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就喊我乳名:"四金娃,快起来挖一会儿塘泥就上学去,去迟了别人家就挖完了。"我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到村边的池塘小船上开始用一种夹塘泥的工具挖塘泥,快速挖完一船后我立即洗净腿脚上学去了,父亲接着继续挖……这是20世纪80年代我上中学时帮父亲挖塘泥时的一幕。我的故乡安徽芜湖在长江岸边,水乡泽国的南方乡村池塘多,由于春夏雨多水急,将一些泥土污物冲入村边池塘里,时间一久,池塘里的淤泥就  相似文献   

2.
阿山情愫     
揭去晨雾弥漫的面纱,阿尔泰山伴随着喷薄而出的朝阳逐渐苏醒……
  古代长春真人丘处机远行西域曾赋诗赞颂阿尔泰山:“高如云气白如纱、远望那知是眼花,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日脚射银霞,横空一字长千里,照地连城及万家,从古至今常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相似文献   

3.
我爱花生     
正我从小爱吃花生。那一天,站在花生田边,我惊叹不已:一眼望去,这块田里面像是用绿叶铺成似的,叶子密密麻麻、挨挨挤挤又蓬蓬勃勃,但是我却看不到花生的果……后来有一天,我和奶奶到地里挖花生。我开始心想:这花生肯定很好挖,只不过花生上面多长了几片叶子嘛!收获的季节,花生的叶子翠绿色渐渐淡了,稍微有些泛黄,但仍然抬着头。我拿着一把铁锹往泥土里挖,觉得泥土里到处都是花生,可是铁锹怎么戳也戳不进去。奶奶教我挖花  相似文献   

4.
暑假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学校放假是一桩美事,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在假期里也是劳动少,自由愉快的日子多。但在我的学生时代,节假日和星期天大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那时生活普遍困难,农村里十有八家口粮不够,烧柴和煨炕的也很短缺,所以大家一年四季都在为温饱劳碌着,为生计奔忙着,就连我们十来岁的孩子,一遇到节假日和星期天,也经常去挖野菜,割草,拾骡粪,扫树叶,捡柴,挖蒿子,背渣垡……要干的活儿多得很。上中学后,便开始干繁重的农活了。那时农村以生产队为经营单位。加之没有手扶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农事显得格外费事和繁忙。每年学校放暑假,正…  相似文献   

5.
事件秦始皇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巨大的谜,围绕着"挖"还是"不挖"的问题也争论了几十年。日前,中国考古学家借助科技手段探测发现,在50米高的秦始皇帝陵封土里面,埋藏着一栋30米的"高楼"。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秦始皇陵挖不挖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6.
博乐市一个偏远村落里,村民赵日财挥着铁锹在院子里挖坑,他准备埋根木桩拴家畜。挖了几下,两个人的头骨夹着土壤被铁锹铲出,两个人头骨嘴里的牙齿还在,瞪着已变成黑洞的双眼,让人毛骨悚然。  相似文献   

7.
很古以前,有三个普米族弟兄,他们分别到森林里去开荒。第一天,老大拿着木锄去挖地,挖着挖着,突然有只乌鸦飞到他旁边的一棵树上叫唤:“哇呀!哇呀!你若把午饭给我吃,我就告诉你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老大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这死乌鸦,别想骗我的午饭吃了,快滚!”接着,他随手捡了颗石头打过去,把乌鸦撵跑了。  相似文献   

8.
1941年11月间,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位老太躲在草丛中目睹一位被一群日伪军荷枪实弹押着,遍体鳞伤、拖着铮铮作响铁镣的人,走到当时的江苏省盐东县伍佑镇东荒郊,在挖好的深坑边停下步,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敌人惊恐万状,连忙将他推下坑,掩上土将他秘密活埋了……。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交流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故事,新学期。又迎来新的一茬学生。教了好几年的书了,那种新鲜激动早已荡然无存,一切都是那么索然无味、机械单调,脑海里盘旋着的是暑假里的欢乐时光……  相似文献   

10.
荠菜馄饨香     
<正>迎春花和荠菜是最早拨开春之门的使者,迎春花开出一片金黄时,荠菜也长出一野翠碧,这是故乡挖荠菜包馄饨的时候了。每年"雨水"前后,丝丝春意伴细细春风,轻轻地舞蹈着,悄然地来了。这正是阳气上升时,一切都让春风挑逗得萌动。野地里的荠菜,经春雨浇洒,开始舒展枝叶,长得更粗壮有力,蓬蓬勃勃。"挖荠菜去!"女子们  相似文献   

