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时代要有效提炼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以期更好地弘扬优秀文化,发展云冈旅游。现从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当前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由此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大同三日游     
邹师玥  田劼 《丝绸之路》2011,(21):59-62
云冈石窟 到达大同,第一站就是著名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相似文献   

3.
解华 《文物世界》2006,(4):48-49
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名录》,几代人的心愿终于成真。经过40多年的维修、保护和环境拓建,云冈石窟终于走出了千百年的败落和冷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从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如潮如涌。人们对云冈石窟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迫切想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为云冈石窟的档案建设提供了契机。建立文物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和服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向世界展示云冈石窟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的重要职责。一档案…  相似文献   

4.
关于云冈石窟的编号问题,我曾经两次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编号的意义和编号的原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云冈石窟的洞窟序号进行了多次编排。由于受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如:编排者个人的局限性,对云冈石窟未能作全面的了解,加之对石窟认识上的不同,所以在编排上难免出现主观片面性;第二,石窟寺研究历史状况的制约,缺乏对石窟寺的宏观认识,因而出现了重视大窟而忽视小窟、小龛的现象,从而未能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云冈石窟的真实面貌。随着石窟寺考古工作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石窟编号问题的不科学性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5.
在云冈石窟中雕刻着精美的乐伎演奏乐器,其中排箫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乐器之一。通过乐伎乐器雕刻表现佛国世界的美好,成为令人欣赏和了解古代音乐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文创产品是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各级文博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区域文化,都在积极打造具有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其对于提升文博单位品牌形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云冈石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路径分析与思考为题,对云冈石窟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云冈石窟文创产品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探索性思考,以资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2020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可谓喜事连连、大事不断,令人鼓舞、倍加振奋。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6,(4)
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为配合云冈石窟维修加固工程,于1972年至1974年间在五华洞(编号九——十三窟)窟前进行考古发掘,陆续发现了一些重要建筑遗址、遗物。这些资料,对研究云冈石窟的原貌及历代维修  相似文献   

9.
<正>云冈石窟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雕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交融的典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相得益彰的结合。北魏匠师在云冈石窟造像中所体现的精湛技艺和审美理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北魏匠师在云冈开窟造像中运用的技法纵观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云冈石窟在整体艺术构思设计上、在雕刻的宏观把握上、在艺术处理方法上实属典范[1]。首先在整体设计构思上,云冈第一、第二期大型窟群都是皇室主持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盐害机理研究对于治理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析云冈石窟风化砂岩破坏形式与岩面伴生盐类析出物的关系,本工作采用XRD法进行了矿物组成的半定量测试,采用酸碱中和法进行了CO2含量测定,另外采用XRD进行了盐类矿物和硅酸盐矿物定性鉴定,试图探析云冈石窟风化砂岩破坏形式与岩面伴生盐类析出物的关系。结果显示:云冈石窟岩面片状风化与砂岩碳酸盐含量高有关,而粉状风化与岩石中石膏含量高有关,不同盐类结晶析出与洞窟环境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云冈石窟风化病害治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为配合云冈石窟窟顶防渗水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云冈考古队,于2011年5月1日至11月10日,发掘了云冈石窟第五、六窟窟顶佛寺遗址。  相似文献   

12.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石质文物都遭受着严重的风化病害侵蚀,对其风化程度进行检测已经成为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石质文物风化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侧重的检测目的和优势。本研究综述近几十年内曾使用过的重点检测方法,并分析每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为云冈石窟风化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存云冈石窟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和洛阳石窟造像题记同源异流,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佐证北魏历史、文化。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虽然存世较少,但其叙述上具有民间化、范式化的特征,内容上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北魏的宗教、历史、习俗以及民族融合等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云冈石窟的金代修建工程辛长青(《北朝研究》编辑部)笔者曾就云冈石窟的辽代修建工程作过一番粗浅的探索。继契丹人之后,女真人对云冈石窟也作过修建。本文试图就云冈石窟的金代修建工程也作大致探讨。如:金代云冈石窟的外护工程的经过并如何与今日云冈石窟对照;金代...  相似文献   

15.
正为配合云冈石窟窟顶防水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组成云冈考古队,于2010年5月18日至10月30日,发掘了云冈石窟窟顶西区北魏佛教寺院建筑遗址。一遗址概况遗址位于大同市南郊区云冈镇云冈石窟窟顶西部,东距大同市约15公里,南距十里河约1公里,西北距吴官屯煤矿约1500米,东距明城堡约70米(图一)。以石窟位置定位,遗址东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经历了一千五百年历史,由于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和人为破坏,已受到极大的损坏。新中国成立迄今.云冈石窟保护机构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壮大.为云冈的保护起了决定性作用。通过采用加固保护、防风化、环境整治,防水工程等措麓.为云冈石窟提供了有力保护.使之焕然改观。同时,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的出现与北魏塑造正统性的传统有关。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面貌,推断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像的出现与北魏文成帝有关,这一造像形式在当时具有证明政权和帝位正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解华 《文物世界》2004,(5):69-70
知道云冈石窟的人,再次谈起她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尊高大的佛像,肉唇高耸,面容丰满,胸肩厚实,身体匀称,挺拔健硕,高达13.7米,震撼人心,这便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露天大佛”,也是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洞窟之一。  相似文献   

19.
石窟寺作为石质文物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普遍面临着洞窟及岩体失稳、各种水患、雕刻表面污染以及石雕风化等问题。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立项的"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例,针对我国砂岩类石窟寺普遍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砂岩类石窟病害的机理,研发了监测、检测技术手段和装备以及文物加固、保护材料和工艺,提升了云冈石窟乃至我国砂岩类石窟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研究成果已推广运用于同类石窟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3,(2)
由大同出发西行20余华里,便是巍峨的雷公山与武州山之连麓。就在那武州山东麓,一条峡谷沿着十里河向西,进入一条险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州塞。谷底奔流湍急的十里河在历史上称为武州川水。北魏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不仅记载了这条峡谷和其谷中的武州川水,而且也记载了隐藏在这武州塞中的一座大型石窟,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对于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史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和平年间。然而,生活在云冈石窟脚下的老百姓们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似乎并不大关心——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