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大般涅槃经》写经有一部分是用大纸书写的,单纸长度约140厘米左右。这批写经装帧考究,书法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献和文物价值。本文叙录了其中的14件,展示了这批写经在纸型、纸色、纸长、装潢、书法以及收藏诸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塔"来自于梵语,原指砖、石、土、木等构成的建筑物,用以安置佛陀舍利等物。我国佛塔以东汉中期敦煌小浮屠(即小佛塔)为最早。三国之后,建立舍利塔及像塔、经塔、僧塔等渐多。佛教信徒以造塔为功德,故乐趋鹜赴。后为省工、省料、省财、省时,乃雕造小石塔,唐代以来又出现"泥拓佛塔""、华塔剪纸"及"心经法塔",进一步将造塔功德活动推进到普及化、简易化、大众化层面。  相似文献   

3.
王菊 《丝绸之路》2012,(6):34-36
西北地区部分博物馆收藏的泥金写经具有重要价值,尤其用西夏文书写的泥金写经较多。泥金写经开始于唐代,一般为皇家用经。据对甘肃、宁夏两省博物馆收藏的两本珍贵的明代泥金写《可兰经》和《古兰经》的研究,可以推测,其与法国泥金写《圣经》的工艺和技术相同,有可能都起源于中国,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洛当寺经书的内容、字体、书写、绘画风格、题材和题记等进行了首次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显示,这批经书残卷及其插图由写本和刻本组成,写本最多,时代较早,主要为《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典;刻本较少,年代较晚。经书和插图制作于10-18世纪之间,基本反映出阿里古格王朝写经、刻经及其插图创作的历史脉络,是迄今国内发现藏传插图数量最多、时代跨度最大的写经和刻经作品。经书的发现对于弥补国内藏传写经彩绘插图,进一步研究阿里、西藏自治区乃至中国古代写经、刻经和译经的历史,以及插图艺术的题材、风格及其特点、演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千佛塔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巾子山西麓,自清代发现塔身元代僧淳具捐舍祈愿砖以来,历代对其为"旧塔宋修"还是"元塔新修"这一问题,以及具体功能均有所争论。2016年4月,在该塔测绘过程中新发现铭文砖6种,结合清代发现元淳具砖与其他地方文献,一方面证明该塔为元代新建佛塔,并非唐宋多宝塔,为台州各阶层共同捐舍祈愿的产物;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塔并非追荐度亡的发愿塔,而是一座以信众集体祈福为主要功能的祈福佛塔。  相似文献   

6.
潘旭辉 《南方文物》2022,(4):109-117
本文通过对赣州慈云寺塔暗龛发现南朝梁写本《四分戒本》的初步研究,揭示该卷发现的历史意义;并通过此卷的书法脱隶楷化的现象与存世的六朝写本进行类比研究,探讨其在六朝写经体楷化嬗变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熊丽芬 《收藏家》2011,(9):41-46
在云南省博物馆的书画藏品中,有一些明清之际的作品,用传统技法表现了当时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如反映明代云贵地区苗族节日歌舞斗牛盛况的《斗牛图》;清代苗族的《百苗全图》、《百蛮图》;傣族的《写经图》、《骑象图》;  相似文献   

8.
我国辽代的绘画、书籍、经卷存世者甚为罕见。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像腹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辽代文物,其中刻工精湛的《契丹藏》、蝶装书籍、硬黄纸上字体刚劲的写经、木板刻印着色的《炽盛光九曜图》以及漏印在绢帛上的彩色《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艺术价值。部分书籍、刻经是在"燕京檀州街"、"燕京悯忠寺"刻印与装潢的,而且有的制作与装  相似文献   

