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6月,我在藏宝楼古玩市场淘宝,从来自河北省承德市古玩商贩手中获得一枚宝直局咸丰重宝当十铁钱,为了补缺,经讨价还价,最终以110元成交。据卖者讲,铁钱是他从承德市郊农民处收集而来。 相似文献
2.
咸丰钱币制作精工,书法优美,鼎新多变,有很多钱文还出自书画名家之手,使人感到典雅脱俗,耳目一新。尽管咸丰时期为筹措军费和支付赔款,滥铸大钱搜刮人民,危害甚巨,几使国家倾圯,然而从咸丰钱的艺术视角赏析,则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它不仅为钱币收藏者所钟爱,而且也是金石、书法爱好者欣赏临摹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前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收藏到一枚宝迪局“咸丰重宝”当十钱.青铜质地,圆形方孔,穿廊深峻,包浆自然旧熟,直径28mm,穿径2mm。正面钱文“咸丰重宝”四字,竖读、楷体,阳文,书体工整、俊秀,制作精细美观;背面穿上下为“当十”二字,楷体,阳文,穿左右为满文“宝迪”二字。(如图)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宝伊局和南疆的叶尔羌局、阿克苏局、乌什局等铸钱局来说,宝迪局开炉铸钱的时间要晚得多。根据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赓福奏章中这段文字的记载:“当地以钱八百文为一两,钱八文为一分,因地制宜,铸当八大钱。”宝迪局筹建时间应该不早于公元1855年,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变迁,一百多年前的“咸丰大钱”已十分稀缺,特别是南疆各局所铸大钱已极为罕见。相对而言,咸丰宝伊局当百大钱尚时有露面,而品相上佳,也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2目,笔者从宝鸡市陈仓区庙会上一钱贩出售的千余枚宝陕局咸丰通宝小平钱中挑选出两枚少见品。据出售人介绍,这些钱币是某砖瓦厂取土时,从挖出的一只陶罐里面发现的,全是咸丰通宝背满文“宝陕”局小平钱。 相似文献
7.
1997年夏6—8月间,承德市旧城西大街(原清代康乾时期所建热河街御道)的拆迁改造中,在御道北岔道粮市街的一家清代粮米货栈的房柁上拆出62枚咸丰宝泉局、宝源局铸造的当十铁钱。这批铁钱用麻绳系为一串,放置房柁并为白膏泥及苇席棚顶所封闭,被主人及后人忘却,时间长达140年之久。这批钱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原生态,品相极佳,胜于银钱,20余枚有铸造时留下的翻砂蓝灰锈色,应该是从藩库发至兵丁手中再用到粮店购粮,可能仅流通一次,之后便被封弃。二是品种较多,有泉源两局8个大版别,具有代表性,并对当十铁钱在塞北流通的状况有见证意义。十几年来,因公务缠身,无暇对这批铁钱整理。今退休在家,有幸对这批遗泉作些研究。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乌什局始设于乾隆三十一年,所铸钱币品种单一,只有小平钱一种版式,在版别上有大小和轻重之分。笔者1999年3月在莎车发现一枚乌什局乾隆通宝背上十穿下大月纹红钱与在和田发现的乌什局背上十红钱相对比多一个下大半月纹;乾隆通宝“通”字也不相同,和田的那枚为三角通。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枚阿克苏局“乾隆通宝”当十新疆红钱,直径25mm,穿径3.5mm,厚1mm,红铜质地,宽缘,面文为“乾隆通宝”四字,楷书,阳文,对读,背穿上为“阿”字,穿下为“十”字,两侧为阿克苏局满、维文,该钱制作精细,色泽艳丽,文字粗犷质朴,一眼看去,便能立即感悟到新疆红钱所具有的浓厚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陆续见到一些中国早期货币的新材料。这些材料,或有所披露,或尚未见诸报道。现介绍近年在山西发现的两批战国小刀币①,以飨读者。 一、山西北部发现“蔺”刀和“西刀” 2001年12月,据悉在陕西神木东南山西境内的桥岔滩河边(一说在内蒙南部的清水河),不久前发现一罐小刀币,约有 相似文献
11.
