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侵华日军自供:我们在南京大屠杀文/吴永泉,杨新华日军砍杀无幸百姓"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然而,继篡改教科书事件之后,企图抹煞日军侵略罪行的活动,在日本几乎每年都有发生。1994年至今,就有永野茂门、樱井新等一班人先后发表"南京大屠杀是子虚乌有之词"、...  相似文献   

2.
曲径通幽龙泉寺文/高勤芳,杨新华图/杨新华南郊胜景龙泉寺,位于铁心桥镇高家库村的将军山与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之中。入谷拐入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两旁突兀剑立的岩石夹道,怪异幽深。进入山径小路,随处可见农田。村民、牛羊、溪水,一派安宁、恬静的田园风光。"曲...  相似文献   

3.
影片《南京大屠杀》中国际友人的原型文/经盛鸿,黄洋,周振华影片《南京大屠杀》中,二十多位国籍各别、身份各异的外国人自发建立了国际救济机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南京城里建起"国际安全区",救援难民,谱写了一曲正义的国际主义之歌。这些外籍人的原型究...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宣传部长吴国桢浮沉记[北京]曹振中蒋介石倚他为"智囊".陈伯达称他为"误国精",蒋经国却视他为……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他是个足智多谋的湖北人,又是个满肚洋墨水的美国博士。北京俚语云"宛平知县管皇上",他也是几任"管皇上"的首都市长...  相似文献   

5.
别样情怀     
别样情怀文/何志云我到黑龙江"上山下乡"那年18岁,离开的时候已经26岁了。以后和朋友聊起这段岁月,有时免不了笑道:"8年了,别提它了!"这么说纯属玩笑,没有任何抱怨的意思。"上山下乡"是我们这一代人避不开的"劫",回头看去,到了黑龙江便属于一种幸运...  相似文献   

6.
王同策 《炎黄春秋》2014,(12):65-68
这里所说的"一封书信",是在1957年那"不平常的春天"里,两个普通知识分子间的一封平常通信。所说的"三位右派",是写信人、时任东北人民大学(即今吉林大学)历史系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的陆钦墀,收信人、当时抽调到北大编写亚洲史讲义的东北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丁则良和信中提到的"北大中文系三年级女生"林昭。  相似文献   

7.
金玉国 《沧桑》2010,(4):160-163
"知彼知己"乃军事作战第一要则,当今商战亦然,然而这一思想的形成却花去了我们人类大约200万年的时间。其形成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产生了"知彼",这一思想是在长期的狩猎实践中形成的;第二阶段产生了"知己",这一思想是在"知彼"的基础之上形成的;第三阶段"知彼"与"知己"相结合,共同作用于人类战争之中。  相似文献   

8.
是谁出于什么动因而建儒溪书院呢?史料中有三个说法。一是"祀",即祭奠柳宗元;二是"仰",即敬仰柳宗元;三是教化后人。  相似文献   

9.
姚华通过大力弘扬戏曲的"俗"性所带来的社会教化作用,来放大戏曲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其戏曲理论中的"真",主要包括"真情"与"真事"两个层面,所谓"真情",是指戏曲要抒发真情实感,而"真事"则涵盖了相应的两层含义:一是戏曲中自然景物描摹的逼真;二是戏曲所叙之事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杨派老生范以程文图/陈道弘范以程在《甘露寺》中饰演乔玄不久前,江苏省京剧院举办"迎春优秀传统流派剧目展演",我应邀前去观摩。著名杨(宝森)派老生范以程的一出《空城计》艺惊四座,叫人如醉如痴。"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这一大段"西皮慢板"被他唱得婉转熨贴...  相似文献   

11.
王赫 《神州》2013,(33):11-12
李清照词有"三瘦",以"瘦"字藏闺中之致;林黛玉诗有"三偷",以"偷"字蕴林下之风。一"瘦"一"偷",形神兼备,既凸显各自诗词的审美风貌与主体的自觉意识,又互为呼应,两相映照,展示一样的悲戚情感与脱俗品质。  相似文献   

12.
阮博 《攀登》2012,(4):25-28
"何谓公正"、"公正何为"和"公正何以可能"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三个基本维度。关于"何谓公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公正的根本评判标准是生产方式;公正是一种价值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关于"公正何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既是保证每个人自由平等权利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公正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既着眼于理想的终极的层面,即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最终实现公正,又立足于现实的操作的层面,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以及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孙韵平 《神州》2012,(5):171-172
一部优秀音乐剧的运作过程,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运作阶段好比一条"龙",相互之间,休戚与共、紧密相连、不可或缺。而这条"龙"的点睛之笔,则是第一阶段:剧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古人对官吏考绩的称谓不尽相同,或曰"考核",或曰"考课",或曰"考校",或曰"上计"。清代对地方官的考绩称为"上计",承袭前制每三年举行一次,由州、县至府、道、司层层考察其属员事绩造册上报督抚。总督、巡抚核其事状,注考语,缮册送吏部复核,上计的标准是用"考以四格"、"纠以六法"的原则行事。所谓"四格",即"才、守、政、年"四者,才或长、或平、或短;守或清、或平、或浊;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谢春涛"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解决台湾和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也是党和政府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10多年来,它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赞同和...  相似文献   

16.
一、"车子化"运动中,全县制造的车子堆积如山 "大跃进"时期,提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扬首创精神,大胆革新",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区、乡、社干部群众大搞工具改革。  相似文献   

17.
易读错的姓氏李碧宝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些姓氏由于所姓的人数很少,加之汉字的多音读法和有的字写法上有些相近,所以经常被人错读。下面试举几例:一是,有些汉字一字多音。如:仇,读"求",不读仇恨的"仇"。区,读"欧",不读地区的"区"。召,读"哨",不读...  相似文献   

18.
高宁 《贵阳文史》2012,(4):94-95
有些书,哪怕是"名著",作者哪怕是"名人",读过即忘;有些书,哪怕"毫无名气",哪怕作者是"草根",读过之后却老在回味,怎么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9.
他使呆傻人走上了致富路──村支书程天明和“弱智农民之家”的故事文/李鹏栏目主持人:周慧杰他,一个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在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想方设法把呆傻人组织起来建成"弱智农民之家",使他们一年脱贫,两年温饱,三年手中有存款。对于饭都...  相似文献   

20.
不染纷华别有神,草原深处吐清新 享用"有机食品",享受"有机生活",正成为现代人对品质生活的一种追求。当下生存在"钢筋丛林"里的都市人,普遍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