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5年春,新疆博物馆考古队为配合吐鲁番县火焰山公社哈喇和卓地区水库修建工程,发掘了分布在该水库内的古墓五十一座(有一座是在1976年清理的),编号为75TKM55—TKM105。其中十一座因墓顶严重塌方,无法清理,故实际发掘四十座墓葬,出土文物约五百余件。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2年第1期刊登的《山东高唐金代虞寅墓发掘简报》将所出墓志盖上的文字定为"女真文篆字",其实这是唐、宋时一度流行的"古文"。郭忠恕的《汗简》、夏竦的《古文四声韵》都是集录"古文"的字书。今将《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同虞寅墓志盖文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年第8期《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出土的元青花瓷等文物》一篇简报中,提到1977年霍城阿力麻里遗址出土的银币,均压印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文字。一枚大银币的一面有人名,译为"素勒铁木尔汗可汗艾孜木的";另一面有文字译为"阿力麻里黑",当是地名,另有数字710,简报认为可能是回历纪年,并推算为公元1352年。五枚小银币中的一枚似有回历722年纪年,简报推算为公元1361年。  相似文献   

4.
什邡荥经船棺葬墓地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出版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四川考古报告集》①,其中发表了《什邡市城关战国秦汉墓发掘报告》和《荥经同心村巴蜀船棺葬发掘报告》,另外还有《涪陵小田溪9号墓发掘简报》和《广元市昭化宝轮院船棺葬发掘简报》。在小田溪以往曾发掘过两批7座墓葬②,此次发掘的9号墓从各方面看与“前两次发掘的一样”。其为巴文化墓葬已无疑问。昭化宝轮院共清理9座墓,“与1954年所出船棺葬处在同一个墓葬区域”。出土器物也“都与该地过去发现的船棺葬所出器物相似”。1954发掘的船棺葬属巴文化③,所以此次发掘的船棺葬属巴…  相似文献   

5.
略论吐鲁番出土的“道教符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9年10月新疆博物馆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区303墓内发现"符菉"一纸。1960年在《发掘简报》中作了如下介绍: "符箓一纸,发现于303墓门洞内。长27.5,宽10厘米。折成长2.5、宽2厘米的小块缝于绢囊内。上有朱绘天神一,左手持大刀,右手持长叉。朱书符文四行,字迹草率,不能全识。" 1975年这一件"符箓"被选载于新疆博物馆所编《新疆出土文物》图册中,定名为"道教符箓",列入高昌时期。  相似文献   

6.
1985年清理的湖南桃源三元村一号墓,简报已在《湖南考古辑刊》第4集发表。这是一座小型木椁墓,发掘者推定为战国中期偏晚。所出器物多为楚国风格,而其I式戈显属巴蜀,内上有巴蜀文字;I式剑窄格上有错金鸟书,又似越物。墓主的族属,是很有兴趣的问题。该墓2号鼎,附耳,细高足,器子口外侧有横刻竖行铭文,摹本见简报图六,拓本见图八、3,原释为:“□十年(?)土命  相似文献   

7.
《扬州五代谢俯军墓发掘简报》公布1件编号为M4:4漆盘的朱书铭文信息,简报误将其中的三字铭文释作"谢俯军",并据此推断墓主为祖居陈留郡的谢俯军。经仔细辨识图版,笔者认为该铭文当释作"谢瑫牢",实系漆器款识。"谢瑫"是生产该漆器的工匠姓名,"牢"为强调漆器质量牢固的常见套语。至于M4的墓主问题,当以该墓出土的买地券文书信息为准,将墓主认定为"谢府君"为妥。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9年春开始发掘著名的北魏洛阳永宁寺塔遗址,1981年发表了《北魏永宁寺塔基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1979年夏,笔者在发掘现场测绘塔基期间,应工地同志们的要求曾绘制永宁寺塔的复原设想草图。此后,草图经拍照外传,遂有人询问复原情况。现在根据《简报》及历史文献,简略地对复原设想作一说明,待发掘报告发表后,将提出正式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9.
1997年琉璃河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春、秋两季,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琉璃河遗址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时代分属西周和唐代。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洛阳延光元年朱书陶罐考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4年至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邙山脚下发掘23座汉墓。其中,西花坛M24出土一件纪年延光元年(公元122年)的朱书陶罐,编号为24:145。发表该罐的简报未释朱书全文,但登录了它的摹本,并指出文后“有几个类似道教符咒的符号。”此罐系现知纪年明确的最早的解除文与道符同见一器的东汉物。其前有永元四年、永元十六年两陶瓶,但朱书残泐甚重,难以句读又无道符。故该罐之发现为研究早期解除文内容特别是道符的起源,理解释读众所周知的神密的《太平经》复文,提供  相似文献   