何来此题?缘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泉家在著述中武断地将宝巩、宝陕二局黄铜铸当千、当五百大钱一律定为赝品,使后来的咸丰大钱收藏者倍受困惑。如图1系宝巩局黄铜铸咸丰当千大钱(直径64、郭厚3.8mm、重66.8g),原藏西安。因持有者受“黄铜者为赝品”的影响,怀之惴惴,终以贱值转让到甘肃定西, 相似文献
12.
13.
14.
山西是个资源大省,宝晋局是清朝政府于顺治二年设在山西省的货币铸造发行机构,初名山西省局,雍正时更名为宝晋局。经乾隆、嘉庆、道光等几朝,均铸有背满文“宝晋”二字的小平制钱。道光末年,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巨额军费开支,清政府被迫于咸丰三年开始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采取铸造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春,笔者在浙江余姚旧货市场偶见几张咸丰钞票,按摊主提供的线索,在市郊某工地笔者又见到一袋咸丰钞票,约有数千张。据民工讲,拆旧房下挖地基时,发现一处地下室,内有一霉烂发黑装有钞票的麻袋,以及大斗、大杆秤、官印等物。地下室外有青石板通道,内为砖石结构,室高3米左右,面积30余平方米。麻袋内仅中间 相似文献
16.
17.
提出 ,中国货币史上存在一个“通宝钱体制”的历史阶段。“从唐初创立开元通宝起 ,到北伐前制钱完全退出流行为止。即从公元62 1— 192 7年 ,约行 13 0 7年 ,为通宝钱体制时期。
~~论开元通宝的诞生与纪年通宝币制的形成@王健①《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②《隋书·食货志》,《册府元龟》卷五○一。
③《旧唐书·高祖纪》。
④《新唐书·高祖纪》。
⑤如南朝刘宋武帝铸孝建四铢年号钱;后周武帝铸布泉;五行大布钱;宣帝铸永通万国钱等。
⑥《汉书·律历志》。
⑦《旧唐书·食货志》。
⑧《唐六典》卷二二。
⑨《中国… 相似文献
18.
“齐返邦长法化”[编者按 :“返邦”或释“ (拓 )邦” ,“法化”或释“大刀”]刀简称“六字刀” ,为齐刀中字数最多和面文释读争议最大者 ,一般认为是齐襄王为庆祝齐国破燕围困后 ,从莒城返回国都临淄而铸的复国纪念币 ,而“即墨之法化”是铸于齐即墨城的早期法化 ,铸量相对略多。据对见于报道的 1 0 0处有明确分类出土窖藏的 80 55枚齐刀币统计 ,“齐返邦长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0 43% ,“即墨之法化”刀约占总数的 2 5% ① 。由于“六字刀”出土很少和其特有的价值 ,从而成为古币中的大珍品 ,多为文博系统及海外大家收藏 ,国内个人偶有… 相似文献
19.
陶岳《货泉录》记载 :“闽王审知铸大铁钱 ,亦以开元通宝为文 ,五百文为贯”。道光版《福建通志·钱法志》则进一步认定 :“龙德二年 (92 2 ) ,闽铸大铁钱 ,以‘开元通宝’为文 ,仍以五百文为贯。”而现存实物“开元通宝”大铁钱因背面饰纹不同有两种版别 :一是背穿上“闽” ,穿下仰月纹 ;二是背穿上巨星。人们依据上述文字记载 ,将两种版别的“开元通宝”大铁钱均归属为王审知所铸的五代闽国钱。我们通过对出土资料的分析和现存实物的观察研究 ,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等多方面考证 ,确认王审知所铸的“开元通宝”大铁钱仅有背穿上“闽” ,穿… 相似文献
20.
清末开始引进机器制币后,各省自行其是,促使户部为整顿圜法而设置了造币总厂。在此统一币制的过程中,曾于宣统二年(1910年)依《币制则例》颁布后的型制,试制标示为“宣统年造” 与“大清银币”或“大清铜币”、单位为“圆、角、分、厘” 系列的标准国币。《中国钱币》2001年第3期刊载黄志明先生大作,在论及此系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