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明 《东南文化》2000,(2):6-34
桃花坞,在苏州南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共作一曲桃花庵歌:  相似文献   

2.
历史沿革 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年画,因产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的桃花坞而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优秀的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称为“姑苏版”,当时的苏州枫桥、山塘、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百万张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唐宋时候,苏州城的桃花坞曾经是个桃枝遍地,桃花灿烂,桃树千层的地方。春日桃花盛开,文人雅士云集,饮酒作诗,使桃花坞成为当时的名胜。其实让桃花坞流传至今这个美名的真正由来,就是今天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西部为数不多的的民间美术中,阳谷县张秋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鲁西人民刚劲、朴实、豪迈、大方的人文特征而流传于鲁西大地,并促成了山东西部年画产地的发展,它与山东中部杨家埠年画相呼应,共同促成了山东民间年画的繁荣。2008年,张秋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郑海涛 《收藏家》2013,(12):82-86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兴于宋代,盛于明、清。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近岁节,市井皆印买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是中国记载最早的民间木版年画。它题材丰富、造型古拙夸张、构图饱满、线条单纯、色彩浓重强烈,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展,为鲁迅先生所称道,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2006年,朱仙镇年画被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人们所了解、欣赏,收藏它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星海 《陕西史志》2001,(2):61-62
在我国绘画艺术的门类里,有一种独有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成为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画是在中国民间于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汝波 《史学月刊》2003,(6):125-126
朱仙镇木版年画为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 ,它随着封建社会的神鬼文化而兴起 ,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化而动荡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高科技印刷术的发展而衰落。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郊 2 0公里处 ,是战国时期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魏国名将朱亥的故里 ,以朱亥的被封仙而得名为“朱仙镇”。朱仙镇自唐宋以来 ,一直为我国的商业重镇。历史上曾与粤之佛山 ,赣之景德镇 ,鄂之汉口并称为国内的“四大名镇”。镇中有贾鲁河纵贯南北 ,尤因与北宋京都汴梁 (开封 )相邻 ,是京都通往南方的大门。商业、船运业异常繁盛。昔日的朱仙镇 ,所产的土特产品甚多 ,其…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1,(1):F0002-F0002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9.
程宇辉  陈辉 《东方收藏》2022,(2):116-118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不仅历史非常久远,而且民俗特征浓厚,具有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从年画的内容、颜色、风格方面说明它对现代插画设计的启发以及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现代插画设计的文化内在涵养并推动朱仙镇木版年画这项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程宜 《收藏家》2012,(9):61-66
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明清时佛山曾是全国年画生产和批量销售中心之一,特别在清代乾隆、嘉靖年间至抗日战争前,发展最为鼎盛。  相似文献   

11.
张晓晴 《民俗研究》2011,(4):228-236
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传统吉祥文化的形式意义显现.它根植于中国民众共同的“趋吉求瑞”心理以及对于生命存在“求生祈福”精神本质的永恒追求,形式表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物表现与构成法则。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解悟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提升设计作品文化识别性,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设计形态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带来了新的解读方式和传承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数字化的形式注重参与者的交互性,在精神层面给用户带来满足感,朱仙镇木版年画应打破现有创作传统与困境,重塑文化新形象。文章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概述、困境进行讨论分析,结合文化创新案例,提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锐 《民俗研究》2014,(3):117-121
对近现代以来东昌府木版年画相关研究予以梳理与回顾,就不难发现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双重转变。就内容而言,发生了从偏重艺术本体向强调艺术主体的转变,并将之与更广泛的年画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社会语境结合起来。就方法而言,田野调查方法的广泛运用不仅收集了木版年画方面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弥补了单纯历史文献研究的不足,也启发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多元化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重要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兴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木版年画。文章通过对“非遗”视域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进行相关梳理和归纳,望能够为业界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神祗信仰发展为驱邪纳祥和欢庆节日风俗活动的载体,表达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  相似文献   

16.
佛山木版年画《二十四孝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宜 《收藏家》2007,(7):53-58
"孝"本身是一种家庭内部的伦理道德,而我国封建社会本身就是家族统治的演化,统治阶级因此以"孝"为教化工具,刻意扩张孝的政治涵义,以利其统治。作为一种教化工具,需要采用易于被大众接受的传播形式,而图像传播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振 《神州》2011,(13):70-74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明至清朝中叶却为中原商坞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它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  相似文献   

18.
都晨 《民俗研究》2012,(3):120-128
选取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年画运动中木版年画作品的创作和民众接受情况的分析,探讨木版年画发展中国家意志、艺术创作者、接受者和文化之间的结构与能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11,(1):1
杨柳青年画为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  相似文献   

20.
鹿珈漩 《东方收藏》2023,(8):122-124
山东省临朐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其手绘年画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临朐县吕家楼村手绘年画逐渐向集生产、装裱、展销为一体的美术产业转型,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吕家楼村手绘年画产业,围绕生产者、品类和价格、销售方式、购藏群体等方面进行探究,梳理该村手绘年画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探析民间艺术村落增收创收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