11.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1934年,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留下陈毅等人继续坚持赣南游击战,条件异常艰苦。 吃什么?吃在山里。吃野菜,吃竹笋,吃梅,吃蛇……靠山吃山,不仅可以采野果,还可以打野猪,打山鸡,挖马蜂窝。大蜂窝里,蜂蛹多得很,用竹蔑背篼护着脸,把蜂窝一烧,  相似文献   

12.
1932年8月7日,哈尔滨市道外的一段江堤被洪水冲夸了,洪水如野兽般奔向市区,转眼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街市,哈尔滨顿时成了一片孚国。居民们呼喊哭叫着,纷分逃向高处,躲避水灾。  相似文献   

13.
祁明俊 《黑龙江史志》2010,(18):28-30,49
<正>瑷珲向有"十里长江"(指瑷珲城东宽约十华里的黑龙江江面)出将军的传说。说的是瑷珲"十里长江"能出十个将军。后来有一位南方籍的风水先生来瑷珲挖宝,在江边挖了一个坑,从中飞出一只蝴蝶,于是瑷珲就少出了一位将军。这个传说虽然带  相似文献   

14.
从前,红河南岸的倮树山上,住着一户人家,男人叫扎布,妻子叫南诺。扎布体格强壮,力大无比。他挖一天的地能种三斗籽种,背回家一背柴,堆在门前象座小山。南话美丽灵巧,腰肢象芭蕉树一样直苗,脸庞象石榴一样又红又白。她织的布、绣的花,十人见了十人夸。人们都说扎布和南诺,是配合了的一对花喜鹊。可他俩心里头却有难言的苦痛。因为他俩结婚五年了还没有孩子。  相似文献   

15.
秘境尼汝     
尼汝山村 2002年10月,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桑塞尔身临秘境尼汝时,情不自禁地挥笔写道: "我的梦中之国,真正的香格里拉……"于是,2003年金秋,我慕名走向了尼汝村,走向了南宝高山牧场。 催马越过高高的石门关,眼前豁然开朗,大山洼里, "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尼汝村,安闲地横卧着,馨净的空气中荡漾着一串悠扬的羊叫声,一条土路蜿蜒伸展到村子深处,白桦树静静地立着,夕阳把成串的苞米染得一片金黄灿烂……  相似文献   

16.
王学圻获颁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陈可辛的短信及时而至:"王老师,明年您是男主角!"这是夸人,也是自夸。陈可辛的言下之意是:今年,您凭《梅兰芳》里的十  相似文献   

17.
民艺镜头     
《中华遗产》2015,(1):146-149
土生土长的精灵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民间传统技艺“小郭泥塑” “蒙山高,沂水长,小郭泥土黄又黄,挖一把泥土捏一捏,捏出雄鸡把歌唱……”86岁的李希海老人自小哼着这首童谣长大,那些亲手塑画的小物就在岁月时光里陪伴着他。山东临沂苍山县小郭村自有一方风土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回家的行囊     
《环球人物》2014,(3):38-39
正春节日益临近,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陆续踏上了返乡之旅。在全国各个火车站和汽车站的人流中,人们的行囊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有的装着带给家人的礼物,有的装着一年来的劳动成果……想想看,你回家的行囊里会装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传说金沙江只有上游产黄金,那里住着一位神仙,是上天派下来挖黄金的。他每天挖呀挖呀,挖个不止。一天接一天,一月又接一月,一年又接一年,挖出的金子一堆连着一堆。一天,天上派了另一位神仙,来检查他究竟挖了多少黄金。挖金神仙向检查神仙说:“我的老母亲活在人世间,这几年也不知她  相似文献   

20.
王夸布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今泉币辞典》4425著录一枚罕见的三孔园足布,铭文或释“王夸”。原件藏北京市首都博物馆,曾于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公开展览。 地名“王夸”,典籍未见。但典籍“望诸”、“望都”似与“王夸”有关。 “王”、“望”古音均属阳部,音近可通。战国古玺“望”作“(臣王)”(《古玺文编》8.5),从“臣”从“王”,“王”为声符是其佳证。 “夸”、“诸”古音均属鱼部,音近可通。《战国策·西周策》“樗里疾”,《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索隐引《纪年》作“楮里疾”,一本“楮”作“褚”。《庄子·让王》“原宪华冠”,《韩诗外传》一“华”作“褚”。以上“夸”、“樗、“华”均从“亏”(于)声,此“亏”声系与“者”声系可以通假之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