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前段曾国国君的墓葬,出土物主要有青铜礼器、乐器、生活用器二百五十余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我省东周时期墓葬中仅次于曾侯乙墓。本文就此墓青铜器的时代特点及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此墓的年代主要依据青铜器的特点推定。墓内出土的青铜器,时代有早有晚。墓葬年代推断,当以时代最晚的青铜器为依据。墓内所出的Ⅰ式簠,铭文为"盛君萦之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7)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青铜器群的出土,为研究先秦青铜冶铸技术提供了极丰富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墓中出土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年)所铸鎛钟,是可靠的断代依据;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多数有曾侯乙的铭记,铸作年代和墓葬时间相去不远。因此,这一铜器群不仅可以作为鉴别该时期青铜器的标准,也可据以判断该时期青铜冶铸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水平。从冶铸技术的角度看,曾侯乙墓青铜器群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东车站清理了两周时期的墓葬5座,出土了铜器、陶器及玉石器等器物。5座墓葬分属西周早期和春秋早期。其中西周早期墓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春秋早期墓出土了以往只有大型墓才有的圭,值得重视。另外,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长期使用的痕迹,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组合,初步推测西周早期墓葬的墓主为殷遗民。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29曰,樟树市观上乡曹溪村委程家村民在应头山郭堆垴取土建房时,挖出青铜鼎2件,以及青铜壶、青铜鉴和青铜器盖,后三者均挖成碎片。接到村民报告,市政府调集公安干警会同文化局、博物馆领导及专业人员,连夜赶到曹溪,将青铜鼎收回馆藏。经清理,发现出土青铜器的地方是一座早年被盗、后被村民烧砖取土再度破坏的大型土坑竖穴墓。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樟树市区东10公里处,樟观公路中段北侧。墓北面是郭峰战国墓,现存高约5米,直径14米,封土堆断面有夯筑迹象;东北面是北堡上堆,1975年省考古队与县博物馆进行过发掘,也是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区战国墓葬所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风格的容器与兵器。此外 ,在这些墓葬中普遍随葬青铜工具的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四川地区的战国墓葬中一般均有青铜工具出土。 (详见表一 ) ① 即使不出青铜工具 ,也会出土一些铁质工具。如大邑五龙乡土坑墓就出土有铁斧、铁环首刀等 ② 。四川地区战国墓中出土的青铜工具 ,不仅数量多、分布广 ,而且种类丰富。现根据已有资料 ,对战国时期四川地区青铜工具的型式演变、年代分期、功用及相关问题谈一点初步认识 ,以求正于各位同仁。一、青铜工具的型式四川地区的战国墓中出土的青铜工具主要…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3)
钟离君柏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是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国君柏的墓葬。文章从列鼎制度、礼器组合、乐钟组合、乐器陈列等方面分析,认为钟离君柏墓属于五鼎等级的贵族墓,随葬青铜礼器兼具中原与南方楚系礼器特色,乐钟组合与中原地区五鼎贵族墓的用乐制度相当;其礼乐制度更接近于中原地区的五鼎贵族墓,礼制思想的源头多来自于中原地区;墓内编钟与编磬折曲摆放,符合文献所记载的五鼎大夫等级采用"判悬"的乐钟陈设制度,其陈设方式与青铜礼乐器制度相互协调一致。此文作为个案研究,对于周代礼乐制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流芳唐墓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镇大邱村。为一“亚”字形墓,是南方地区比较流行的唐代墓葬。出土有盘口壶、碗、双唇罐等青瓷器和鐎斗、洗、盘、勺等青铜器。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湖地区唐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越族是我国古代居住在南方的一个民族群体,因其有众多支系,故有“百越”之称。作为古越族一个重要支系,杨越屡屡见之于史籍,但对这一支族的具体活动范围,史书并无明确的记载,对其文化特点,更是鲜见记述。时至今日,关于杨越文化的研究仅刚开始,且还局限于个别地区,因而还有诸多问题有待探索。为此,本文拟通过分析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葬,就其与杨越文化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识者。 一、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 湘赣两广东周青铜墓,以狭长形土坑竖穴,随葬青铜器为特征。早在五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10.
石鼓山考古队 《考古与文物》2013,(1):3-24,1,113,121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2012年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圹墓石鼓山M3,墓葬下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葬的东、北、西壁有壁龛.葬具两椁一棺.出土器物有铜礼器、兵器、马器等,其中铜礼器共14类31件.墓葬时代可能为为西周早期,可能上至商末周初.出土的铜礼器组合完整,造型精美,应为一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商周青铜器以及西周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西周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2年9月出土的江苏丹徒县大港母子墩墓青铜器群,是江南地区(按:指苏、皖南部,下同)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众所周知,宜侯矢簋的长篇铭文对江南古史的研究起到过突破作用,母子墩墓与烟墩山宜侯墓相近,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对这批青铜器及其反映的一些问题作些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同志们。一母子墩墓青铜器产地分析在江南地区,解放以来陆续发现过一些周代铜器,大多出自墓葬,个别出于窖藏。主要包括:丹徒大港烟墩山宜侯墓、大港磨盘墩西周墓、仪征破山口、江宁陶吴  相似文献   

