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叫巫世峰,是民建武汉市洪山区工委会员、中乾立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武汉吉安商会会长.2017 年,我和吉安籍老乡们自愿发起并成立了武汉吉安商会,大家一致推选我做了会长.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说我自己以及商会的那些故事.  相似文献   

2.
我叫吴刚,是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仪表高级技师.工作28年来,我先后获得武汉市技能选拔赛能手、中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武汉市第十九届职业技能大赛热工仪表类技术状元、武汉五一劳动奖章、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大城工匠等荣誉.但我始终认为,我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人,从事的也只是极其平凡而普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6月6日,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率市政协赴港澳访问团专程来看望了我,向我颁发了武汉市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证书,我格外高兴。我从1986年开始在武汉投资,先后组建了武汉金源米业有限公司、金源世界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源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昌隆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业,累计在汉投资达1.6亿元。1984年10月,我们几位香港企业家在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武汉出生的港商,在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率先从香港返回大陆投资,在家乡武汉成立了“香港鸿昇轻化工有限公司”.这是武汉乃至中南地区的第一家香港独资企业,如今它已经走过了初创时的起步艰难,步入了成熟稳定期.回想这十多年的创业历程,我不禁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5.
我在武汉生活整整43年了.武汉的山山水水、一木一草都会引起我的回忆.武汉成了我第二故乡.1953年我从日本回国到武汉.对我来说武汉是陌生的异乡客地.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这给我某种神秘感和莫名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我叫黄昕,现为武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经理. 在一线耕耘三十余年,我先后主持过十余个大型项目,从大型公共场馆到重型机械厂房,无一不是武汉建筑业内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多年来,我与钢筋水泥相伴,树起了座座武汉市地标性建筑,也砌筑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7.
人物名片:张杰,武汉南通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省江苏商会副会长、武汉欧品至尊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家商联)副会长. 武汉和南通的历史源远流长,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奇妙的缘分将我与二者联系在一起.南通有张謇,武汉有张之洞,他们都致力于振兴实业,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作出过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进取,追求极致,才能收获完美. 我叫张华华,今年38岁,现任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动力总成二车间维修经理.我是2021年度的湖北省"荆楚工匠".  相似文献   

9.
我是武汉清诚集团的董事长.清诚集团由一个默默无闻的个体经营者,发展到包括武汉市清诚发展公司、武汉市清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清诚广告有限公司,以及在澳大利亚的陈氏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和在日本的清诚日本食品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集产销  相似文献   

10.
参加武汉受降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我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武汉分社主任.武汉沦陷后,湖北省会迁至鄂西山城恩施,武汉分社改名为恩施分社,我仍任主任.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国民党军第六战区和湖北省党政首脑机关遵照蒋介石旨意.赶紧回武汉抢夺胜利果实,我是参与其中的重要一员.我曾于1980年撰写《“四大金刚”的自述——回忆在武汉“劫收”的前前后后》(刊登在《武汉文史资料》总第一、二辑).这里仅就我当时参加武汉“受降”前后的经历作简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我父亲叫吴昆山,是台湾省台中市人,十几岁时离开台湾到日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53年他只身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被分配到武汉工作.l964年我在武汉出生,所以我虽是台湾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武汉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2.
迁居北京多年后,姚雪垠在一篇题为《我的心仍在武汉》的文章中还深情地写道:“我这一生住过好多地方,但住得最久的地方是武汉.我在武汉的年月大大超过我在故乡的年月.武汉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武汉受过教育,得到了锻炼,经了风,见了雨,也在风雨中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如果在我所有的作品后面写上创作地点,武汉和湖北占有突出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姚雪垠在武汉历数十年之久,含辛茹苦创作了彪炳当代文坛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李自成》,但他与武汉的情缘却远  相似文献   

13.
正我叫朱红西,197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兼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我还是武汉市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硚口区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武汉建筑业协会"企业优秀经理"、湖北省市政行业"优秀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外乡人,1960年来到武汉工作.30多年饮食起居,虽已入乡随俗,但回想起来,还是备受“夹磨”,颇多感慨.1961年夏天,我第一次领略了武汉火炉城的滋味.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家家户户晚上都到户外睡觉了.头几年我住单身宿舍,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台湾二姑丈的来信,并得知他近期来武汉会亲的消息,我顿时有了说不出的喜悦.我父亲是台湾台南县人,1943年他22岁时离家赴日本谋生.1953年他和我母亲带着我们4个儿女,从日本回到了祖国大陆,定居武汉.听父亲讲,我祖父36岁时就因病去世,祖母身体很好.父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离开台湾时,他的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已结婚.1974年父亲在武汉病逝.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吴锡类,1921年1月28日生于台湾,是台湾省台南县东石区六脚乡更寮庄人.22岁时去日本谋生,并在日本结婚.1974年2月20日病逝于武汉.我于194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195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到武汉.我因籍贯是台湾省的缘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负债总额高达8000多万元的武汉第二印染厂与香港鸿大行(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武汉荣泽印染实业有限公司,“嫁接”仅半年就恢复了生机,焕发了活力,一跃成为武汉市的出口创汇大户,两年后跨入湖北省工交企业纺织行业50强的行列.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宝江曾题词盛赞:“嫁接之花盛开”.这就是香港女强人张盼总经理“嫁接”改造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老企业的回天力作.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洪志贤,原名洪长益,1922年出生,台湾省台北市人.早年他从台湾到日本攻读医科学校,后辗转来到祖国大陆,抗战时期定居武汉.父亲是儿科医生,在武汉先开了个家庭诊所,50年代末他进了武汉市第二医院工作,仍然是儿科医生.1983年他逝世于武汉.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同事2000年去武汉考察,回来说武汉是很好的投资的地方,建议我去武汉看看。2002年,我第一次去武汉。自此,中华煤气公司与武汉天然气公司展开了十余年的深度合作。武汉市居民管道气用户也从最初的50万户,至今发展到180万户。调研发现武汉市的能源需求非常大中华煤气与武汉燃气集团的正式合作在2003年。2002年6月,我第一次来到武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我当时只有10来岁,凭我的记忆,记述一下当时武汉热烈庆祝的情景用以反映武汉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当时我父亲舒少南是《武汉日报》摄影记者,自己也办有“武汉新闻摄影通讯社”,肩负着宣传抗日的重大责任.通讯社设在汉口泰宁里,与《新快报》隔壁,该社社长万克哉(后万去台湾,居台北,已去世)与我父亲十分熟悉,事先把消息透露给了我父亲.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带上我,上街去边看边走,边拍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