11.
洛阳白马寺三座西周晚期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第二队在配合洛阳市白马寺寺院东侧荣校的基建工程时,发掘了5座西周晚期墓葬。由于此处地下水位较高,发掘到2米多深时出现地下水,使发掘时的考古资料不够齐全。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崖墓。虽经盗扰,仍出土有2000余件随葬器物,尤其是出土的近200枚印章和80多枚封泥更为重要,它们为研究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墓葬的平面布局和出土半两钱对墓葬断代提供了依据,也为西汉这类诸侯王大型崖墓布局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线索。发掘简报对墓葬作了初步地研究,提出一些很有意义的见解①。笔者拟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补充。一、关于墓葬时代及墓主人关于这个问题,发掘简报已作了研究,认为墓葬时代为"公元前175年至公元前154年",墓葬主人"应是第二代…  相似文献   

13.
杨姑壶铭释读与北赵63号墓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94年第8期刊载《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一文,报道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间,在山西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发掘的3座大墓,3座墓的编号分别为62号、63号和64号。发掘简报的作者根据墓葬排列的顺序,推断63号墓的墓主为晋侯邦父的次夫人。63号墓所出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两件青铜壶是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铜壶的盖下口外壁及壶颈内壁铸有内容相同但行款不同的铭文,铭文为:“杨姑作羞醴壶永宝用。”简报的作者据铭文指出  相似文献   

14.
目次一武乙、文丁卜辞的分类二武乙、文丁卜辞的坑位和地层关系三武乙、文丁卜辞的称谓与世系四武乙、文丁卜辞的事类五关于《屯南》4050与《屯南补遗》244的缀合问题六关于武乙、文丁卜辞中的同版问题七关于殷墟卜辞中的异代同名问题八历组卜辞产生时代探索九字体变化在卜辞断代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关于殷墟卜辞两系说1973年春、秋两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小屯南地进行了两次重要发掘,共开探方21个,发掘面积430平方米。在这一年度的发掘中,共发现刻辞甲骨5335片(整理后数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重要的一次发现,为学术界所瞩目。1975年,我们发表了《1973年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简报》,对发掘和所出甲骨情况做了扼要报道。此次出土甲骨的  相似文献   

15.
青川郝家坪木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9年至1980年,四川省考古工作者在川北青川县郝家坪发掘一批战国墓,简报业已发表。其中50号墓所出木牍,内容异常重要,引起学术界重视,于豪亮、李昭和、杨宽等同志都有很好研究。我在这里提出一些补充,与同志们商榷。木牍出自50号墓边箱,有两件,长度同为46厘米。编号M50:17的一件较宽而厚,牍背不平,正面色泽斑驳,是否有字在疑似之间,有可能只作封缄字牍之用。M50:16较薄,两面平滑,都有墨书文字。正面是以秦王诏令形式颁布的法律,背面为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分述如下。一、释文先写出木牍正面三行文字的释文,并仿照云梦睡虎地秦简的体例,附以语译:  相似文献   

16.
圭窬小识     
《文物》1983年第5期《浙江海宁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图二、图九所示隔墙上的上圆下三角形洞孔(图一、二),我以为乃是"圭窬"或"圭窦"、"闺窦"、"室孔"。上部圆孔为向外窥望之用,《简报》  相似文献   

17.
日前,于沪上收藏家徐小岳家作客,曾有幸见到一批珍稀古泉藏品,其中有枚少数民族文字的大铜钱,传世熟坑,精美无比,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遂向主人索要了一张钱币的拓片,现经藏主同意,披露于此(如图)。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曾以本民族的文字铸过钱币。如契丹族建立的辽代有契丹文"天朝万顺"大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铸有西夏文"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蒙古族建  相似文献   

18.
1977年秋至1979年图一 商县紫荆遗址出土的陶陀罗春,笔者和有关同志在陕西商县紫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曾于探方BT19内,从一处仰韶文化半坡晚期类型遗存堆积中,即窖穴H67底部,由出土的许多陶、石、骨质器物里,发现数枚呈圆锥体造型之陶制品。其中,较典型者有4枚(图一),而且两枚侧身部位还刻有数道螺旋纹沟槽(图二)。由于当时对它们缺乏充分认识,又因为发掘收获的资料十分丰富,而整理后将要叙述的文章篇幅又有所限,所以在后来发表的考古发掘简报中未能报导1。这几件陶制品现保存于陕西商县博物馆。它们究竟属何物?古人将它们派作什么用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湖北荆州望山桥一号楚墓东室出土的部分耳杯底部刻有楚文字,M1∶D2外底刻"外杯"二字,M1∶D11外底刻"外外杯"三字[1]。简报囿于体例未作进一步解释。我们根据出土的汉代耳杯刻文及木牍材料推测,"外杯"指的应是置于外厨的耳杯。江苏仪征张集团山曾发现4座汉墓,发掘者认为其时代不晚于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其中有3座墓出土的耳杯上刻有"外厨"和"中厨"[2]。据发掘简报介绍,1号墓出土耳杯8  相似文献   

20.
李春桃 《考古》2012,(1):53
《考古》2010年第9期发表了《河南禹州市新峰墓地M10、M16发掘简报》,文中介绍了M16出土一枚铜印章,简报称:"印面近似方形,钮呈龟状,印文为阴刻篆书,共两字,难以辨识"。仔细审视印文拓本(图一,1)可知,此印文是"赵竞(竟)"二字,此印为私人印章。值得注意的是,传世汉印中也有"赵竟"私印(图一,2),该印原著录于陈介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