,以致缅怀。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与陈述的学术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陈述(1911—1992)与陈寅恪(1890—1969)两位学者的交往是不容忽视的一页。在1936—1942年期间,陈述与陈寅恪二人历家国之难、流离之苦,而交往不辍,严谨治学不改,确实难能可贵。二人的学术交流有着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术史这一概念迄今尚无一致的界定,自20世纪末叶以来是一个在学术界耳熟能详而又内涵并不确定的术语,尽管这并不妨碍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编写不同时间单元和不同学术领域的学术史。按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序》的说法,学术史研究的功能和特点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  相似文献   

7.
范丽萍  岳蓉 《世界历史》2007,(2):144-147
2006年7月25日至28日,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2006年学术讨论会暨第七届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6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出版社等单位的近160名代表云集筑城,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学术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领域,出现了许多著述,酝酿着更为厚重的成果。学术史是对于学术经验的回顾,这种回顾总会对后来的学术乃至社会文化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当下中国学术界对于学术史的关注之本身值得关注。就此有几点不成熟看法,提供方家斟酌。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古代漆膜,构建科学系统的研究框架,从漆膜结构和成分分析、髤制工艺、添加物分析、固化机理、劣化机理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漆膜分析研究的现状,讨论了鉴定漆膜结构和成分的分析方法,并就漆膜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展望了漆膜研究的发展趋势。仪器联用及多仪器辅助鉴别将成为漆膜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关于漆膜的研究应该是围绕现在热点问题深入探索,逐步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漆皮红外光谱库,实现资源共享,关注漆艺的流传和传承过程,重视现存的传统漆器手工作坊,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一套漆膜研究的成熟体系。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世纪的开端 ,中国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出现了跨越近现代分期、放宽放长研究视野的趋势 ,纵观 2 0世纪中国经济的文章、专著不断问世。近年来 ,随着中共中央的西部开发决策 ,探讨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历史、特别是西部建设经验教训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分期在纪念改革开放 2 0周年和纪念新中国成立 50周年期间 ,学术界曾普遍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50年分为前 3 0年和后 2 0年。研究证明这种分法不够确切。赵德馨提出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 1 949— 1 956年、 1 957— 1 978年、 1 979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经济…  相似文献   

11.
吴汉全 《安徽史学》2006,2(3):87-96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五四时期对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与同时期的李大钊一样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陈独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社会自身的变化来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认为近代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动,政治上成为"半殖民地",进而提出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反帝反封建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陈独秀还以"革命史"观看待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深化了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识.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百年历程看,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建立做了基础性的工作,是近代史研究"革命史范式"的重要开创者.  相似文献   

12.
登封高村壁画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登封市文物局在登封市告成镇高村清理出一座宋墓,墓内壁画保存完好.其中甬道西壁绘制的烙饼图色彩艳丽,为郑州宋墓仅见.  相似文献   

13.
朱发建 《史学月刊》2007,2(4):116-121
近代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因国人对“科学”含义理解上的不同,对史学是否属于“科学”有不同的认识;也因对“科学”含义广、狭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科学史学”观;由此造成史学“科学化”进程中观念分歧与实践路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and comments on a symposium concerni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held in Beijing, China in October 2009. It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first, the paradigm issue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second, indigenous reorientation and the study of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thi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history and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fourth, the history of scholarship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ll the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were prestigious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Ming–Qing historical studies in Mainland China. The attending scholars provided in-depth and well considered views about the macro issues of this discipline. Furthermore, the discussion was very active and productive. This paper reflects the lates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in Mainland China.  相似文献   

15.
Modern Chinese social histo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l revival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This essay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past 20 year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upon the field of modern social history, the growth of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and the new research that draws upon field studies. It will also consider the recent debates on “re‐examining political history” and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new works in medical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ecologic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依据研究重心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80年代末,研究重点集中于思想家个案及政治思想史方面;二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重心逐渐转变为以社会思潮史及思想家个案为主;三是90年代末以来,研究重心集中于社会思潮史和学术思想史领域.正是在研究重心的逐渐转移过程之中,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广度不断拓宽,研究深度亦渐次深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复兴;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史发展的新趋势,是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勃然兴起.长期无人问津或受人冷落的研究领域,如近代科技文化、民间宗教、民间意识与观念、文化心态、公共空间领域、新词语与观念变迁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近代社会文化史正在成为史学新观念和新方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7.
Recent research on non-governmental forces in modern China, during its inception in the early 1990s, bore obvious influences from Western theories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phere. By the late 1990s, this research began to pick up new momentum: the scope was expanded, findings were increased, essays and empirical studies came forth incessantly.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topic grew at an even greater rate. Aside from those academics who continued to borrow theories of civil society and public sphere, more scholars began employing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ociety and state” to tackle the many issues within the non-governmental sectors of modern China.  相似文献   

18.
1951:唯物史观派主流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海升 《史学月刊》2004,(12):96-102
1951年,唯物史观派对于学术机构领导权和学术期刊经营权的掌握和控制以及自身社会地位的提升,使他们成为在学术界确立新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推动学术变革和话语转换的中坚力量;唯物史观派聚拢传统学人进行史料整理、古籍校订,为学术史留下一笔财富。1951年前后唯物史观派主流地位的确立和当时学术格局的变动直接影响了20世纪后半期学术界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期在许多地方有其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探讨这些异同点是当代兴起的比较考古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