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丰润曹邦入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邦是丰润曹氏最早入旗者之一,《漫阳曹氏族谱》记其“於崇祯二年,以各地荒乱,遂赴辽东避兵,因彼地原有族人引荐,随本朝大兵出口……”。先前学界有称该族人是曹雪芹的高祖振彦,但亦有对此说质疑者。经爬梳柑关史料後,发现曹邦或是在正白旗旗鼓牛隶章京曹士蛟的协助下於“己巳之变”中降金,而两人或有速房堂兄弟之关系。又,文中亦析探此一研究结果对曹雪芹祖籍丰润说所产生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關於明神宗與鄭貴妃私設"密誓"之傳聞,出現並流傳於君臣相對峙的"爭國本"時期。後人對此間有記述和評說,可惜並未提供任何辨明其真假之證據。幸得明代萬曆間遺存至今的幾通碑刻,終使"密誓"有無之真相大白於天下。因"密誓"同萬曆一朝的歷史走向關係甚大,故此事雖近3)細,或不失其見微知著之效用。  相似文献   

3.
龔斌 《中华文史论丛》2013,(1):303-328,398
陶淵明故里何在?史傳、地理著作、陶氏宗譜的說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豐人士亦至今爭論不休。沈約《宋書·隱逸傳》等稱陶淵明爲"尋陽柴桑人",而樂史《太平寰宇記》引《圖經》說:"淵明始家宜豐,後徙柴桑。"近二十多年來,江西宜豐人士多方論證淵明"始家宜豐"。然證以史傳、顏延之《陶徵士誄》,尤其是陶淵明詩文,此說矛盾之處很多,實不足取信。  相似文献   

4.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傳奇"一詞先後被賦於三種文體意義:唐人小說、元人雜劇、明清的文人南戲。而它們在當時皆有各自被普遍接受的通用名稱,分別是傳記(或"雜傳記")、雜劇、南戲,所以,以"傳奇"賦名之,相對於那時的通用稱名來說即屬於"改稱"。對於同一種文體來說,"傳奇"稱名與當時的通用稱名所基於的立場和觀念是不同的。而對於這三種文體來說,它們被賦名"傳奇",所基於的觀念和立場,所着眼的文體屬性和價值是前後相承、密切關聯的。在此過程中,"傳奇"一詞在文體歸類意義上被注入了兩個重要的內涵:一是强調這三種文體的文學屬性,二是彰顯與通用稱名所蘊含的觀念的對立。  相似文献   

5.
沈衛榮 《中华文史论丛》2013,(1):1-39,391,392
藏傳佛教曾在元朝宮廷廣爲流傳,《元史》等官修史書中的有關記載,源出自元末明初的一部野史《庚申外史》,明代的作家將這段已被小說化了的歷史進一步戲劇化和小說化,遂使藏傳佛教淪爲"淫戲"和"房中術"的代名詞。本文從文獻學的角度釐清漢文化傳統中有關元代宮廷所傳藏傳密法的記載從小說到歷史,再從歷史到小說的複雜演變過程,並利用西夏、元代所譯藏傳密教文獻研究元代藏傳佛教傳播史,從藏傳密教的語境中還原西番僧人於元廷所傳所謂"秘密大喜樂禪定"的真實面目和本來意義,顛覆其於漢文文學作品中被色情化了的負面形象,重建歷史的真實。  相似文献   

6.
祝總斌 《中华文史论丛》2012,(4):43-52,385,386
余英時先生用以證明南宋孝宗對高宗潛意識中"憎恨之情"的兩條資料,似都缺乏說服力:第一條徐經孫疏中"家老子"應依《宋史》爲"曾覿"二字之誤,與不意流露憎恨高宗之情無關;第二條孝宗鎖閉"高宗留下寶器圖畫",乃謙虛美德,並非出於對高宗"生前的世界"之"抗拒心理"。  相似文献   

7.
《林將軍傳》是朝鮮小說史上最爲著名的歷史演義小說之一,由於朝鮮將軍林慶業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傳奇色彩,此書在朝鮮半島廣爲流傳。筆者在梳理林慶業傳記史料的基礎上發現,朝鮮英祖年間,《林將軍傳》小說最早以諺傳的形式在民間廣泛流傳。現存的漢文本小說出現於諺傳本之後,主要分爲兩個系統:一是諺傳小說的漢譯本,一是無名氏獨立創作的漢文小說。本文以韓國所藏九種《林將軍傳》抄本作爲研究對象,比勘諸本異同,考證其相互關係,對漢文小說《林將軍傳》諸抄本之間的關係做了較爲系統的辨析。  相似文献   

8.
中國道教思想的傳入和傳播促進了韓國漢文小說"仙遇"主題的產生,這些小說或狀仙界靈境,或寫仙人生活,或敍仙凡遇合,多側面地展現了道教神仙思想在古代朝鮮的存在狀態。而仙凡遇合中,無論是人神之戀,還是仙人周窮救濟,化解災難,都表現了韓國民衆的世俗願望。差不多與道教的傳入同時,古代朝鮮也較早接受了儒、佛二教的思想影響,並共同融匯於"花郎道"信仰。因此,韓國漢文小說有關"仙遇"題材的作品中,多有釋道身份合一,儒道思想互融的內容情節,呈現出鮮明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9.
蘇州忠王府的興建太平天國庚申十年(清咸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四月攻克蘇州,八月,在拙政園基興建忠王府。蘇州周莊人陶煦真豐里庚申見聞錄咸豐十年八月初八日記事說: 於時始聞忠逆在蘇城北街拙政園基建偽王府。拙政園是明朝嘉靖時(公元一五二二——一五六六年)御史王獻臣的別墅。乾隆初,園已荒廢,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潛提倡"溫柔敦厚"詩學作爲其詩學的根本。在他之前與同時,有明清之際的詩人、清聖祖和清高宗三種不同的"溫柔敦厚"詩說。沈氏之說與這三者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考察沈德潛詩學的"生成語境",可以發現,沈氏一生以詩人自命,其大半生的關注點只是集中在吳地詩壇與詩風,與政治詩學的關係並不緊密。因此他並非傳統認爲的希望恢復詩教,其本意是要借經的權威以尊詩,而非還詩於經、藉詩行教。在此基礎上分析沈德潛"溫柔敦厚"詩說,可以認爲它包含了總綱、題材、創作方法與詩歌風格四方面的內容。這既是對"溫柔敦厚"詩學集成式的總結,同時又不乏詩心獨運的新見。  相似文献   