12.
10月29日~30日,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在河南博物院联合举行“海峡两岸《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首发式暨辉县甲乙墓学术资料交流审定会”。海峡两岸30多位专家、学者对新郑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和两岸合作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辉县甲乙墓的资料进行了交流和审定,并对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辉县甲乙墓拟定了日程表。河南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于1923年出土。这批青铜器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物群,它的出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新郑彝器”名…  相似文献   

13.
宣汉罗家坝M33是一座典型的巴蜀文化墓葬,该墓包含了楚文化、中原文化、燕齐文化等多种外来文化铜器。在讨论了中赵甫墓、大黑汀M1、相家庄M6、辛店M2等相关典型墓葬年代的基础上,指出诸外来铜器年代最早者可到春秋晚期,最晚者为战国中期早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巴蜀文化铜器和陶器的演变情况,可知该墓年代以战国中期早段(前395~前356年)为宜。从墓葬形制与规模、外来青铜器和土著青铜器的数量情况来看,墓主应为高级贵族。  相似文献   

14.
论关中秦墓中洞室墓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中地区的秦人墓葬以其独特的随葬品形制、组合和蜷屈特甚的屈肢葬式,有别于同时期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墓葬,不仅展示出秦国与关东诸国不同的文化面貌,也使诸多的学者以此为线索去追溯秦文化之源。关中秦墓中出现的洞室墓同样也引起考古界的注意。有学者提出,洞室墓最早见于关中地区的秦墓中,是战国时期秦墓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战国末年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又影响到关东地区,使这一地区在战国末年亦出  相似文献   

15.
繁昌汤家山西周墓是一座高等级的吴国墓葬。通过对长江下游西周至春秋时期吴国墓葬的等级规模和出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汤家山西周墓与丹徒烟墩山、荞麦山西周墓和北山顶、青龙山春秋墓属同一等级的墓葬,皆为吴王之墓;根据汤家山西周墓主身份和墓地位置推测,《左传》记载的"鸠兹"应为西周晚期的吴国都城。  相似文献   

16.
王军花 《中原文物》2022,(4):96-101
目前所见芮国青铜器的年代集中在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洛阳东郊西周墓出土的芮伯卣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芮国青铜器,与芮伯卣同墓出土的还有青铜大口尊。本文通过这一卣尊组合,及与相关铜器的比较研究,认为其年代在昭王时期或可早到康王晚期,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年代一致。芮伯卣之芮伯与芮姞簋之芮姞不可能是《尚书·顾命》芮伯或夫人。芮伯卣可能是从陕西陇县、甘肃崇信汭河流域及邻近地区流转到成周洛阳。  相似文献   

17.
杨府山土墩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乐器和兵器的年代和性质,对探讨南方地区文化的互动、交融乃至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该墓所出鼎、簋、铙、短剑等的具体分析,可以断定这应是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南方系青铜器,时代应在商末周初,墓葬的年代最晚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洛阳地区秦墓发现情况与地缘不相配称引出思考,然后将已知秦墓同关中秦墓进行简要对比找出洛阳秦墓探索的突破口——土洞墓;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归纳出土洞墓蕴含的一般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器物组合进行分组分期和验证,最后对周秦文化的融和过程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钟离君柏墓     
《文物》2014,(5)
<正>本书为2006~2008年发掘的蚌埠双墩一号春秋时期钟离君柏墓葬考古资料。该墓为特殊的圆形墓坑,在封土与填土中构筑多种寓意深奥的"五色土"、"白土垫层"、"放射线"、"土丘"、"土偶墙"和"十字形墓底埋葬布局"等遗迹现象,开创一代钟离国葬俗新风,属于新的墓葬形制。该墓出土500余件器物,有青铜器、彩陶、印纹陶、玉石器及大量的漆木器等,为研究钟离国历史、淮河文化或淮夷文化提供了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土墩墓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特殊的墓葬类型。这类墓葬在上世纪50年代即有发现,70年代后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土墩墓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如土墩墓主要分布于苏南、皖南、浙江、上海等长江下游一带,利用丘陵地带的山岗或平原上的高地在地面上安葬死者,墓葬有坟丘而无墓穴,每个墩内有一墓或多墓,随葬品多为陶器、几何印纹陶器和原始瓷器,部分墓有青铜器,墓葬时代相当于商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