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长安"斗城"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辅黄图》记载,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京城为斗城是也”。这是汉长安斗城的由来。长期以来,关于汉长安是否为斗城的问题一直争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汉长安城没有规划,根据不外乎是历史文献上没有直接证据,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决定了汉长安的修建没有规划。元代人李好文、近人贺业钜等都认为长安南北曲折的形制并不是汉人有意模拟天象,而是出于适应实际要求的必然结果。贺业钜在《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写道“西汉建都长安,开始也并无什么宏伟规划,  相似文献   

2.
汉长安城八街九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辅黄图》卷二引《三辅旧事》说:“长安城中八街九陌。”《太平御览》卷一九五引《汉宫殿疏》亦云“长安有八街”。“八街九陌”究竟何指,古今学者皆有阐释,但因文献资料所限,其间歧异良多,笔者对此亦有不同看法,谨在此提出,希望能有助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三辅黄图》卷六云:“太仓,萧何造,在长安城外东南。”(陈直校证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版)后世学者对此皆深信不疑,认为西汉太仓在长安城东南,与漕渠邻近,而具体地址不可知。太仓是中央政府的粮仓,主要供应皇宫和长安的国家机关用粮,其地位与武库同...  相似文献   

4.
1992年6月,笔者在陕西省兴平市配合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施工进行随工清理过程中,在兴平市田阜乡侯村汉代遗址范围内发现“黄山”瓦当一枚,是否可以此确认这里即是西汉黄山宫遗址呢?关于黄山宫的位置,史书有三种记载:1.《三辅黄图》记载在兴平县西三十里的马嵬坡一带。2.《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在兴平县西南三十里渭水北岸。3.据《水经注》记载黄山宫应在兴平县东南。三种观点未能统一,目前学术界多持《三辅黄图》之说,也有人认为在西南三十里,无人认为在县之东南。为确认黄山宫的确切位置,笔者对上述三种说法的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一一甄别。现将实地勘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书市我国最早的书市,出现在西汉后期的长安。汉武帝曾下令征求图书。在朝廷的倡导下,书贩开始活跃起来。在长安城东南的大学一带,书市颇盛,那里有一片槐树林,故长安书市又称“槐市”,逢初一、十五最为热闹。据《三辅黄图》载:“相与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  相似文献   

6.
姚生民 《文博》2002,(4):50-54
《三辅黄图》卷之二记云:“甘泉宫,一日云阳宫。”《关辅记》云:“林光宫,一日甘泉宫。”陈直校《三辅黄图》卷之二按引《元和郡县志》卷一云:“云阳宫,即秦之林光宫,汉之甘泉宫,在云阳县西北八十里甘泉山上。”与以上相同的说法,见于《关中记》和《秦会要订补》等书。秦汉时期,在云阳县(今淳化县)甘泉山地区所建之“云阳”、“林光”、“甘泉”,是各有其宫,  相似文献   

7.
<正>史籍载西汉有龙渊宫,其位置有二说:一说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一说在河南濮阳西平界,曹魏如淳注《汉书·武帝纪》时曰:"《三辅黄图》云:‘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处’。《沟洫志》:‘救决河,亦起龙渊宫其旁’"。考诸史籍,西汉龙渊宫当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河南濮阳西平界说为后人对史料的误读。《汉书·武帝纪》载:"(元光)三年(前132年)春……。河水决濮阳(此事《沟洫志》:载:‘河决于瓠子’。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丞相田蚡又"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顺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堵  相似文献   

8.
汉长安城斗城来由再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社教 《考古与文物》2001,(4):60-62,84
西汉都城长安是一座不规则的城池,其城墙有多处弯曲,对此,历代学者都进行过解释,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当时的建城者有意依照天上的北斗星座和南斗星座,把长安建成斗城的形状;另一种则认为并非是当时有意为之,而是受地理环境和宫殿建筑在前、城墙修筑在后的影响,前一种观点在古代很盛行,现代学者则大多持后一种观点。无论是哪种观点,在具体解释时实际上都存在一些牵强,并非无懈可击。解放以来。  相似文献   

9.
秦都咸阳,汉都长安,是我国古代的名都。《三辅黄图》专记秦汉都城的建设,而以汉都长安为主。所载长安城及其周围的布局、宫殿、馆阁、苑囿、池沼、台榭、府库、仓廪、桥梁、文化设施、礼制建筑等,条分缕析,最为详备。它是研究古代都城,特别是研究汉都长安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三辅黄图》,又名《西京黄图》,简称《黄图》,不著作者姓名。初本成书的时间,宋联奎序断“为后汉人撰”;孙星衍序断为“汉末人撰”;苗昌言题词定为“汉魏间人所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定为梁陈间人作”;陈直认为“原书应成于东  相似文献   

10.
正议者有论汉太仓方位,据《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第385页)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宮,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推论于长安城内,《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第64页)如是说;然《三辅黄图校释》卷6《仓》(中华书局,2005年,第347页)载:"太仓,萧何造,在汉长安城外东南。"直证于城外,莫衷一是。按:考古以漕渠绕城东南推论仓设渠侧。但《汉书》卷45《息夫躬传》(同上,第2182页)载:"天子使  相似文献   