11.
沛谯又称谯沛,汉魏二祖和自己的功臣集团两次从这一地区崛起,于400年间,一首一尾,书写了汉王朝从建国到终结的历史。沛谯地方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自战国晚期起,已经拥有富足的经济基础和充备的文化资源。楚文化的长期积累,在这里形成了新的重心。汉初梁国的文化优势,也对这里的人才形势有所影响。刘邦集团和曹操集团虽然都崛起于沛谯,而前者多布衣、白徒、亡命无赖,往往只是以个人身份追随刘邦,后者则以诸夏侯曹为代表,以宗族势力参与政治军事争搏,且其中颇有豪富。这一情形与东汉豪族势力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唐山市丰润区志(1978~2005)》为例,解析断限内政区迭变情况下如何通过分类横排、纵述史实的技巧方法处理城市区志记述问题。为全面记述断限内丰润县、唐山市新区、唐山市丰润区历史与现状,将志稿编修规则定位于宜融则融、宜分则分、以融为主,记述形式为全融式、半融式、平行式,破解了区划变动中的城市区志编纂难题。  相似文献   

13.
曹魏封王变革政治过程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封王是三国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前贤时修虽有论及,然于细密之处仍有遗缺,特别是其所昭示的政治地理意义,尚缺深入研究。今将相关史料悉数辑出,钩沉索隐、条分缕析,从封王地域和封王层级的变迁比较出发,寻绎曹魏"以郡为国"、"以县为国"往复变更的诸多原因,从而进一步揭示曹魏政治地理因素与政权运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说明下列三事:一.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论及的盛孝章,名宪,其人为台郎时曾与孔融结义为兄弟,后任吴郡太守,他在孙策时处境已很困难;后为孙权所杀,而此事后来成为曹操抨击孙权的一大罪状。二.刘桢在初平三年(192)已与曹操有所联系,正式依附曹操则当在建安初(196)建都于许昌之后,但长期未能得到重用。三.曹丕两次提到的南皮之游在建安十年(205)夏,参加尚有吴质、阮璃、曹休、曹真等人。  相似文献   

15.
针对曹锦炎先生的《“上相邦鑈”考》和李学勤先生的《“腍”字与真山楚官玺》两文,对苏州真山D1号战国墓出土的“上相邦鑈”印的来源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曹锦炎先生对“上相邦鑈”的释读是可信的,但其来源是春申君在公元前241年担任攻秦五国联军的具体负责人时的权力信物,“上相邦”即“总相邦”之意。  相似文献   

16.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好藏书,精通版本、校勘、目录之学,曾刊刻《全唐诗》、《楝亭十二种》、《曹楝亭五种》等古典文献,提出“藏书不如刻书”的进步古书流通理论,而《楝亭书目》则体现了曹寅在目录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 邺城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芹六代国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在历史上均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邺城在我国重要古都中,具有着它自己的一些特点。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邺城建都次数多,但时间都不长。六代中在邺城建都时间最长的是北齐,共计二十八年。最短的是冉魏,不足三年。这六代在邺城建都,前后跨越约三百七十年,但实际建都时间,总计亦不过八十多年。 这里将这六代在邺城建都的经过,连同有关史实,以及曹操都邺原因,约略述之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秦封泥“□禁丞印”,文字经考证,应为“■禁丞印”。“■”同“玤”,地在秦汉时古渑池,春秋时期“玤宫”作为周王“离宫”,具备苑囿等可供游玩的职能。战国时期,秦国取得渑池后,将“玤宫”和苑囿提升到新高度,专门设立“玤禁”负责离宫和苑囿安全。随着秦朝灭亡,汉初革秦制,“玤宫”及附近苑囿最终被更名后的“渑池宫”替代了。四枚同文秦封泥的存在,是这段变革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秦封泥“□禁丞印”,文字经考证,应为“■禁丞印”。“■”同“玤”,地在秦汉时古渑池,春秋时期“玤宫”作为周王“离宫”,具备苑囿等可供游玩的职能。战国时期,秦国取得渑池后,将“玤宫”和苑囿提升到新高度,专门设立“玤禁”负责离宫和苑囿安全。随着秦朝灭亡,汉初革秦制,“玤宫”及附近苑囿最终被更名后的“渑池宫”替代了。四枚同文秦封泥的存在,是这段变革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对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东汉大墓的抢救性发掘,证实了位于村西南的东汉大墓就是魏武王曹操的墓:西高穴村汉墓的地望与文献对曹操墓的记载一致,墓中的随葬品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而且墓中还出土了多件刻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墓中有一男二女的遗骨,其中随葬的老年妇女不是卞后而是曹操的嫡妻丁夫人。曹操墓的发现证实了曹操生前节俭,死后薄葬的事实,反映了当时俭朴廉洁的社会风气及尚武之风,也有利于正面认识和评价曹操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