9.
刘红红 《满族研究》2022,(3):100-105
本文对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汉文创作的研究历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在清代蒙古族文学汉文文献整理、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研究三个方面。成果虽丰,但从总体来看,笔者认为还可在对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游记文学、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文论及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的文学接受等方面作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清代蒙古族文学家族汉文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智源 《东方收藏》2022,(12):36-38
写经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相对独立的书体,西夏佛教文化的活跃,带动其写经书法的兴盛。西夏与敦煌同处“河西走廊”,时空的差异与统一为这两种文化带来区别与联系。本文着眼于西夏写经书法,通过比较西夏与敦煌写经在笔法、结构与书法风格中的异同,进而探寻西夏文写经书法中的敦煌遗风。这是根植传统,立足创新的过程,揭示了西夏文写经书法对于多民族文化的汇聚与趋同。  相似文献   

11.
崔宁  姜欧 《西夏研究》2020,(2):49-55
西夏文字以其字形方块平整、类似汉字、主要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的独特魅力。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以佛经为主,故写经书法是西夏文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中国境内收藏的西夏文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与其一同出土的佛经写本残片入手,对比得出西夏文写经书法具有传承自唐代楷书写经并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结论,分析了形成这一风格的的原因,即受到河西走廊佛教传播与写经传承、西夏文化教育制度、宋人尚意书风、西夏境内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写经题记看北朝敦煌民众的崇佛心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峰 《敦煌学辑刊》2006,2(2):110-119
北朝时期敦煌地区的写经活动是当时民众奉佛的一种重要方式。约在北魏宣武帝年间,该地佛事发展兴盛,社会写经需求大量增加,并有了商业化的倾向。其写经的主要用途是为了读诵受持和流通供养。整个北朝民众写经题记和发愿文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形式与内容,反映着民众相应的奉佛心理的不同变化,这些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写经与刻经是佛教史上一种虔诚礼佛方式,郑和一生施财印刻了多部佛经,已为学界所熟知。新发现的永乐十二年(1414年)《郑和写经》现藏于龙美术馆,为郑和与佛教关系又提供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证据。文章从这部写经的发愿文谈起,结合相关考古及传世文献等资料,论证这是郑和写经的首次发现,并对写经内容及其目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达县清代一佛塔张双,张全达县真佛山庙群后殿有一座“上德下化塔”。该塔供奉着真佛山青云派创造人蒋德化的骨骸舍利。清代道光28年(1848年)僧众遵照蒋德化的遗嘱;在景市(今达县景市镇)又建造了“上德下化塔”的姐妹塔—一佛塔,并于道光30年(1850年)...  相似文献   

15.
清代玉山子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的比例和构图、富有诗情画意的题材以及独特的审美风格而被视为艺术品。文章旨在探讨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评价,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体现在崇尚自然与和谐、追求文化内涵与意蕴、重视题跋与钤印、以德治玉与儒家思想以及诗情画意与艺术审美等方面。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艺术评价表现在其精湛的雕刻技艺、生动逼真的造型、富有诗情画意的构图、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结合等方面。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文人阶层对清代玉山子的鉴赏观念和对其艺术价值的认知,从而深入探索文人阶层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卷式写经。本馆藏藏卷式写经244件,全部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经人,19卷还有收藏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经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式写经。本馆藏藏文卷式写经244件,全部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经人,19卷还有收藏者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经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18.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面料、纹样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定雁塔     
杨双秋 《文物春秋》2009,(3):F0003-F0003
正定雁塔,又称"砖塔"或"须弥塔",坐落在正定县城中心的开元寺内,是一座砖石结构、以砖为主的密檐式方塔。始建于唐代,现存塔体为清代康熙初年所建,2005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与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塔进行了维修,在塔刹宝珠内发现了清代重建时放置的供奉物及铭文。  相似文献   

20.
2004年,赣州市慈云寺塔发现一批珍贵文物。对于这批文物的年代,先后有南朝至北宋遗物说和北宋遗物说,但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问题。除了“大中祥符六年”“大中祥符七年”两个北宋纪年外,慈云寺塔瘗藏文物中,我们还可以明确发现“端拱元年”的存在。通过对《四分戒本》残卷的重缀和考证,可知尾记中的“大宝”不是萧梁年号,而是南汉年号。这件抄写于南汉大宝二年(959年)、从岭南流入虔州的写经,是国内现存最早的道宣删定《四分戒本》,也将慈云寺塔瘗藏文物的大致年代限定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