11.
<正> 《元史》卷六一《地理志》载:“(至元)八年,分大理国三十七部为南、北、中三路,路设达鲁花赤并总管。十三年,立云南行中书省,初置郡县,遂改善阐为中庆路。”据此,则云南行省设于至元十三年。然考之史籍,云南建省似比此略早。据《元史》卷八《世祖纪》,“(至元十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三辅黄图》等文献,秦都咸阳存在"象天设都"思想,并依托其建立起咸阳宫(紫微垣)、横桥(阁道星)这一由北向南的天地空间对应格局。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营造信宫作为"天极"、修阿房前殿"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学界也多将此二者视作佐证《三辅黄图》象天体系之材料。经对秦汉相关史料爬梳,此二者既然也象征天极,那么只能属于另外的都城"象天"体系。其中,修建阿房宫,最终形成的是阿房宫(紫微垣)、复道(阁道星)、渭水(天汉)、咸阳宫(营室宿)这一由南向北、天地对应的空间格局,与《三辅黄图》的象天格局完全不同。秦代凡此三种"象天设都"理论对紫微垣方位的比附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反映的就是帝王所在的政治中心的变化,因此这些文献资料应予以区分对待,避免力图糅合而造成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3.
秦建明 《文博》2004,(3):21-24
如果对中国历史上园林进行排名的话,最具影响力的园林当首推上林苑,上林是西汉王朝著名的囿苑,也是京畿地区最大禁苑的,论其规模,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处宫苑能与之相比。它的范围,汉人司马相如《上林赋》说得最清楚:“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终始灞沪,出入泾渭,沣、镐、潦、涌,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对此《文选》注引张揖云:灞、浐终始尽于苑中,不复出也。李善注:潦,即涝水也。《三辅黄图》则  相似文献   

14.
陶复 《文物》1976,(11)
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的发掘已告一段落。为了及时总结、探索问题,以便进一步搞好发掘和研究工作,有必要就遗址的复原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根据遗址勘测,秦咸阳城的范围约在今咸阳市东郊毛王沟以东、柏家嘴以西、高干渠以南、汉长安城址以北。《三辅黄图》记载  相似文献   

15.
刘合心 《文博》2004,(3):6-17
长杨宫,据《三辅黄图》记载: “长杨宫,在今周至县东三十里,本秦旧宫,至汉修饰之……备行幸”。 《汉书·地理志》注:周至县“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因宫中有垂杨数亩,故名。 《小校经阁金文》记载有长杨宫鼎,应是长杨宫宫中之物。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括地志》首倡"岷州"(今甘肃岷县)说。此说成为信史,主要决定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据《史记·匈奴列传》"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的记载,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自河套而南,与起首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战国秦昭王长城之首起、走向完全不同。二是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本为"因河为塞"(即以河水为城)式长城,实非由人工在地面上夯筑而成的绵长墙垣,所以首起地根本不会有长城遗迹供后人寻觅和研究。据此,若执意采用实地探寻长城遗迹的方法以论定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三是"临洮"县名,因战国秦和西汉初的两次"搬家",以致使其所涵盖地域发生了两次由北而南、由大而小的变化,加之司马迁笔下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临洮",为西汉初县名,从而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临洮"为今甘肃岷县是不容置疑的。部分学者关于今临洮县北30里地方长城遗迹为秦始皇万里长城西段首起地之说,实为误断;关于"临洮"是"泛义词"之说于史无据;今岷县、临潭等县境内长城遗迹,与秦始皇万里长城之西段无涉。  相似文献   

17.
<正>横泾街道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部,南濒东太湖,北依尧峰山,是个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横泾历史悠久,然清代以前鲜有专门的志书关注,直到清柳商贤编纂的《横金志》问世,横泾才有了系统、全面介绍。横泾原作横金,据《横金志》卷首记载:“横金之名一见于《苏子夷集》,所谓‘浮轻舟,出横金口’者是也。一见于《夷坚志》,所谓‘寓居横金市’是也。郡邑志皆作横金,无异词,惟《筹海图编》作横泾,后出之书,望文生义,不足据也。”  相似文献   

18.
“杂治”一词,屡见诸两汉史乘。它是一种典制用语,后代治史者对其已不甚瞭然。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杜延年传》时,也仅说“交杂共同治之”而已,对杂治的对象、事由等均无说明。南宋徐天麟编纂《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也未将有关杂治的史料钩稽为专条。 《中文大辞典》倒收有“杂治”辞目,其释文说: 诸事皆治也。《史记·准南衡山王赐传》:“与沛郡杂治王。”《汉书、楚元王传》:“杂  相似文献   

19.
昭武九姓国及其音乐舞蹈艺术的东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昭武九姓诸国的由来与地理位置昭武九姓诸国是唐代在中亚地区几个小国的总称。《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康国传》所记: “康国即汉康居之国也。其王姓温,月氏,先居张掖、祁连山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南依葱岭,遂有其地。枝庶皆以昭武为姓氏,不忘本也。”《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西域传>云: “康者一日萨末鞬,亦日飒秣建。元魏所谓悉万斤者……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  相似文献   

20.
古城位于郫县治北10公里,马街镇北半里许。关于这座城的筑造年代问题,过去治蜀史者很少论及,近几年来逐渐受到注意,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是汉代城址,引“汉代徙郫治于沱江南为据;其二,认为此城早不过三国时期。笔者系鹃邑人,对桑梓历史颇为注意。因此,曾多次对杜鹃城和古城两处遗址进行实地的考古调查,同时检阅有关文献,经反复考虑后认为上述两说均难以成立,而应是秦灭蜀后所筑三城之一的郫城,即《华阳国志·蜀志》云:“(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6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